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雨嘉還是離開了,但她是沒有遺憾走的。

雖然妙妙已經為雨嘉做了很多事,可看著同齡人離開,妙妙還是很傷心難過。

對於死亡,很多年輕人沒有想過,我自己年輕時也沒有想過,可隨著歲數的增加,親人總會有離世的,甚至也會有同齡人離世。

所以有時就會產生恐懼,像妙妙一樣,陷在悲傷中,無法自拔。

悲傷的原因不只是對方的離開,更難過的是不知如何面對以後的生活。

老林是安寧陪護的志願者,他已經送走了二百多人,對於死亡,他有特殊理解。

他說:人是要經歷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他斷氣的時候,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時候,親朋好友來參加他的葬禮,跟他道別,他在社會上死亡,再也沒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忘記他的時候,他才真正死了。允許悲傷,允許難過,記住這種悲傷,想法與之和解,這樣才能真正站起來,繼續自己往後的生活,要學會善待自己。

老林的死亡哲學,讓人豁然開朗,這也成了老林的名場面。

他給我們提供了和解的另一個角度。

我們平時總說與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平庸,孩子的平庸。

可死亡似乎很難和解,因為他給我們帶來悲傷,我們平時又總是勸自己要快樂,不要悲傷。

所以和解的另一面,不只是接受平凡,更是允許各種情緒的產生。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是有喜怒哀樂的,所以不必剋制,允許各種情緒發生,關鍵是要做到會排解各種負面能量,不給自己造成壓力。

孩子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了,不認真寫作業了,家長會火冒三丈,有人甚至氣出心臟病。

今天被領導批評了,很鬱悶。

職場上有同事給自己穿小鞋。

老公回家啥也不做,看著就生氣,等等。

每天都會遇到很多煩心事,要說不生氣,那人肯定站著。

可生氣難過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

所以既然經歷過一次了就最好不要經歷第二次。

放任孩子幾天,不再逼他,或許他會主動,還可以試試其他方,培養他的主動性和自律性。

對於領導同事,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在意,領導說的話,不必都當真,他站在他的角度考慮,也沒錯。

職場上的事,可以看點職場方面的書,學會自保。

家庭關係的維護,也可以上網學學別人提醒經驗。

這樣來看,很多事情都可以找到解決辦法,所以不必將自己陷入某種困境。

和解,就是允許平凡,也允許一切不好的事情發生,但我們仍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和熱情,這樣才能善待自己。

8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新婚媳婦對婆婆怒吼:我不是生孩子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