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盛夏時節,黃河南岸的高青縣天鵝湖國際慢城裡,萬畝荷塘鋪展在眼前。乘船從碼頭出發,幾分鐘的船程之內,池鷺、夜鷺、白鷺相繼現身。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的核心、靈性所在,更是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和指向。從曾經的黃河沉沙池到如今的鳥兒樂園,靠的不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有精心設計的人工巧思。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東過程中,人應當扮演怎樣的角色,在進與退之間如何尋求平衡,各地在探索中嘗試給出答案。

人退鳥進

驅車穿行在博興縣引黃濟青渠首鳥類自然保護區,越走越“荒涼”——核心區、緩衝區內人跡罕至,極目遠眺,唯有豐茂的植被與水泡子交錯著向遠方伸展。

人退,沙沉,葦長,鳥進。在保障供水的同時,植物越長越多,野雞野兔等也逐漸出現在了這片土地上。20世紀90年代初,物種逐漸豐饒的沉沙地成為縣級自然保護區,隨之而來的是“人退”的力度進一步加大。“現在除了保護區西邊還有辛店村、劉王莊村兩個村,東邊的村基本都搬遷了,挪到了鎮政府駐地。這麼做就是要減少人類活動,給大自然留出不被打擾的空間來。”魏海峰說。

如今,曾經荒蕪的沉沙地每年吸引大量候鳥在此棲息、繁衍,成為黃河三角洲地區重要的鳥類遷徙節點之一。“根據調查,保護區共記錄維管植物48科101屬136種;野生脊椎動物28目54科149種,其中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4種,主要為鳥類。”博興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草溼地股工作人員高濤介紹。

200多公里外的東平湖,生態修復的關鍵一步也踩在“退”上。生態文明建設一定不能是隻見指標不見生物的,東平湖作為黃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滯洪區、南水北調重要樞紐、京杭大運河重要節點,做好生態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東平縣副縣長陳其林告訴記者:“近幾年東平強力開展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九大攻堅行動,全面拆除12.6萬畝網箱網圍,徹底取締沿湖餐船、砂場、‘三無’船隻,深度治理環湖村居環境、路域環境、違法建築,建設環湖生態隔離帶74公里,湖域面貌煥然一新。”曾經腥臭燻人的東平湖湖水,水質常年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引來眾多珍稀野生動物。調查顯示,東平湖自然保護區現有植物資源679種,野生動物786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3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20種,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關鍵時候幫一把

幾乎每一個跟溼地管理打過交道的人,都有過一段艱難的摸索水生植物脾性的“磨合期”。“現在溼地裡的香蒲、黃菖蒲等植物都是人工引種、精心篩選的。它們根系發達,淨水效果好。”在桓臺縣馬踏湖“南大門”華溝人工溼地裡,淄博市生態環境局桓臺分局局長宋強給記者一一介紹溼地裡的植物。

馬踏湖是小清河中游唯一的自然湖泊,被稱為“小清河之腎”。隨著工業化、城市化迅猛發展,馬踏湖主要匯水河流豬龍河、烏河、孝婦河等水體水質一度受到嚴重汙染,馬踏湖失去補充水源,加之村民圍湖造田,湖區水域面積逐年減少,馬踏湖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抓好企業汙水排放、養殖排放,馬踏湖就能頓時碧波萬頃嗎?不能:對那些曾經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在人的開發建設行為退出後,僅靠自然界自己修復,耗時長,恢復慢。“這時候就需要人的作用往前進一步,在關鍵環節幫一把。”宋強說。

桓臺在河流入湖口、重要點源排放口、支流入幹流口處和汙水處理廠末端下游等地方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人工溼地,並通過實施馬踏湖溼地生態修復蓄水、自然保護區湖區溼地恢復、近自然人工溼地建設、退耕還湖礦山復綠等項目,對馬踏湖流域進行綜合治理,提高湖區防洪蓄水、補給水源、淨化水質的能力。

華溝人工溼地就位於豬龍河入馬踏湖湖口處。“進入溼地的水主要是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低於馬踏湖三類水的要求。如果不人工干預,放任這些水流進去,馬踏湖的水很難清起來。”宋強介紹。在這片人工精心打造的溼地中,水流首先流進滯留塘進行初步沉澱過濾,而後進入潛流溼地去除80%的汙染物,最後在表面流溼地中經過挺水植物香蒲、蘆葦,沉水植物菹草、黑藻、狐尾藻、苦草等的進一步淨化。兜兜轉轉1個月後,四類、甚至五類水就能提升為三類水,為馬踏湖持續補水。

通過積極的、規範的人工干預,馬踏湖的生物多樣性豐富起來。如今的馬踏湖,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目前已發現震旦鴉雀、水鴨、白鷺、白鶴、蒼鷺等大型禽類70餘種在溼地棲息。

和諧共生不是遠觀是參與

從東平湖遊船古鎮碼頭出發,半個小時後,便抵達東平湖腹地。開闊的水面上零星看得到鳥兒起起落落的身影。熟悉青頭潛鴨性情的東平縣護鳥觀鳥協會會長陳昌倫領著記者來到東平湖東岸侯屯村附近的一處岸邊,記者看到了一窩新出生的青頭潛鴨雛鳥,“今年夏天,我們第一次觀測到了青頭潛鴨在東平湖交配繁衍,他們真真正正在東平湖安家了。”

2019年冬,全球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首次被觀測到在東平湖過冬。今年3月,東平湖上再度記錄到1500多隻青頭潛鴨種群。

因為這群珍稀鳥類,陳昌倫多了一重身份:今年5月,山東在東平湖成立青頭潛鴨養護觀測站,陳昌倫成了青頭潛鴨養護觀測站的負責人。“原來我們拍照只是遠觀,對鳥類的生活不干涉、不參與,現在我們要做的得加一條——適度保護。”養護觀測站兼具查、護、管、育四方面功能,通過開展野生動物救護、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擴大種群數量,維護健康科學的生態系統,保持食物鏈穩定。

養護觀測站甫一成立,就聯合曲阜師範大學開展了東平湖青頭潛鴨“地毯式”普查。“青頭潛鴨本是候鳥,但通過我們這次普查發現,有346只青頭潛鴨今年的繁殖季沒有往北遷徙,成了湖上的‘留鳥’。”陳昌倫說。7月初,觀測到第一批14個青頭潛鴨家庭孵出雛鳥,最多的一家12只雛鳥,最少的4只。第二批又觀測到4對青頭潛鴨夫婦升級父母,又觀測到26只幼鳥。

掌握這些,不只是為了觀賞,更是為了保護。“對幼鳥來說,尤其要防天敵。我們監測發現,青頭潛鴨棲息地附近有黃鼠狼糞便。糞便用手一捻,放在水裡一涮,有毛、有骨頭,這說明它以幼鳥為食。發現這點後,我們針對性制訂方案驅趕黃鼠狼等,更精準、更好保護珍稀鳥類。”

又至凌晨四點半,踩著第一縷霞光,陳昌倫開始了新一天的“巡鳥”工作。“8年前我剛開始拍鳥時,湖面上的鳥類很單一,主要就是須浮鷗。現在,冬有花臉鴨、綠頭鴨、紅頭潛鴨,夏有鳳頭鸊鷉、震旦鴉雀、水鳳凰,看著就覺得幸福。環境好了,鳥兒來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它們願意來、留得下。”陳昌倫說。

6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平凡的世界》裡,從普通變到不平庸的三個方法,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