首頁>社會>

6月1日下午五點半,黑龍江哈爾濱的尚志市遭到巨型龍捲風襲擊,該市的長壽鄉等四個鄉鎮受災,導致1人死亡16人受傷,初步經濟損失預估在500萬以上。

而就在這場龍捲風之前不到20天的時間內,上個月的14號,蘇州、武漢兩地幾乎是同時發生了龍捲風,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後果。資料統計,算上6月1日的龍捲風,這20天內發生的三起龍捲風事件,總共造成了13死395傷的人員傷亡,令人觸目驚心。

同時這也替身為旁觀者的我們敲響了防災警鐘,因為不少朋友可能都沒有親眼見過龍捲風,甚至還有些人因為文化輸出的影響,認為龍捲風是美國的“專屬”,在我國很少出現。然而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雖然美國因為受地理氣候環境的影響,其中南部平原有利於龍捲風的生成,但這並不意味著龍捲風只在美國出現。

2020年美國發生1075次龍捲風分佈

實際上,在我國也時常出現龍捲風,大多在春夏兩季,多發於東部平原地區(只是多發,不意味別的地方就沒有)。因而我們有必要對龍捲風進行一個簡單的瞭解,之後再介紹相關的自救常識。

龍捲風特點簡介

我們經常把颱風拿來與龍捲風進行比較,但實際上二者的差異是很明顯的,那就是龍捲風屬於一個小尺度短壽命卻破壞力極強的天氣現象,而颱風則基本上是反過來的(平均而言)。

小尺度體現在它的平均直徑上,一般在兩百到三百米之間,最小的能有幾十米,最大也可超過一公里,但出現機率極小。

短壽命體現在龍捲風從生成到消亡,往往都只有幾分鐘而已,最長的不過幾個小時,而颱風動則數天,甚至十幾天都有可能,平均壽命一週左右。

破壞力極強體現在它的風速,這一點也是龍捲風之所以被人們談之色變的重要原因。

你可以將龍捲風理解為一個旋轉氣柱,引起它劇烈轉動的原因是來自內部的低氣壓與外部氣壓之差。而高風速所帶來的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高動能,被龍捲風刮進去的物體碎屑都會被賦予一個極高的動能,而這樣的碎屑在飛散出去後,就如同一粒粒子彈射向途經的目標

比如一根樹枝在飛出去後,可以輕鬆穿透一塊一公分厚度的鋼板;如果換做一顆小草的莖杆,那麼就能穿透一塊木板;甚至於一張撲克牌都能“釘”在樹上。龍捲風風速之大,威力之強,可見一斑,因此這些碎屑往往就能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

此外國際上對於龍捲風等級的判斷標準也是按照風速,被稱為藤田級數(EF級),該級數分為五種,見下圖

那麼如此恐怖的龍捲風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簡單來講,龍捲風往往產生於雷暴天氣,也就是區域性地區出現的強對流天氣,其特徵常常有大風暴雨甚至是冰雹。產生有四個階段

① 雷暴天氣的積雨雲內部有著強烈的上升氣流

② 這些上升氣流在受到切變風影響後,會在水平方向開始旋轉,在對流層中部形成中尺度氣旋

④ 整個過程在下降氣流的幫助下,最後成功抵達地面,就成了我們見到的破壞力極強的龍捲風。

如果整合一下,取核心來講的話,那就是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會在一定條件下會形成渦環,之後便開始往下垂,龍捲風就這樣形成了。

不過大多數龍捲風往往堅持不到降落地面,就會在半空中消散,而我們看到龍捲風,都是擁有極強動力和破壞力的強者,比如一個漩渦直徑在200米的龍捲風,它的旋流功率能抵得上10座大型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

遇到龍捲風,我們該如何自救?

之前也講到了,龍捲風屬於小尺度短壽命的天氣現象,而強對流天氣僅僅是龍捲風形成的一個前提條件而已,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對龍捲風的精準預報(比如今天預報明天何時何地會出現龍捲風),只能短時間內判斷某地產生龍捲風的機率大不大,因而瞭解相應的自救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面對龍捲風來襲,大家想到的第一點肯定都是一個字——“”。

因此這個時候,你往哪兒躲就成了關鍵,因為龍捲風在移動過程中,它的漏斗狀雲柱,其上部往往會朝著前進方向傾斜,所以你在預判其走向之後,要立即朝著和它方向垂直的方向躲。

這裡的躲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你處於室內,那麼就要躲到反向房間(遠離外圍牆壁,遠離窗戶),面朝牆壁抱頭蹲著,如果來得及的話,最好跑到樓底層進行躲避(如果有地下室,那就最好了)。

但是請注意,如果你是在類似倉庫、廠房、禮堂這類空曠的室內,那就要立即遠離它們,儘量找結構堅固的建築物進行躲避,如果找不到的話,那就請看下一種情況。

另一種情況就是當你處於戶外(野外)時,首先你要遠離大樹、電線杆、廣告牌等容易吹倒的物體,並且尋找地勢低窪的坑地趴入躲避。

如果你所處的位置不存在上述躲避條件,而龍捲風就要朝你所在地區移動,那麼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交通工具,迅速逃離,注意逃跑方向一定要與龍捲風移動方向垂直。

總的來講,雖然如今科技非常發達,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依舊渺小,因此懂得一些自然災害的特徵特點以及相應的自救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萬一哪天就用上了呢,這也是敬畏自然的一種體現。

14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儀徵市潤霖廣場蘇果超市被查出不合格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