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漢朝王充
“多子多福”是流傳在民間的說法,可是“多子”真的會“多福”嗎?
抱著“存錢不如存人”的心態,何洪與妻子張杏子在16年裡生下了11個孩子。
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何洪與妻子早早地來到了社會上打拼,而何洪一直堅信只有家裡有一個孩子出息了,最好還是當官的,那他們全家人的命運就都會跟著變好了。
可這種想法顯然是沒有遠見的,何洪把“出人頭地”想得太簡單,11個孩子讓他們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
“多子多福”並沒有像何洪期待的一樣出現,反而帶來了許多的問題,他家的大兒子甚至在鏡頭前,毫不避諱的講出了“生我們就是為了折磨我們”這樣讓人心痛的話……
何洪顯然把“多子多福”的含義搞錯了,他的無知讓全家人都難以“多福”。
盲目生育,損人不利己
其實一切的源頭應該是何洪的生育觀念導致的,何洪與張杏子是在上海打工時認識的,兩個身在生活的水深火熱中異鄉人,很快便成為了彼此的依靠。
何洪與張杏子在沒有領結婚證的情況下生活在了一起,一年後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女兒。
那時的何洪與張杏子已經回到了家鄉四川,他們就住在遂寧市蓬萊鎮的一個村子裡。
生完孩子的張杏子沒有坐月子,更沒有產假可言,家裡的老人走得早,沒有人幫她和何洪操持家務,照顧孩子。
張杏子說:“三點鐘把娃娃生了,六點爬起來給娃娃煮飯,還要餵豬,我就願意幹活,不願意生娃。”
何洪與張杏子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靠著兩人在工地打工賺的錢還是養得起一個孩子的,但何洪卻不認為只要一個孩子就可以。
何洪常常會去買彩票夢想著中獎發大財,在一次次的刮獎中他竟然覺得存錢不是長久之計。
如果多生幾個孩子的話,那豈不是有更大的幾率讓全家人的命運改變,只要有一個出息的,那就能讓全家人跟著享福。
何洪的這個想法不僅遭到了妻子張杏子的反對,他的大哥何學文也十分不理解他的想法,何學文在村裡是負責計生工作的,因為何洪這個弟弟可沒少頭疼。
何洪與張杏子的生育觀念並不一樣,甚至有很大的不同。
當時計劃生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張杏子覺得生兩個孩子再好不過了,一兒一女湊成好字,她和何洪也能夠承擔得起兩個孩子的開銷。
可何洪還是堅持己見,覺得“存錢不如存人”。
張杏子無奈地說:“我當不了家,他要生我也只能生。”
何洪就憑著自己的想法與張杏子養育了11個孩子,因為生活條件不好,張杏子的生產都是在家中進行的。要知道這樣對孕婦和孩子的生命都有很大的威脅,一旦出了什麼意外,這可能是一輩子都會後悔的事。
可在當時那個年代,何洪哪裡能想到這些問題,再加上村子裡信息閉塞,兩人也接沒受過什麼教育,孩子都是在家裡生的,臍帶也是何洪親自剪。
有一次生孩子的時候臍帶把孩子纏住了,大人和小孩差點就要保不住了,還好最後成功地生下了孩子,大人小孩都平安無事。
毫無節制的生育不止讓管理計生工作的大哥何學文很頭疼,甚至引來了村裡人的閒話。
