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在所難免,很多彎路要讓他們自己走過,才會懂得什麼是成長。但問題在於很多家長總認為,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也就不用管,等長大後自然就好了。
但很多時候,成年人對孩子們的包庇,並非關愛,在他們看來只是可以利用的工具,用來滿足自己能力所不可及的很多欲望。
於是,犯錯還不夠,孩子們在家長乃至社會大眾的寬容下,開始不斷觸碰法律的紅線,盜竊、搶劫、強姦等等惡性犯罪事件不斷出現。
看資料你就會發現,近些年未成年犯罪的比例越發高了,且很多為惡性案件。
走過了這些彎路,他們抵達的不是成長的彼岸,而是不可挽回的錯誤人生,這些都是“糖衣炮彈”帶來的必然結果。
6名少年組團洗劫小米專賣店
貴州6名14、15歲的少年,輟學後一起到廈門“討生活”,不過這不是一個多麼勵志的故事,卻更像是電影或電視劇中不良少年“養成”的橋段。
他們看準了一家小米專賣店,趁天黑對其進行了洗劫,拿走了店裡的手機、電腦、平板電腦,消失在茫茫人海。
他們誤以為天地之大,哪裡都有容身之所,只是忘記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沒過多久,警方便找上門來,所有贓物被全部追回,6名少年自然也被警察叔叔帶到了公安局接受訊問。
目前,警方通報,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不過按照我國現行相關法律的規定,這些不滿16週歲的少年,並不需要為他們的犯罪行為付出多少代價,仍以教育為主,不會直接判刑入獄。
可你知道嗎?這6名少年已是慣犯,曾多次作案,且分工明確、目標統一,洗劫全程只用了不到一分鐘,儼然一個成熟的犯罪團伙。
正是之前每一次犯罪都沒有得到該有的懲罰,才一步步助長了他們的違法氣焰,甚至我們也可以想見這次事件的處理結果。
未成年人犯罪代價太小
未成年犯罪為何有恃無恐?究其原因就是代價太小。
之前一個不滿14週歲的初二男生,向媽媽提出買手機請求遭拒後,便心生歹念,在電梯裡綁架了同班女生索要錢財。
這種想法簡單到可笑,但做法卻令人心驚,結局更是草草了事。
不滿14週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規定的懲罰標準更低,不予立案、交由父母管教。
然而矛盾就在這裡,很顯然,男孩在父母管教不利的情況下才會犯法,犯法後父母就能管教得好嗎?這是一個不符合邏輯的怪圈問題。
未成年人犯罪愈加低齡化
近些年,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普及、影視作品的不斷出現,甚至普法宣傳的不斷深入,讓未成年人對搶劫、盜竊等犯罪過程更加了解,對法律的犯罪量刑也非常清楚。
這讓孩子們在走上犯罪道路的時候甚至有些有恃無恐:反正年紀小法律管不了,甚至出現了要犯罪就趁年紀小的畸形心理。
於是,犯罪低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甚至有統計表明,全國每年刑事犯罪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青少年。
不要認為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就會好起來,要知道中國有句俗語“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不能從小遏制他們的犯罪心理和行為,那麼長大後必定會成為社會毒瘤。
尤其在現行法律規定下,未成年人犯罪付出的代價很小,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並且給他們造成“法律管不了我”的錯覺。
未成年人犯罪懲處較輕,這是國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本意是人性化,教化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在具體實施中,是否能夠達到人們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孩子們是否辜負了成年人的一片苦心?所有這一切都需要社會各界多關注、多探討。
法律規定是否有待調整,也是值得相關人士思考的問題,更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