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那麼喜歡看《甄嬛傳》,幾乎每年都能重溫好幾遍,慢慢地後來才發現,我每看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感觸,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年的心境不同,看到的感覺也不一樣了,這部劇彷彿是有某種魔力,也許是裡面人物的命運的悲涼,或許是許多求而不得的心境體會得越來越多。
也許內心最深處最終感懷是,她們雖然是天家富貴,財務自由,但是總還是有那麼多不得已,所以感覺自己身為普通人可以過這樣的生活已經很滿足了,體現了現代生活下自我的一種優越感。
但不管是什麼,越看越瞭解她們那種不得已的悲涼,當初看甄嬛辭別果郡王那段,為了家族利益割捨愛情回宮是多麼的心酸,現在看來那段割捨反而是甄嬛的一種解脫。
愛情雖然美好,但是她和果郡王的愛情終究是見不得光的,要以假死作為藉口兩人再去隱居,那是要冒多大的風險,包括她們的孩子以後也不能再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學習,那估計也是甄嬛所不能容忍的吧。
甄嬛的心性那麼高,嫁人要嫁天底下最好的男子。那時以為甄嬛是為了愛情尋求一心人,能瞭解她,知冷知熱的應該就是最好的男子了吧。現在才能體會到一個男人如果連保護家人孩子的能力都沒有,還談什麼最好,估計連好都算不上了吧。在過去甄嬛的那個社會,皇帝掌握著生殺大權,那麼除了皇帝,哪還有什麼最好的男子。
所以說甄嬛割捨愛情回宮是一種解脫,愛情體驗過了,這時的割捨能在彼此心裡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因為當時她們的愛情還沒有涉及到生存和利益,當愛情一旦涉及到現實,那些所有閃著光的美好將統統暗淡無華。就像到了中年的婚姻被一地雞毛蹉跎的就剩下了過日子,但是年輕的時候誰沒有過美好的愛情。
其實甄嬛當時回去也是想好好和皇帝過日子的,雖然沒有了愛,但是她和皇帝有共同的孩子,她還有肚子裡的兩個孩子還要上戶口,以後也要過富貴的生活,還有她甄家的親人也要平安度日的,正是所謂的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就像鬧了彆扭,做了錯事但是發現還是隻有最初那個人才能給你想要的安全感和穩定生活,所以不管怎樣她回宮是合乎常理的。
其實甄嬛傳受歡迎主要是它真的很合乎常理,皇后為什麼會那麼狠毒,因為就像她說的一個深愛丈夫的女人怎能再容忍丈夫身邊有別人的女人。雖然當時的教育是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何況他是皇帝,但是人心裡的感覺是控制不住的,就像皇后說的“臣妾做不到啊”包含了多少矛盾和悲哀。
她也想大度,她也想和她們和平共處,身為皇后她知道要高貴典雅,大方得體。但是愛始終是自私的無法分享的,所以她一直矛盾著,痛苦著,最後和最愛的人死生不復相見。就像婚姻中一個陪丈夫一路走過來的女人,她愛她的丈夫,但是在生活富裕之後,自己已經花殘粉褪,丈夫在外另尋新歡,她也許知道他只是逢場作戲,但是還是忍受不了那種被背叛的痛苦。
何況後宮不光有皇帝,還有權力,擁有了皇帝的寵愛就有了一定的權力,物質上也會優於別人。所以說後宮的女人一進宮不光是嫁了人,更是一場職場上的鉤心鬥角,爭奪皇帝的寵愛還能顯示你的實力和你的聰慧也是拔尖的,那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所以說再看思緒萬千,感嘆於她們命運的同時,深深感受到了現實的美好,感覺她們在那種情況下都一直想著為了自己為了家人要好好活,那生活在現實中的我們就更沒有理由蹉跎歲月了,她們是因為不得已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但是我們卻可以努力活成自己欣賞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