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神農曾嘗百草,尋治世之方;無數醫者悟四時節氣,察自然之法,嘔心寫就《內經》;有明吳又可,敢以猛藥治沉痾,著成《瘟疫論》。草藥之味各異,各有其功效,許多青年幹部既無思想武裝,又不懂聯繫群眾,如同白水,無色無味。 嘗黃芪之味——從思想汲取甘甜。中藥黃芪根直長,圓柱形,稍呈木質,表面淡棕黃色至深棕色,味甘性溫,能補氣昇陽,凝神聚氣。黨的思想理論正如“黃芪”之味,青年幹部品鑑其味,能築牢思想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無論在順逆都能矢志不渝,不改為人民服務之初心。百年黨史變遷正如“黃芪”之味,死氣沉沉的舊社會,麻木沉睡的民眾,正是無數革命先輩在理想感召下,拋頭顱灑熱血,將紅色星火變成了燎原之火,以理想主義重新喚醒了民眾,今天我們不斷重溫黨史,正是需要一次又一次從黨史中獲取力量源泉,重新聚精會神向新時代新徵程邁步。嘗黃連之味——以苦澀祛除浮躁。黃連長於谷涼溼廕庇密林中,入口極苦,清熱燥溼,瀉火解毒。許多青年幹部出校門便進單位門,一身浮躁之氣,不識一畦春韭綠,不聞十里稻花香,十指不沾陽春水,正應品鑑“黃連”之味。如嘗黃連一般,青年幹部應該擼起袖子、挽起褲子,到基層去、到田間地頭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學會同群眾打交道,踏踏實實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像嘗黃連一般,青年幹部應該學會主動學習,以問題難題為導向學習,根據工作實際需要學習,不斷提高素養和專業水平。嘗魚腥草之味——以辛辣排解邪毒。《名醫別錄》中唐蘇頌說:“生溼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魚腥草生於山陰,其味辛辣。青年幹部應該不斷嚴於律己,嘗魚腥草之味,加強警示教育,從案例事實中學習,祛除自身邪毒。社會事業不斷髮展進步,物質不斷累積,一些幹部逐漸失去初心,變成蛀蟲,危害人民,最終身披鐐銬,鋃鐺入獄,青年幹部應當深以為戒,潔身自好。 草藥三味,如人生之味,有甘有苦有辛。青年幹部應該主動品味這“三味草藥”,深學細悟,篤行不怠,奮進在新時代趕考路上。來源/作者: 福建省光澤縣華橋鄉吳屯村 高志軒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