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一面是支付寶、微信豪擲鉅款補貼、加盟代理像傳銷一樣大行其道;另一面刷臉支付裝置的落地不過冰山一角,從市場規模、商戶接受度到使用者認可面臨著重重考驗。

撰文 | 寓揚

10 月 14 日下午,中關村一家家樂福超市發生了一場「小型事故」,收銀系統短暫出現故障,導致人工收銀通道無法使用電子支付,在掃碼支付的時代這無疑是個「災難」,還好旁邊的自助收銀通道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寶支付。

這使不少人流都湧向了自助收銀通道,包括對此並不熟悉的消費者,導致主打「不用排隊」、「快捷支付」的自助收銀區域擠滿了人,店員遊走指導各個使用者間,忙得不可開交。

家樂福的自助收銀通道也頗為有趣,支付寶與微信的自助收銀機各霸一面,藍綠相間,「刷臉支付」都被印在醒目的位置。然而現場鮮有人嘗試刷臉支付,有的只是「這個不支援 XX 支付,我要換一個」,一度加重了現場的混亂場面。

不巧,我也正在其中。等前面一位大約 40 歲左右的女士艱難的完成自助結賬後,我想體驗下刷臉支付的效果,結果刷臉未果,店員告知「可能網路不太穩定」。

快速通道一時間演變成「障礙通道」,儘管超市發生這種事件的概率極低。但不由引人思考,自助收銀/無人零售尚有待普及的情況下,行業呼聲火熱的刷臉支付究竟有真價值,還是花把式?以及刷臉支付的落地狀況到底如何?

透過市場調查和商家走訪,機器之心發現,一面是支付寶、微信豪擲鉅款補貼、加盟代理像傳銷一樣大行其道,然而另一面刷臉支付裝置的落地不過冰山一角,從市場規模、商戶接受度到使用者認可面臨著重重考驗。

作為商業化的第一年,刷臉支付並沒有想象中的火熱,尚處在市場初期的「破冰」階段,並且其落地仍面臨 3 個最為關鍵的問題:

1、刷臉支付裝置是一個 To B 的生意,市場推進較慢;

2、刷臉支付裝置的更換成本較高,且商家需求不足;

3、使用者體驗不足,並且面臨較大的習慣改變成本和安全、隱私擔憂。

二維碼誕生於 2010 年,經歷了近九年耕耘,才有現在掃碼支付的繁榮。而被阿里與騰訊均看好的刷臉支付,又將用多久完成跨越?

1 落地不足10萬,一場To B的角逐

2018 年 12 月,支付寶推出首個刷臉支付產品「蜻蜓」。三個月後微信對標「蜻蜓」推出刷臉支付機「青蛙」。兩大巨頭先後進入刷臉支付市場,並掀起補貼競賽。

刷臉支付裝置:左為支付寶「蜻蜓」,右為微信「青蛙」

今年 4 月,時任支付寶支付事業部總經理鍾繇稱,未來 3 年將投入 30 億補貼刷臉支付。而據網付渠道商透露,只要商家筆單能達到微信要求,便可免費鋪設。

隨後又有服務商傳出,微信對刷臉支付的補貼力度達到 100 億。但微信支付團隊告訴機器之心,「微信在刷臉裝置推廣上有正常扶持政策,但從未對外公佈過所謂 100 億元的補貼金額,流傳資料不屬實。」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競爭的升級。今年 9 月份,支付寶進一步宣佈,將 30 億市場補貼改為「補貼無上限」。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按照支付寶推出的補貼政策來算,30 億對應的大約就是補貼 100 萬臺刷臉裝置。可以推測刷臉支付這一役,支付寶的首個目標便是 100 萬臺「蜻蜓」。

而從兩家的打法來看,支付寶的主導性更強,統籌推進,生態夥伴圍繞其方案展開,因此在裝置落地體量上更多。而微信的開放程度更高,由微信支付開放攝像頭、SDK,合作伙伴開發的硬體裝置目前已達到 85 款。

