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今天又‘團’了什麼?”社群裡,幾個老姐妹見面時的閒聊,現在已經離不開這個話題。因“便宜價、送到家”的優勢,人們紛紛在“線上”購買日常生活所需的蔬果生鮮、柴米油鹽、休閒食品等,社群團購已逐漸成為新的生活方式。
目前,社群團購已成為除了電商直播之外的另一風口。它最早發源於湖南,短短几年時間發展至全國,已被視為與傳統商超、生鮮電商爭食的“黑馬”。
某小區社群團購提貨點。
團購群里人氣旺 購買力驚人
“@所有人,準備做午飯嘍,快來優選團購群看看呀,團長每天教您做大餐。幸福生活,從優選開始。今日午餐推薦:鯽魚豆腐湯、泡椒鴨胗、幹鍋娃娃菜……”在長沙市開福區四方坪街道濱江社群海洋半島小區的“興盛優選”微信團購群裡,“團長”王先生在有400多人的群裡發出資訊,不一會兒就有人分享下單鏈接。
王先生告訴記者,每天早上“團長”會將當日新上架的產品連結一一發送到群裡,並“吆喝”當日促銷特價產品,隨後業主們既可以在群裡接龍下單,也可以直接在團購小程式裡下單,一日的訂單量可達500多份。
記者發現,開啟熱門的幾個社群團購微信小程式,進入介面後第一個通知就是獲取當前所在位置資訊,以確定消費者處於哪個社群,然後平臺會自動將離消費者位置附近的“團長”及提貨點位置資訊呈現在頁面中供消費者選擇,實現家門口提貨。
據了解,進駐該小區的團購商家多達五六個,每個群都接近500人,其中十薈團團購群推廣員劉女士表示,群裡團購的訂單量比以前火爆多了,店均訂單量增長約200%,許多商品在中午前就售罄了。特殊時期大家更注重安全,團購線上交易、次日線下定點配送、使用者自提的方式更受青睞。
團購平臺競爭激烈 居民多方比價
“人在家中坐,菜從天上來”。60多歲的鄧阿姨才算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在女兒的幫助下,鄧阿姨戴著老花鏡,加入了十幾個團購群。“用了幾個月,越來越順手。”鄧阿姨和“銀髮”小姐妹們聊得最多的話題,變成了去哪個小程式上買菜更划算。
“農家土雞價格比市場便宜多了,煲湯不錯;新鮮的萵苣5元便可買到兩根,特大甜玉米6元3個;紅富士蘋果1公斤5.99元,我吃過很甜的。”鄧阿姨如數家珍。各大平臺推出的底價策略,讓居民們“瘋狂”。
“我經常使用的社群團購小程式有4家,分別是興盛優選、考拉精選、同程生活和十薈團,每個團購每天開團的時間不同,售賣的種類及價格也會不同,我會對貨源進行對比再下單。”小何說。
小何家住嶽麓區嶽麓街道Sunny社群Sunny100小區,她所在小區大門口的臨時置物貨架就沒空過。“臨近中午,貨架開始越來越滿。一看外包裝袋,基本上來自各個線上團購平臺。”小何說,這幾乎要塞不下的貨架,也代表了線上買菜平臺的激烈“暗戰”。
行業暫無監管政策 產品品質需留意
在社群團購蓬勃興起的同時,如何確保團購產品的安全性?目前,社群團購產品多以生鮮農產品為主,包括蔬菜、瓜果、家禽肉類、海產品等,但是否經過專業部門的檢驗檢疫則難以知曉。
“很大程度上我們是出於對社群團長的信任、參照他們積累的口碑下單的。”市民張女士提出自己的擔憂,當產品拉到小區分發時,大家大多隻是看菜是否新鮮,雞蛋是否破損,鮮有人主動詢問或檢視相關檢測報告。
在配送方面,社群團購大多由供應商自產、自銷、自配送,或是配送公司送至指定地點,團長再通知業主提取。一些需要冰凍或冷凍的食品,因長時間置於室外,溫度過高,食品變質的情況時有發生。
“有顧客反映產品有問題,基本秒退換。對於瓜果蔬菜,我們都會親自拿到產地的農業服務中心做檢驗,確保合格後再銷售。”某團購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家禽肉類的檢測,只能由供應商來提供報告,來確保產品合格。
通過採訪數家團購平臺,記者了解到,目前政府部門的監管還未觸及社群團購組織或企業,而大多組織或企業按自定的流程及規則來操作。在採訪中,有平臺提出,希望政府出臺關於社群團購的扶持、監管政策,引導這一行業規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