張杏子每每出去做農活或是買東西,村裡人都會對她指指點點,有些人甚至會故意地說“怎麼不回去下羊崽子”這種難聽的話。
張杏子每次聽到這些都會很難受,可艱難的生活不允許她把太多的時間放在難過上,家裡還有很多小孩要養,很多家務事還沒有做完……
村裡的閒話從何洪與張杏子超生開始就沒有斷過,在全國實行計劃生育的那個年代裡,何洪與張杏子就像“異類”一樣,超生就算了,還生了那麼多孩子,不管村裡的計生工作怎麼做,何洪從來就沒有聽過他們的勸說。
何洪的大哥何學文一直都在勸阻他盲目生育的行為,好幾次村裡計生部門的人上他們家找人都沒找到,因為何洪一看見有人朝自己家走來,就帶著懷孕的張杏子躲進田地裡,一直到計生部門的人走的遠遠的,他們兩個才回家。
甚至有一次計生委的人都找上門來了,何洪見狀趕緊帶著張杏子跑了,計生委的人找不到何洪和張杏子也無可奈何。
事後何洪覺得一定是自己的大哥何學文向計生委告的狀,竟然拿著錘子到了自家大哥家門口叫囂,身後還跟著已經大一點的幾個孩子。
何學文跟何洪大吵了一架,何洪的無賴讓何學文覺得很沒面子,也很無奈,一氣之下他辭去了在村裡負責的計生工作,不再理會何洪一家人,就這樣何洪與大哥何學文的關係變得很僵,一點都沒有緩和的餘地。
生活艱苦,多子不多福
家裡的孩子年紀都相仿,除了大女兒和二兒子,剩下的九個孩子都還小,最小的幾個甚至每天都在家裡打鬧,這讓本就負擔著家裡大大小小的家務事的張杏子愈發頭疼。
自己每天除了買菜做飯洗衣服,還得餵豬、哄小孩,耳根根本沒有清淨的時候。
大女兒看著自己家裡髒亂的情景,十分心煩,再加上她長這麼大無論是在村子裡還是在學校裡,總有人拿她家裡孩子特別多說事,再也忍不下去的大女兒選擇了外出打工。
臨走時她還說一定要掙大錢,回來之後讓那些看不起自己和自己家庭的人都好好看看,她一定要飛黃騰達,不再讓別人瞧不起自己。
可她一沒學歷,二沒能力,走在外面的大女兒很難找到好的工作,她在外面能被留下的工作也只有服務員、洗碗、保潔這些需要大量工作者的基層服務業。
即便是那樣,她還是省吃儉用的每隔一段時間就給家裡寄幾千塊錢,二兒子也因此覺得自己的大姐是榜樣,他以後也要像大姐這樣給家裡寄錢。
大女兒不在家,那二兒子順理成章的就是家裡的老大,是家裡的頂樑柱,何洪曾經把他送到外地去打工,可包工頭一看他年紀這麼小,怕孩子出意外,就又把他送了回來。
沒學上的二兒子就整日跟著何洪打零工,還得時不時地跟著何洪去政府鬧事。
計生委的人說何洪一家的情況十分特殊,政府能給的幫助也都給了。
在汶川地震之前,何洪一家基本都有低保證,每月吃著低保不行,政府還會給他們補助,村子裡的人對此都不怎麼服氣,畢竟這都是何洪帶著孩子到政府鬧事才得到的,村裡的人總說政府是被他們逼到沒有辦法了。
一次次的鬧事政府肯定受不了,張杏子生完最後一胎是已經是四十二歲,計生委再次要求他們兩人去做結紮或者節育手術,這一次何洪開出的條件是給他們家的孩子全部上好戶口。
何洪帶著孩子軟磨硬泡,硬是讓政府給孩子全部上好了戶口,張杏子也去做了節育手術。
家裡的十一個孩子都要吃飯穿衣,可張杏子和何洪的微薄收入連日常的三餐都難以支付,張杏子說家裡每天要吃十幾斤米才夠,為了省糧食,平時吃的菜也都是他們家自己種得,就算是過節也不敢買太多的肉。
他們家中只有一臺電風扇和必需的燈泡,電視機、冰箱這些他們根本買不起,張杏子說這樣也挺好,至少小孩子們不會因為沉迷動畫片把眼睛看壞。
他還想給下面幾個孩子辦低保證,二兒子那時已經成熟不少,他說自己當然知道這樣不好,可自己家就是沒有錢能怎麼辦,他一個小孩子能有什麼辦法,只能每天跟著自己的父親去政府叫苦,求得一點補助。
