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窗前不遠的地方,有一條大河。河面上橫亙著一座橋。在橋的南面一端,連著一個幽靜而美麗的村莊,村莊的名字叫做大山後。大橋就是村莊裡的人們進進出出唯一的通道。坐在我的窗前,抬眼望去,就能看見橋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也有過往的車輛。孟春,能感受到橋下冰層開列的震撼;仲夏,能看見橋上煙雨朦朧中的花雨傘,還有大河奔騰而下的滾滾波瀾;晚秋,河水澄碧如鏡,倒影出大橋如花似玉的倩影;寒冬,能聽得到人們在橋上踏雪而行的咯吱咯吱的聲音。
早年間,那橋是一座木質的小橋。每年,在秋後枯水的季節,村莊裡的人們都要在水落石出的河床上掄著大錘楔下兩排粗壯的木樁,然後,用長長的原木鎩上鈀拘把幾根木樁連接起來當做橋樑,再在樑上排著鋪上寸許厚的柞木板。這樣,一座漂亮的,走起來晃晃悠悠,咯吱、咯吱響的木質小橋就架通了河的兩岸。
也許,這樣的木橋在詩人的眼裡是充滿了小橋流水人家樣的詩情畫意,然則,對村民來說,這實實在在是一座承載著許許多多無奈與苦澀的傷心橋。因為,這樣的木橋極容易被大水所沖垮。所以,他們只有在重陽時節打橋,又要在端午節汛期到來之前把橋拆掉。讓橋變成了時有時無的季節橋。
沒有了橋的村莊,在雨季來臨的時候,幾乎就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每逢下雨。村莊裡面的百姓都會不約而同的披著雨衣、打著雨傘聚集在村頭的河口邊,焦慮的看著洶湧的河水,張望著大河的對岸,望河而興嘆。同樣的,在河的這邊也會有許多的在外謀生的人兒,看著近在咫尺的家,望著白髮蒼蒼的父母,還有翹首企盼的稚子,可就是望而卻不可及。
人群裡面,時不時的有人看見了對面的親人,於是,就把手攏在嘴邊,做喇叭狀,高聲呼喊;“閨女,今天不要回家了,到你姨家去宿吧”!“哎---”女兒酸酸的答應著,一步一回頭的離開了河邊。。。。。。曾經的,有一個村莊裡面的男青年,在一次發大水的時候,他熱戀中的女朋友翻著山嶺來到了他家。可是,家裡沒有肉,而肉確是要到河對岸才能買得到的啊。為了讓女朋友開心,他決定冒險泅渡過河去買肉。然而,就在他奮力的游到水流湍急的河中心的時候,一個浪頭劈面向他打來,只見他在漩渦中拼命的掙扎了幾下,就永久的失去了蹤影,空留下親朋好友永久的心酸。
大山後是個果樹之鄉,可是秋天這漫山遍野豐碩的果實確是讓村民吃盡了苦頭。因為許多品種是在汛期未消的時候便已經成熟。人們只好把一筐筐果實用獨輪小推車運到河邊,然後再由四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扛在肩上,抬著過河。秋天的河水,漫過了胸部,抬車的人一腳深一腳淺的步履維艱。河床上尖利的石頭把腳刺的鮮血淋漓也要咬牙忍著,有時候一腳踩進了坑裡,任水沒過頭頂也要屛住呼吸,用手高高的舉起車輛。。。。。
痛定思痛,村莊裡的人們決定他們要自己搭橋。他們整平了河道,買來了一些大口徑的水泥管,兩個一排,排了十幾個孔。然後在水泥管的上面澆築水泥,做成了橋面。於是,一座不用隨著季節拆建的水泥橋建成了。只是,還沒有來得及高興,他們就發現,這個水泥橋在枯水的時候還算方便,一旦有大水的時候,橋面就會被水淹沒。成了一座地地道道的水中橋。只有大膽的青年才敢在水流湍急的橋面上膽戰心驚的跋涉而過。終於,又有一場空前的大水把水泥橋也衝的七零八落。。。。。
那一年,萊山區政府為了徹底的解決百姓出行難問題,撥款一百五十萬元人民幣,在大山後河口要修建一座大橋。一瞬間,荒蕪的河灘上,像過節一樣的熱鬧了起來。大山後的人們看到,打樁機轟隆隆的砸向了地下的深處,機械設備呼啦啦的鋪滿了河床,施工隊的工人們夜以繼日的勞作。橋墩一個個的豎起,大橋在一天一天的向前延伸。。。。經過幾個月的施工。就在大山後河口上。一座鋼筋混凝土大橋
飛架大河南北,天塹從此變成了通途。
橋成之日,我滿心歡喜的看到,村莊裡面人們欣喜若狂,他們載歌載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把大橋引為他們的自豪,因為,是黨和政府方便了他們的身,溫暖了他們的心。聯通了他們走向小康的道路。他們在大橋上勒碑紀念,在橋面上豎起了一座彩門。村裡有一位名字叫做孫積金的老人揮毫題寫了一副楹聯;“憑欄觀碧波,進履思黨恩”。
寫到這裡,我推開了窗子,但見得前邊橋面上燈火通明,車輛如梭,遊人如織。老老小小,男男女女。或三五成群端坐在橋邊的輔路上,天南地北、古往今來、談興正濃。或憑欄垂釣,其樂融融。。。。。思古撫今,我不禁思緒萬千,似乎感受到了家鄉夢想跳動的脈搏,滿心洋溢著幸福的愉悅。
壹點號 李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