在 To C 市場,阿里也上演過重金補貼拿下百萬銷量的故事。阿里旗下的一款智慧音箱「天貓精靈」,曾在 2017 年雙十一期間,將原價 499 元的產品降至 99 元「破冰」市場,一戰成名拿下第一個百萬級戰果。

但 To B 市場的進展遠無法與 To C 相比。一位生產方的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支付寶與微信的刷臉支付裝置落地體量應該不超過 10 萬臺。據他分析,一方面刷臉裝置今年初才開始真正落地,到現在還不足 1 年;另一方面 B 端市場的決策相對謹慎,市場進展仍需要時間。

從與支付密切相關的 POS 機行業來看,商米科技是最早擁抱刷臉支付的一批智慧 POS 機廠商,一位員工稱,目前支援刷臉的 POS 機大概佔公司總量的 5%,非刷臉裝置仍是主流。

智慧 POS 機每年的市場增量在 400 萬臺左右,以此來看,刷臉支付仍是冰山一角。

儘管今年落地體量較少,不過行業仍保持樂觀。商米該員工向機器之心透露,公司刷臉支付裝置的訂單已經排到十幾萬。華勤通訊一位員工也稱,從訂單來看,明年刷臉支付市場會比今年好很多。

2 火熱的行業與冰冷的現實

除了巨頭的補貼大戰外,各路代理/加盟商伺機而動,甚至打出了支付寶與微信官方的旗號,繳納數萬元即可成為代理商,各種線下推介會大行其道,將刷臉支付炒的沸沸揚揚。

以至於支付寶連忙發出宣告闢謠,稱「螞蟻金服及支付寶從未授權任何公司以官方名義舉辦類似活動」。一位業內人士預估,刷臉支付的服務商至少有上千家,如果他們再發展代理那就更多了。

面對目前不到 10 萬臺的市場規模,如此多的服務商/代理商湧入,真的能有銷量還是充當被割的「韭菜」,以及行業客戶真的有需求嗎?

中關村昔日繁華的電子城也開始有部分經銷商代理刷臉 POS 機了,但卻表示「賣不動,都是噱頭」!

我們調查發現,目前市面的刷臉支付裝置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以支付寶「蜻蜓」、微信「青蛙」為代表刷臉支付機,與現有的 POS 機結合即插即用;一類是自助收銀機,將刷臉支付作為一種支付手段進行整合;還有一類是自助售貨機,在現金、掃碼支付之外,也開始支援刷臉支付。

這三類裝置的刷臉支付方案大都來自支付寶與微信。作為刷臉支付商業化的第一年,支付寶與微信均選擇各個領域的連鎖店、頭部品牌店作為關鍵「火力點」,並且集中在商超、餐飲、便利店、自動售貨機等場景。

但頭部連鎖店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之下眾多商店對刷臉支付似乎並「不感冒」,也少有認知。一個很現實的原因是,商家不願為購置刷臉裝置額外買單。

一位商家也向我們表示疑惑,現有的 POS 機就可以使用,掃碼也挺方便,看不到刷臉支付機對他們的實際收益。

以支付寶「蜻蜓」為例,在裝置補貼上,商家每獲取一位刷臉使用者可獲 0.7 元獎勵金,單月最高可獲 400 元,連續返傭可達 5 個月,單臺裝置最高可獲 1600 元獎勵金。「蜻蜓」目前官方售價 1699 元,如果商家可以完成補貼任務,即可接近免費獲取裝置。

在他們看來,收銀只是刷臉支付的基礎功能。微信支付團隊稱,「微信青蛙」刷臉裝置重點提供「刷臉即會員」解決方案,通過開放微信卡包、小程式、互動海報等能力,可以滿足線下商戶會員拉新、活動促銷等經營需求。

但「拉新」對商家也並非易事,如果想要獲得最高補貼,意味著商家每月至少拉來 457 人使用。

另一方面,即使商家安裝了刷臉支付裝置,使用者的使用情況與使用體驗也並不理想。

一家餐飲連鎖品牌員工告訴機器之心,去年底,公司在北京的 70 多家店都安裝了支付寶的「蜻蜓」,但使用刷臉支付的客人並不多,有的使用者出於嚐鮮使用一下,有的使用者手機沒電了或者沒帶手機使用一下,大多數仍選擇掃碼支付。

