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全國性”寒潮可以說結束了,雖然東北不少地區依然存在降雪或冷空氣的影響,但是相比寒潮來說,這樣的冷空氣真的是“太小”了。而針對這次的寒潮,給我國帶來的影響還是不小,根本因素就是此次寒潮事件具有降溫幅度大、雨雪範圍廣、極端性強等特點,所以影響必然存在。
只不過,大多數的降雪都是覆蓋在北方地區,雖然冷空氣還進入了我國華南地區。但是,南方几乎全部都是以“溼冷”為主,主要的降雪也只有在川西高原等高海拔地帶存在。所以,南方的降雪相比北方來說,覆蓋範圍太小了。
當然,北方的降雪破紀錄也是不少,例如:瀋陽出現1905年以來冬季最強降雪,也就是116年來冬季最強降雪、116年一遇,真的是太罕見了,平均降雪量51毫米,平均積雪深度34.1釐米,最大積雪深度為41釐米。
內蒙古通遼積雪深度也打破1951年來紀錄,大部分地區積雪深度超過60釐米等等,這都說明11月的第一波寒潮實力非常強,真的是“不可小覷”。當然,不少地區在這一波寒潮之中也算是迎來了初雪,但是最終大範圍地區的“初雪變成暴雪”。
根據氣候中心釋出的資料顯示,本來寒潮我國有101萬平方公里國土降溫超16℃,綜合強度指數位居歷史第四位。也就是11月寒潮歷史第4強,寒潮的綜合強度指數位居1961年以來第四高。而東北、華北積雪深度大,也是屬於極端強的強度。大範圍地區都出現了暴雪、大暴雪,區域性地區甚至出現了特大暴雪,所以降溫強、降雪強是本來寒潮的主要特點。
北方也因此全面入冬了,大範圍地區迎來了今冬第一場雪。當然,也有出現比常年較早的初雪,例如:北京初雪日較常年偏早23天,為1961年以來第六早。所以這似乎已經給我們發出了預警,那就是今年冬季是不是非常冷,在11月降雪提前了,寒潮也創下了歷史性的一幕?的確,這實屬罕見的情況。但是今冬的氣候變化可以說更加地複雜。
我國氣候中心已經發布預警,在今冬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在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之下,我國冷空氣活動將會更加地頻繁,並且強度也會更高。
的確,在大部分的年份之中,拉尼娜出現之後,很容易引發我國出現寒冷氣候的出現,並且當年冬季的氣候容易出現“冷冬”,但是這裡需要強調一點,這兩點並非是絕對性的隱形,只是冷冬的可能性較大。從而引匯出了這樣的說法,那就是拉尼娜出現,今冬或更冷。
同時,我國氣候專家周兵也發出警告,今年冬季的寒冷氣候並沒有結束,在冬季時段還可能出現更強的氣溫變化,預計明年1-2月,冷空氣活動將明顯轉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發生階段性極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
所以,這就給大家連續敲響警鐘了,要加速對氣候的應對了,今冬可能出現極端性的寒冷氣候,看到沒,可能更極端,同時還有機率出現暴雪、大暴雪,甚至特大暴雪。南方依然存在冰凍災害的可能性,需要警惕。
不過話說回來,這都是對氣候趨勢的預判,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出現,大氣的波動非常強。包括本次寒潮引發的大範圍“極端性”降雪,也是因為多個天氣系統迅猛發展,冷暖空氣激烈交匯導致的。
主要包含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有強動力抬升和水汽輻合作用,還有一個是系統移動緩慢,降雪持續時間長,因此出現明顯的雨雪、降溫過程。最可怕的是,在這次的降雪之中,還意外地出現了氣旋爆發,結果讓水汽變得更加充足。西南氣流向東北地區輸送充足的暖溼空氣,水汽異常偏強。
所以引發了暴雪,大暴雪,特大暴雪的出現。這就是我們難以預料到的,在出現之前我們只能看趨勢,這就是本輪降雪的情況。而在這次寒潮之後,似乎大家又聽到了新一輪冷空氣的發展。的確有冷空氣,但是相對比較弱。
但是有一波冷空氣又要警惕了,我國氣候中心又釋出了預警,那就是在11月旬末,將有中等強度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北方地區,西北地區、華北等地氣溫下降4~8℃,局地10℃以上,部分地區伴有4~6級偏北風。
看到沒?這又是一波值得警惕的降溫。從超級計算機的情況來看,其實在11月18日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北極紫色旋渦”跡象,新一輪大範圍降雪又快了?的確,這是新一輪寒冷空氣發展的標誌。
在11月19日的時候,會進入我國中部地區,過後往東北方向發展,從降溫的趨勢來看,的確有機率引發一波大範圍降溫,在11月20日的時候,寒冷氣流就在往我國南方移動,並且主體往東北方向移動,所以不知道氣候中心是不是說的這一波冷空氣。
但是,從現有的情況來看,這一波冷空氣強度的確小了很多,形成新一輪的寒潮的機率不是很大。數值預報現在看上去也頂多給東北地區可能帶來大範圍的明顯降雪,其他地區暫時比較薄弱,所以,需要繼續觀察。
不太可能快速發展為新一輪的寒潮。而在它的後面,還可能出現一波較強的冷空氣,我們也看到了“紫色漩渦”的發展,所以值得警惕,這就不排除11月還有一波強寒潮的出現。短時間有機率大降溫的就是11月18日的漩渦。是否引發新一輪寒潮,大範圍降雪,只能觀察,觀察到的情況存在不確定性,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