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春天的“新疆棉”風波之後,耐克又“出事”了。
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想到,自家店員在工作中簡單粗暴的行為,會在全中國的網路上廣為流傳,並且造成如此惡劣的影響。
近日,來自雲南省昭通市的農民工毛先生,帶著三個孩子和妻子,來到了省會昆明的一家耐克換季折扣店購物。
按照毛先生的說法,由於工作的原因,自己和妻子和孩子們聚少離多,孩子平時也相當懂事。
這次帶他們來耐克店,是因為孩子們有個樸素的心願——“想要人生中的第一件耐克”。孩子們即將返校上學,毛先生也希望買點耐克的鞋服,作為他們的開學禮物。
說句實話,故事發展到這裡,還是一個和諧友善、其樂融融,甚至可以被耐克官方拿去做宣傳範本、弘揚企業文化的好素材。
然而,這一切都被耐克自家的員工毀了……
在毛先生一家五口進入這家耐克店選購商品後,店裡的一名導購,突然粗暴的從毛先生年僅9歲的小兒子手裡,搶走了他已經挑好的兩件衣服,重新掛在了衣架上。
小兒子當時“眼淚就在眼眶裡打轉”,孩子媽媽看不下去,衝上前與店員理論。但是店員的態度依然很差,“對方罵罵咧咧地,嘴裡的髒話越罵越難聽。”
最終,毛先生的妻子與該店員爆發肢體衝突,妻子的臉也被抓傷……
看完毛先生的描述,我其實是一臉問號的。
作為耐克店裡的導購,自己該做的不就是為使用者服務嘛?哪裡來的這麼大的火氣和戾氣,那麼粗暴的對待客戶?
毛先生隨後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當天他剛從工地下來,身穿的是也是平時幹活的“工作服”。一雙15塊的黑色布鞋、一件破了洞的灰色T恤。
毛先生懷疑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店員對他們一家人的歧視。
隨後,毛先生第一時間聯絡了耐克公司進行投訴。
然而,這個提議遭到了毛先生一家的拒絕。
毛先生表示,人無高低貴賤之分,希望大家以後都不要再帶著有色眼鏡看人。自己接受耐克的道歉,但是不接受任何補償,以後也不會再去耐克店裡消費。
想想心裡感覺好難受。
唉!其實心裡難受的,又何止毛先生一人?
我實在是不明白,明明都已經2021年了,為什麼還有人帶著這樣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優越感”,赤裸裸的歧視自己的同胞?
穿的簡陋一些怎麼了?“農民工”又怎麼了?誰還不是一個“新時代農民工”呢?只要是靠自己努力、合理合法掙的錢,某些人憑什麼有資格搞歧視?
我願意懷著最大的善意,姑且認為這僅僅是耐克某些員工的個人歧視行為,不把它上升到企業層面。
因為在美國本土,耐克可一直是“反歧視先鋒”。
2019年,耐克發售的Air Max 1獨立日限量款配色被指“種族歧視”,耐克官方在三天內就緊急召回了所有鞋款。
2020年,美國爆發了駭人聽聞的“弗洛伊德事件”。
耐克甚至臨時將自己多年的標誌性宣傳語“Just do it(儘管去做)”改成了“Don’t do it(不要這麼做)”,以此表示對美國國內反種族歧視遊行的支援。
這麼一家在美國本土“光偉正”的企業,應該/或許/大概/可能/估計,不會針對中國“雙標”,在中國大搞歧視吧?
更何況,大中華區還是他們目前在全球最大的銷售市場之一。
根據耐克今年6月釋出的最新財報顯示,在今年3-5月這三個月中,耐克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為19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了17%。
耐克CEO約翰•多納霍(John Donahoe)甚至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公開表示:
“耐克是一個‘屬於’中國、為中國服務的品牌。”
呵!“屬於中國”、“為中國服務”,結果自家店員就這麼服務中國的消費者的?
春天的“新疆棉”事件,已經消耗了一大群消費者對於耐克的好感;這次又鬧出“歧視農民工消費者”,耐克在中國的口碑,可能還會持續下滑……
其實,中國人的消費熱情真的很“高”。高到可以把一個快“涼”的國貨品牌鴻星爾克,直接買到斷貨;
但是,中國人的消費熱情也可以很“低”。如果一個品牌三番五次被曝光不尊重中國、不尊重中國消費者,那麼還會有多少人願意掏錢為它買單?
圖為耐克集團三大品牌:
耐克、Air Jordan、匡威
1980年,耐克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個生產聯絡代表處,自此正式進軍中國大陸市場。這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大陸的國外運動品牌之一。
然而在紮根40年之後,耐克在中國大陸第41年的境遇,卻由於自身屢屢的迷之操作,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和悲觀。
鉤子,你可長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