最終沒能忍住何洪的糾纏,不僅給他們辦了低保證,後來有關部門瞭解了他家得事,還提出了給何洪家新蓋一座房子。
這讓何洪很是開心,可村裡的居民卻多多少少有不樂意的。
村裡的人都覺得何洪十分無賴,他經常帶著孩子們去別人家的地裡偷東西,被發現了還不承認,有時吵得不耐煩了就直接把小孩扔給那些人家,讓小孩的吵鬧使那些村民手足無措。
後來沒人願意和他們一家人做鄰居,就算是村裡的幹部一家家的調解,也沒人願意讓他們的房子新建在自己家旁邊。
最終政府將他們的新房建在了一片田野上,沒有人願意與何洪一家人做鄰居,所以新房周圍幾乎沒有人居住。
後來何洪一家人被更多的人知曉,有些好心人給他們寄來了衣服和食物,孩子們看到這些很驚喜,他們不敢相信自己能有新衣服穿,能有零食吃。
每次別家辦完喜事或喪事後,張杏子都會帶著幾個裝著飯菜的塑料袋回家,有時也會拿桶裝,等孩子們挑完自己想吃的之後,剩下的那些再餵給自家的豬。
這樣的生活在我們看來十分的清貧與艱難,可對於11個孩子而言,這種生活是他們從小就經歷的。
意外入獄,雪上加霜
麻繩專挑細處斷,何洪一家人在艱難的生活中迎來了一場意外,何洪因失手殺人入獄,讓整個家庭雪上加霜。
在一次廟會上,何洪和張杏子像以前一樣帶著孩子們去吃飯,守廟人何履海知道他們家的情況,專門為他們安排了一桌吃飯,何洪就和何履海在一桌上喝酒。
因為這裡的酒不要錢,何洪喝了許多,喝完之後又去找何履海要,可沒想到何履海沒有給他的意思。
何洪已經喝上了頭,何履海也不願再多給他酒讓他喝了,何洪在和何履海的糾纏中拿到了一把刀,隨後他的手便向何履海的腦袋伸去。
何洪失手將守廟人何履海殺害,被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了無期徒刑,這讓一家人一下失去了頂樑柱,可事實就擺在眼前,任誰也改變不了這個結果。
在政府的安排下,現在何洪家裡幾個已經過了義務教育的孩子得到了去技校學習的機會,二兒子也在政府的安排下拿到了推薦信,有了出去工作的機會,可他心裡的夢想一直是當兵,家庭的原因讓他不得不早早的考慮賺錢。
父親失手殺人進了監獄,大姐不知受了什麼刺激導致精神失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自己的弟弟又因為和別人起了爭執被人捅了一刀,這些都讓二娃十分無力,他必須承擔起照顧這個家的責任。
在獄中的何洪還寫了封信給自己的二兒子,何洪讓二娃不要結交社會上的人,免得引來仇家,現在家裡只有他了,不能再出什麼意外了。
進入監獄的何洪終於知道自己的無知給整個家庭帶來了多大的憂愁,可這些傷害卻再也無法挽回。
結語
“愚昧無知是一個惡魔。”
何洪在“多子多福”這一傳統思想的指引下,與妻子張杏子孕育了11個孩子,“多子多福”本是美好的祝願,可何洪的愚昧無知讓家庭的“福”越來越少。
不僅讓自己和妻子十分辛苦,還苦了自己的孩子們,吃不飽、穿不暖成了孩子們早已習慣的日常。
營養的不夠讓幾個小孩子的發育遠遠趕不上同齡人的成長,家庭名聲的敗壞也讓幾個大一些的孩子在同學們面前抬不起頭。
“全家人因為我活得太辛苦了”,這是何洪在獄中寫給二兒子的信上的原話,那封信字裡行間透露出了一個父親的懺悔和對家人的擔憂,可著遲來的懺悔又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