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國際主流媒體報道,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的專機已於8月1日凌晨抵達新加坡,正式揭開其亞洲之行的序幕。早些時候,佩洛西辦公室網站也公佈其具體行程,佩洛西將依次造訪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以及日本四國,至於備受外界關注的中國臺灣地區,並未被提及。
美前參聯主席馬倫也持相同意見。他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佩洛西對外公佈的行程不包括臺灣,其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她為了彰示美國的價值觀,勢必會謀求與臺灣“再度合作”,難以完全排除其造訪臺灣的可能性。
期間,雙方肯定了兩國在國防、安全、經貿等領域所達成的深厚合作。雙方以印太經濟框架為例,圍繞美國加強參與亞太地區事務的具體方法,予以協商探討。除俄烏衝突、能源危機以及氣候變化等核心國際議題以外,李顯龍意有所指地強調,穩定的中美關係對於地區和平與安全至關重要。
毫無疑問,經過面對面的商談,李顯龍也拿不準佩洛西是否訪臺,於是只能以中美關係與區域和平為引,委婉地規勸佩洛西不要魯莽地竄訪臺灣。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西方政客便屢次將其代入臺灣問題,進行不倫不類地對比,藉此渲染所謂的“亞太安全問題”。今年早些時候,李顯龍訪美期間,曾就此事與中美關係發表看法。在他看來,任何企圖借意識形態或是主權問題打壓中國的做法,不僅難以收穫理想的效果,反而會激起中國的強烈反彈,將事情引向複雜的局面。
當下的局勢與李顯龍先前的判斷,可謂是如出一轍。美國出於遏制中國的目的,奉行“印太戰略”,試圖滲透亞洲,而中國在處理亞太事務方面,始終發揮著建設性作用,對於任何涉及中方原則的事情,歷來是寸步不讓,由此形成中美兩國針鋒相對的態勢。
以新加坡為代表的東盟國家,既不願得罪主導國際秩序與規則的美國,也不願割裂與中國密不可分的經貿聯繫,只能以一種謹小慎微的態度,在兩國之間尋找微妙的平衡點。
俗話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旦中美兩國因臺灣問題徹底“撕破臉”,不僅會引爆罕見的軍事衝突,屆時東盟也勢必要表態站隊,這無疑是各成員國所不願目睹的。
單從結果來看,此刻全球政壇、各國媒體,無不聚焦於佩洛西身上,她的目的已經實現了一半。倘若驟然放言,放棄竄訪臺灣的打算,那麼這顆被輿論撐至鼓脹的“氣球”,頃刻間就會“洩氣”,佩洛西的亞洲行頓時成為一場可有可無的鬧劇。由此推斷,佩洛西必然會將竄訪臺灣的懸念,“捂”到最後一刻。
倘若放棄訪臺,昔日雄霸天下的美國,必將淪為國際社會的笑柄;倘若執意訪臺,那麼解放軍必將嚴陣以待。那麼,佩洛西究竟該如何取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