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省的常住人口和新生兒數據出爐了...
數據不太好看,新生兒數量下跌迅速:
之前安徽省全員人口數據庫統計過,2017年至2021年安徽省出生人口分別為98.4萬、86.5萬、76.6萬、64.5萬、53萬(預測)。
按照這個數據預測,2021年安徽出生人口比2017年下降了47.6%
幾乎腰斬...
有這種情況的不在少數,近幾年大多數省份新生人口都是斷崖式下跌。
“人口紅利”消失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我個人很不喜歡這個詞。
吃某某紅利這種詞彙,很難不聯想到魯迅先生的“人吃人”
誰是紅利?
說難聽點:廉價勞動力。
這個詞背後,是很尖銳的社會問題。
我去年底在文章中寫過,經濟增長的三要素是:資本、人口和技術。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紅利。
甚至全球經濟增長就是由一波又一波的人口紅利推動的。
世界工廠只是從中國換到了越南...
但紅利的背後,是過去三十年,長三角、珠三角密集工廠裡的流水線工人,是大量人口以低廉的勞務成本換來的剩餘價值。
紅利對於帶來紅利的“本人們”並不友好。
他們是被所謂教育分流、升學率淘汰的人。
我經常會和我弟開玩笑,考不上學就進廠打螺絲吧。
其實,考上大學也逃不了,沒有技術革新,人口過剩會帶來邊際效應遞減,學歷、職場內卷之戰開始...
而我們這些擴招的大學生,成為了專家口中的技術紅利,也就是廉價大學生...
那紅利消失了是不是就會好呢?
並不會。
2012 年我國勞動力人口數量首次出現下降,並在之後連續六年,以每年三四百萬的速度逐年遞減。
帶來了什麼?
需求的減少。
社會進入老齡化、生育率持續下降,勞動人口不斷減少,消費需求自然減少。
用戶下沉,就是為了激活三四線青壯年的需求。
除了紅利系統性消失帶來的需求削弱,還有需求透支。
今年2月份,央行公佈的金融數據顯示:
全國中長期貸款數據減少459億元。
過去15年來首次發生貸款數據負增長!
中長期貸款,是指超過1年期限的貸款。
在我國主要就是指房貸,尤其是個人按揭房貸,這部分貸款佔到中長期貸款的90%以上。
可以簡單理解為,按揭買房的需求變少了。
為啥,因為扛不住了。
1993年開始,居民槓桿率持續走高,2022年達到了63%,21年並沒再升高了,因為已經到了普通人承受的極限了。
15年那波高房價帶來的居民債務擴張,在今天問題開始凸顯。
房企暴雷,業主被迫停貸...
說穿了,我們也是被人吃掉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