「刷臉(支付)也存在問題,有時候網路不好,不一定成功」,「不過穩定時刷臉挺快的」,她補充道。

但問及對他們的工作效率是否有提升,店員卻猶豫了下說「感覺沒有什麼提升」。

一家連鎖超市員工稱,刷臉支付已經落地快一年了,最初公司安裝了一條「掃碼購」通道,不過沒多久就推出了「自助收銀」通道,支付寶和微信的人直接過來安裝,但網速比較慢,刷臉支付用的人不多,大家還是習慣性掃碼支付。

唯獨便利店的情況較為樂觀。全時便利店近期剛裝上刷臉支付機,一位店員稱「已經有一些使用者在使用」。味多美一位員工也表示,「使用情況還挺好,大概十個人裡有 2/3 個使用(刷臉支付)。」

刷臉支付落地近一年,落地情況已開始在行業間產生分化。

3 安全仍是使用者最大擔憂

從使用者端的反饋來看,即使在網際網路圈,僅有少數人使用過刷臉支付,多數人仍處在觀望狀態,即知道有刷臉支付但沒有嘗試過。通過他們,我們發現刷臉支付在產品體驗、場景體驗上均有待改善,並且使用者對安全、隱私洩露的擔憂最為明顯。

一位網際網路從業者稱,今年嘗試過幾次刷臉支付,主要是在便利店、自助售貨櫃場景使用,他認為除了第一次使用會比較麻煩外(第一次往往需要繫結手機號碼),刷臉支付確實比較方便。

但他非常擔心隱私洩露或安全問題,因此日常仍選擇掃碼支付。當問及如果在有安全保證的前提下是否會持續使用刷臉支付,他點頭稱會的。

近期豐巢快遞櫃上線的「刷臉取件」被一位小學生用照片破解,隨後豐巢緊急下線了刷臉取件功能,但側面暴露了刷臉背後的安全隱憂。

刷臉支付的安全性到底如何?支付寶團隊先就其技術邏輯介紹道,當用戶註冊支付寶時,需要進行實名認證並上傳照片,這張照片可以稱為「底圖」。當用戶使用刷臉支付時,攝像頭會實時採集一張人臉照片,並上傳到雲端與底圖進行比對,如果比對成功,就會進行扣款完成支付流程。

3D 視覺獨角獸企業奧比中光稱,安全性由 3D 結構光攝像頭模組和麵部識別演算法共同決定,主流企業的安全性已非常高。刷臉支付的安全級別是 TouchID(指紋)的幾十倍。這種高安全性,一方面來源於人臉特徵比指紋豐富,更不容易出現誤識別;另一方面是通過 3D 資訊的輔助,讓人臉比對和活體檢測都更可靠。並且 3D 結構光技術已非常成熟,在手機端已經大規模使用。

目前,支付寶與微信的刷臉裝置均採用 3D 結構光攝像頭方案,並通過多維校驗保障安全性。此外雙方也都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採取全額賠付的保底政策,以降低使用者使用的心理負擔。

在產品體驗上,一位產品經理吐槽道,在公共場合,尤其是排隊的時候,把自己的臉投出來,其實會讓人感到很尷尬,因此他從未使用過刷臉支付裝置。

此外,網路問題也嚴重影響使用者的刷臉支付體驗。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智慧裝置的釋出會往往是「災難」現場,核心原因是會場複雜的環境導致網路非常不穩定。而在商場、超市等環境下,刷臉支付也面臨使用者體驗的考驗。

綜合來看,刷臉支付更在於給使用者多一種支付選擇,掃碼支付的方式仍將是未來一段的主流。從安全性到使用者體驗,刷臉支付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堪稱扣分“殺手”,比遇到交警還可怕,馬路上這5種標誌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