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很長的時間去做一件事情,卻非要等到截止時期才著急忙慌地趕著做,這樣的經歷是不是很熟悉?其實,拖延症是現代社會人類身上一種很常見的“病症”,有許多人從小就是這樣,起床時拖拖拉拉,吃個飯磨磨蹭蹭,出門上學都要花上個半小時。
到長大成年後,拖延的習慣當然還是難以改掉,有的甚至越來越嚴重,無論對於生活還是工作,沒有時間概念、做事情沒有計劃,習慣性拖延,都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容易誤人誤事誤己。
孩子出現拖延症多半都有三種表現
1、起床、刷牙、上學、吃飯、睡覺慢吞吞的,大人多次催促提醒,她都永遠不緊不慢,拖拖拉拉。
“拖延症”從醫學角度上來講不是生理疾病,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問題,平時家長不注意引導和加強教育而產生的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當家長髮現孩子有拖延症了,一定要及時多家引導,幫孩子糾正,讓他們從小就養成好習慣。
2 . 自身性格:當孩子在生活中養成這種消極的生活習慣之後,對其它大多數事情的態度也不積極 ,總是懶懶散散敷衍地面對。缺乏自信心,對即將要做的事情總是自我否定,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太過於在乎輸贏的表現。
3 .作業方面:有拖延症的孩子做作業總喜歡一拖再拖,上午的作業留到下午,下午的作業總會十分糾結到晚上,以至於很晚才能寫完,孩子正是需要充足的睡眠長身體階段,內心總會十分糾結。
4個方法,戒掉孩子“拖延症”
1 給孩子設定做事的時間期限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當孩子的玩耍和需要完成的任務有衝突時,一方面要照顧孩子的心情,一方面也要給孩子一定的壓力。佈置的事情,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如果完成了就誇獎孩子,給孩子適當的獎勵。沒完成就要受到一定的懲罰,比如取消去遊樂場玩的機會,或者買玩具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要心軟,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讓孩子知道家長是說一不二的,孩子就會慢慢養成習慣,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該完成的事情。
其實,孩子能不能做到,完全取決於家長的態度,家長要是看孩子可憐,不忍孩子傷心,那麼孩子以後就不會按規定做事。
2 不要催促孩子
很多家長看見孩子拖拉,表現的比孩子還著急,一遍又一遍的催促。試著停止催促,當孩子從自己的拖拉中汲取教訓,知道後果後,就慢慢明白如何合理把握時間。
3 培養時間自主感
現狀分析: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包辦”教育,不厭其煩的督促孩子做這樣做那樣,生怕孩子浪費時間浪費生命,長此以往,大多數孩子都會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存在感。
建議:對於三年級以上的孩子來說,對事物已具備基本的認知能力,包括認識時間及時間相關的規則。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們培養孩子的時間自主感,放手讓他們自己規劃時間。·
具體操作:可以先嚐試“放養”孩子一天,先讓TA感受一下,今天因為賴床而遲到了會有什麼後果?今天因為貪玩沒完成作業會有什麼後果?當孩子在體驗過時間把控的重要性後,就會對時間這個概念更清晰,從而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把時間分配做的更細緻。
4 給孩子制定一個一個的小目標,從易到難
孩子做事情比較拖延,其中有不自信的成分存在,就是因為明白自己的能力不夠,無法完成目標,才會心生退縮之意,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吸引。如果能夠給他信心,就會調動他的積極性,做成一件小事所帶來的滿足感會不斷激勵著他向前進,不光是專注力,就連做事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所以,一開始不要給他那麼大的壓力,會容易把他嚇跑。先給他一個小目標,比如說讓他完成一個拼圖,不要一上來就讓他完成全部,把這個大目標拆分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先讓他拼一圖案,或者一個小人物,這很容易完成。讓他建立了自信心之後,再要求他完成一整個拼圖就更容易了。所以,小目標的建立只是為了更大目標的實現,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才能激發他的動力。這就要求家長對孩子不要操之過急,給他一定的緩衝時間,說不定會收穫更好的結果。
家長越早引導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調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也就越強。
給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的讀本《上學就看》系列。
這套書共8冊,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分別對應了孩子學習中很關鍵的問題,比如怎麼去管理自己的時間,怎麼去輕鬆地完成作業。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呢》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不做“小拖拉”。
《上學原來是這樣的呀》這本書可以幫孩子輕鬆明白上學是怎麼回事。
《寫作業再也難不倒我》告訴孩子,寫作業其實很簡單。
《考試,我不怕》告訴孩子,這樣做,能考出好成績。
一套8冊,價格也不貴,卻能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變成優秀的孩子。
書中通過風趣幽默又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將現實生活加入了適當的童話色彩,把故事講到了孩子心裡去。
閱讀故事的同時,書中還實實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教孩子該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更好地完成作業……
這套上學就看讓孩子學會自我時間管理是從韓國引進的一套課外讀物,可以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並從小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