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科技類節目向來是綜藝市場中的“硬骨頭”,常年坐冷板凳。不過近期,國內首檔科幻漫談節目《不要回答》上線,給此類節目帶來了些許暖意,並且打開了新視域。

國內首檔科幻漫談節目《不要回答》於7月18日上線,節目提出“在未來之境,論現實之題”的主旨,立足科幻,觀照現實。《不要回答》以科幻經典《三體》為靈感,節目名就是出自《三體》中最有名的“梗”。節目中的談話發生在“藍色空間號”飛船之內,賈樟柯作為“未來探索科科長”,與“未來顧問”劉慈欣及作為“未來研究員”的各領域科學家,共同展開對未來的設想和解讀。

對於這檔科幻漫談節目的立意,賈樟柯表示:“曾經的科幻可能變成今天的現實,今天的科幻可能變成未來的現實。”賈樟柯是擅長拍攝現實題材的電影導演,但他也一直有著濃厚的科幻情結。賈樟柯堅定地相信宇宙中有外星人的存在,在他的電影作品中,外星人、宇宙飛船、發射器等科幻情節多次出現。《不要回答》中設置的電影短片,增加了節目的科幻濃度,同時也和賈樟柯的電影導演身份關聯起來。

《不要回答》的第二期話題是:大數據給我們提供的擇偶選擇,我們要接受它嗎?賈樟柯和演員王子文開始是選擇不接受的,他們信奉浪漫的邂逅,甚至是在愛情中試錯。“按照大數據,牛郎織女是不可能戀愛的……我們以後怎麼拍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沒有了,《白蛇傳》也沒有了。”賈樟柯認為大數據是缺乏華彩的,失去了想象力的部分。而大數據專家宋繼強提出了另一種思路:如果你想要冒險型的戀愛,大數據可以根據目標篩選,把牛郎和織女也輸進去,邂逅是可以被製造的。這讓賈樟柯驚悚抱頭,“好可怕,科學家盯上我們的情感了!”但他堅信愛因斯坦所說的——“情感之力是人類最神秘的力量,科學無法研究。”

人文與科技的對壘,讓節目在碰撞之中進行溝通,引人入勝。假想的命題,讓嘉賓們能夠有更加開闊的表達,真假虛實、過去未來統統都能容納進來。在節目組看來,《三體》讓人感到震撼的是,人類在面臨三體星人這樣一個巨大困境下,展現了人性當中的光輝點和火花,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精神內核。因此《不要回答》也立足在了人文主義的基點之上,總導演丁琪表示,“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希望這檔節目要有溫度,體現溫暖的色彩,向觀眾傳遞科技向善的信息。”

11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金價下調,金店仍賣得很貴?各大金店的黃金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