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樹洞提問:

為什麼有的人在戀愛中或婚姻中,只和對方分享自己的負面情緒和不好的事情,而對積極的、快樂的事情很少說。比如,每天會抱怨對單位同事各種不滿,遇到的各種倒黴的事情,沒有停車位、堵車等等,而遇到開心的事,卻不說甚至貶低,比如享受美食,說一般般;看到風景,說就這麼一回事;領導認可表揚、工作順利、漲工資發獎金從不提。怎麼理解這類伴侶?他們是如何看待親密關係的?

本期心理專家團專家蔣碩(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賽林納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在戀愛中或婚姻中,只分享自己的負面情緒,有兩種可能:

其一,這人的心理模板(理解、加工信息和認知世界的中樞)偏向消極、負面,他(她)本身對世界的認知就比較灰暗;

其二,這是一位“索取型選手”,通過向伴侶呈現負面信息,尋求情緒價值和其他價值的補償(類似於“全世界虧欠我,你不能不愛我”),其人格基礎是自私、偏執,具有敵意而缺乏建設性的。

無論哪種,都非良伴。

怎麼理解這類伴侶

消極心理模板或缺陷人格的形成,有多種原因,比如早年的情感虐待、安全感喪失、錯誤示範、現實發展不順利、成就感不足,等等。想理解這樣一位伴侶,需要抱有開放、接納的態度,避免不必要的辯論爭執、情緒損耗,同時必須意識到他(她)是不健康的,不能聽之任之,更不能被其控制。可以嘗試支持他(她)進行心理諮詢,獲得專業幫助,這也是伴侶盡責的理性方式。

如何看待親密關係

這裡要回答的不是“他們如何看待親密關係”,而是“你如何看待親密關係”。如字面所見,親密關係,親密是根本。而親密中包含的,是人格的平等、利益的一致、資源的匹配、情感的共鳴和情緒的滿足。如果關係中的一方一味索取或消耗另一方的資源、情感、情緒,平等和滿足就無從談起,更遑論成長與發展,這樣的關係,該怎麼看待呢?

當然,現實情況往往復雜,理想的伴侶和關係並非一蹴而就。如果伴侶有自我修正的意願,你也願意支持,那就共同投入,包括心理諮詢、日常的觀念與行為校正、工作生活的實踐等等(這將是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對方毫無動機,那你不要幻想改變對方,及時切割,避免被過度索取甚至剝奪。而如果關係還未正式開始,那我們的建議是:等人格成熟健康時再戀愛結婚,比較好。

6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美國經濟技術性衰退,拜登嘴硬 外媒細數美聯儲四個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