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伍爾夫閱讀課》,扉頁上寫著的一句話映入眼簾:“每個‘女性必讀’的作家清單上都有伍爾夫”。這不是花哨的宣傳,而是切實的建議。
《伍爾夫閱讀課》,封面的暗粉色,特別吸睛,底部深綠色的圖案,是一頂別緻的帽子,這樣的封面,特別符合女性的身份。
這本書,是寫給女性的覺醒宣言,也是伍爾夫關於如何讀書的指導。
本書共分三部分,分別是:怎樣讀小說;名家與名作;一間自己的房間。
一、 怎樣讀小說
關於讀書,作者說:“即使我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也只適用於我自己,並不一定適用於別人。”
在她看來,一個人能給另一個人的唯一建議,就是不要去聽取建議。而是要跟隨自己的直覺,通過自己的判斷,得出自己的結論。
伍爾夫一直以來,都在宣揚女性獨特的價值,那就是“成為自己”。在讀書方面,她也秉承著這樣的觀點。用自己的視角去看書。不要被他的人思想束縛。自主性就是關於讀書最重要的觀點。
在這個前題下,她提出要學會精準、高效地操控精力——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讀書時,試著進入作者的世界,讓自己沉浸其中,去認識,去感受。
讀書的第一步,要儘可能地去理解所獲取的對象,不要讓閱讀過程中七零八落的碎片,主宰了整個印象。等閱讀的的塵埃落定,掙扎和疑問歸於平靜。我們所獲取的知識,也就牢固了。
第一步,其實就是敞開心扉,接受書中的內容。讓自己處於一種空杯心態。
第二步,判斷、比較。我們或許可以按自己的興趣讀書。 在讀書的過程中學會沉思,對我們讀過的書籍做出判斷,理解這些書籍的共性。
在興趣的引導下,讀者擺脫了某一本書的限定,將眾多書籍放在一起,尋找某種特質。
這些,都需要廣泛的閱讀和充分的理解,來為閱讀注入活力。
不管怎樣,一個讀者,不能把自己對於一本書的觀點或批評交付給他人。
伍爾夫關於讀書的看法,實在是金玉良言。她出眾的意識流,讓人必須得認真對待讀書這件事,若是走馬觀花地讀,實在有可能錯過了她文章中的亮點。
二、 名家與名作
“名家與名作”部分,共七篇文章,分別為:《簡愛》與《呼嘯山莊》;笛福;簡奧斯汀;蒙田;帕斯頓家族與喬叟;喬治愛略特;托馬斯哈代的小說。
與《毛姆閱讀課》不同,毛姆把每一位作家的生平、重要事項,基本上都寫出來了。讓讀者在閱讀中,瞭解作者,從而更好地瞭解作品。
伍爾夫並不細緻地寫某一位作家的經歷,她寫“《簡愛》與《呼嘯山莊》”,把兩位女作家和她們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較著閱讀。
明確她們的小說,長在何處,短在哪裡。至於作家的生平,可能她覺得讀者應當很清楚吧。當然,她對作家和作品的解讀,十分到位,有自己的遠見卓識。
在“簡奧斯汀”裡,伍爾夫對作家的描寫,特別讓人意外,她並不一味誇讚她的優秀,而是列出了認識這位女作家的人的評價:
“她是一個異想天開,矯揉造作的人。”
“最漂亮、最傻氣、最做作、且熱衷於覓夫婿的花蝴蝶。”
然而,在別人眼裡如此不討人喜歡的作家,在伍爾夫眼裡,卻是獨樹一幟的英才,具有與眾不同的人格。她誇她:“她為所有人寫作,又不為任何人寫作;她為我們的時代寫作,也為自己寫作。”
伍爾夫冷靜地看著簡,評價她:“這個十五歲的小姑娘,坐在她的角落裡,嘲笑著這個世界。”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讓人如臨其境。
三、 一間自己的房間
《伍爾夫閱讀課》第三部分,共六篇文章,分別為:女性與小說;關於女性的書;假如莎士比亞有個妹妹;性別對小說家的影響;人生的冒險;偉 大的心靈是雌雄同體的。
“女性與小說”裡,伍爾夫提到一個觀點:“如果女性想要寫小說,她必須擁有可供自由支配的金錢,以及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
自由支配的金錢,可以保證日常生活,可以避免為了金錢寫作,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這是從時間上給寫作以保障;
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是從空間上給自己自由。不被幹擾的寫作空間,不被侵犯的寫作自由,不人云亦云的思想。
有了這些,任由自己的思緒流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這個需求,實際上是一種對自由與開放的需求。身為女人,更明白在這世間,做一件事,是多麼不容易。
伍爾夫在“假如莎士比亞有個妹妹”明確地寫出了女性曾經的生存環境是多麼惡劣。
她說,《英格蘭史》中提到,毆打女性,是公認的男性權利。無論是上流社會,還是底層社會,都毫無愧色地行使著這項權利。
從伍爾夫生活的時代,到現在,過去了一百多年,毆打女性這樣的事,仍然存在。男性對女性的歧視,也一直都在。
伍爾夫假定莎士比亞有一個和他一樣聰明的妹妹,但不幸的是,這個妹妹即使想做和莎士比亞一樣的事,也會難於上青天。
18世紀之前關於女性的記錄是一片空白,女性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把聰明靈秀埋沒於生兒育女與家務勞動之中。所以,無法像莎士比亞一樣寫出鴻篇鉅著。
四、 寫在最後
女性主義是伍爾夫思想的核心。她把自己對女性的思考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中。
她對女性的創作和現狀進行了分析,並對有志於創作的女性提出了建議和指導。
這些建議,不遜色於任何一句名言警句。
正如本書的扉頁上講,這本書是她“獨立靈魂的理性思考,是女性主義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