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之鄉梁家夼
◎孫英山
在萊山區南部有一個村莊叫梁家夼,這是一個四面環山,十分偏僻的小山村。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得天獨厚,村莊在南北兩座著名的大山,桂山(牟平四照之)一,荊山(“荊巖古寺”牟平舊十景之一)的依託輝映下,顯得更加的壯觀秀美,璀璨奪目。
梁家夼村從明末清初建村以來,就是一個有名的水果之鄉。解甲莊街道唯一一個以種植水果為主的村莊。各種水果都有,從最早的小櫻桃,冒櫻桃,玻璃燈,大櫻桃,麥黃杏,白仁槯,桃子,伏梨,處暑前後的茄梨,洋梨,紅把梨,香水梨,老婆梨,猴腚梨,豬嘴茌,日光梨,萊陽茌,黑驢蛋梨,三季梨,伏蘋果,花太瓤,黃金鐘,白粉皮,秋後的各種蘋果,如,紅玉,紅香蕉,青香蕉,金帥,大國光,小國光,秋花皮,紅富士,忍冬,紅海棠,楊白海棠,軟棗,柿子,山楂,大灰棗,山裡紅,以及核桃,板栗,銀杏等一些乾果,不下五六十種。從春夏到秋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本村自己生產的新鮮水果。而這些水果之中,在本地區猶為罕見的是小櫻桃,大洋梨,秋柿子三種水果。這些老水果在本地可謂聞名遐邇,獨樹一幟,。這是在煙臺所轄芝罘,開發,福山,牟平,萊山,高新區等地域大家都知道的一個著名的水果之鄉。
梁家夼村從建村到現在六百多年來,全村420戶,1300人口,1400畝土地,幾乎全部種植水果,糧田面積極小。從1953年的互助組合作化到現在,村裡一直有專門的果業組織,技術人員,負責指導村民對果樹的管理。從修剪,劃鋤,追喂,澆灌,捉蟲,挎皮,打杈,掐芽,授粉,打藥,大果套袋,採摘,銷售,一條龍負責。技術員通過廣播,現場指導,組織村民外出參觀學習,技術培訓,專家講座,到化肥廠參觀,考察,瞭解掌握化肥配比,使用說明等形式,對果農進行多種形式的講解指導。
春天到了,家家戶戶又開始了一年的忙綠。整個山夼裡一片繁忙的景象,為了在金猴鬧春的一年裡取得好的收成,他們滿懷信心,滿懷憧憬,滿懷希望,開始了新的征程。春暖花開,陽光普照,山夼中層層梯田裡的櫻桃花,桃子花,杏子花,梨花,次第開放,紅的,粉的,白的,五顏六色,芬芳飄香,這時的村莊裡到處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在小小的山村裡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這時,踏青的,旅遊的,休閒的,登山的,觀景的,拍照的,往返于山夼之中,村民們歡歌笑語徜徉在樹叢花間,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家鄉最早上市的水果當屬春果第一枝的櫻桃。“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其實,小櫻桃樹是不“難栽”的,而是熟了以後“難摘,難載”。小櫻桃時間短,容易掉。再是熟了以後“難摘”,一嘟嚕一嘟嚕的,老虎吃天,無處下口,密不透風,伸不進手,採摘費事,容易掉柄,容易破碎,容易落地,麻雀趕都趕不走,專門吃它,一抖一地,所以村民在樹上都懸掛假人,嚇唬驅趕鳥類。早期的小櫻桃,是梁家夼村的專利,滿山遍野到處都是小櫻桃的生長地,山鄉氣候環境,山村石灰岩地質,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正適宜這種果樹的生長。俗語說:“桃三杏四梨五年,櫻桃當年能見錢”。就是說,小櫻桃栽上見利早,當年就能賣錢·但是,幾百年來小櫻桃的種子掉到地下是不出苗木的,全部是從根系向四處生長髮芽出的苗木,房屋臺基底下鑽出的都是小櫻桃的苗木,農戶菜園的柵欄用櫻桃枝插上就活。來了客人,不用出門,家家戶戶開開窗,伸手就能摘到櫻桃,嚐個新鮮。客人,生人來村後,不用打招呼,隨便吃,隨便拿,村民熱情款待。東西1。5公里的村莊,小河兩岸石頭包縫自東向西全部小櫻桃覆蓋。梁家夼村整個都是梯田,一直到達半山腰,壘的包縫都鑽出了櫻桃,野生櫻桃漫山遍野,所以外村人說:“你們村包窟窿都是錢,大姑娘都往你們村跑,小青年找媳婦不用發愁”。這個一點也不假,光自然災害度荒的三年裡,由於村裡生產生活狀況還可以,小櫻桃掛滿枝頭,大洋梨異地飄香,櫻桃洋梨誘姑娘,地瓜乾子換媳婦,那三年村裡的年輕人說媳婦接近100個。現在村裡的大櫻桃在小櫻桃的基礎上,嫁接發展為今天的大櫻桃,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村民根本不用外出購買苗木,就地取材,人人會接,個個會貼,節省了時間和開支,這種砧木接出的大櫻桃,生長快,結果早,耐旱耐澇,不易倒伏,優質優產。“小滿”的季節到了,“大嫂刷鍋”的鳥來了,迎著季節,從謝花到成熟40天,櫻桃開始熟了,以瀋陽,大連,吉林,天津,上海,浙江為主的商販,以及本地的小販,陸續來到我村進行收購,網上順豐郵購,應接不暇,忙的不亦樂乎。這時村裡的大櫻桃市場就忙活開了,你來我走,車聲轟鳴,討價還價聲,呼喊叫賣聲不絕於耳,白天車來人往,晚上燈火通明,這個時期,村民們就開始大把大把地點錢進款了。
梁家夼的洋梨遠近聞名,大早它不但銷往國內,而且還出口國外。如果說小櫻桃是梁家夼的專利,那麼大洋梨就是村裡的特產。山夼裡的褐土,砂質土,石灰質土,利於洋梨的發展和生長。村裡的洋梨樹從大老輩種下的那一天起,一直到現在它都不死,不知你相不相信?現在村裡一百多年前的梨樹比比皆是。梨的品種好,質量好,銷量好,個大,皮薄,色好,形美,核小,汁多,味甜,耐運輸,耐儲存,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好水果。六十年代,全村400多畝,年產達200萬斤,曾上過報刊,轟動一時。出口香港,他國各地,集市銷售,外出叫賣,消費者是認梨不認人,脫手很快,一點不愁賣。因為口感好,所以都尋訪著慕名前來購買。
梁家夼的柿子非常出名,橢柿,餅柿兩個品種,都相當好吃。相當年,一入村頭,你看不到別的樹木,除了高大粗壯的楸樹,低矮的小櫻桃樹,那看到的就是清一色的柿子樹。深秋滿山滿崗,滿溝滿坡,整個山夼裡的柿子紅彤彤的掛滿枝頭,就像節日裡的一個個小燈籠,十分顯眼,非常壯觀。家家戶戶的柿子賣不完,吃不了,出門送親戚餘剩後,都把它霜起來,留到春節期間拿出來吃,因為它的營養價值高,還可以治療哮喘,氣管炎,高血壓等各種疾病。
說梁家夼是一個水果之鄉,一點都不誇張。前人栽樹,後人享福。從大老輩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後人們一直受用。如今,村民們一直沿襲老一輩栽種管理各種果樹的習俗,栽種範圍面積越來越大,產量越來越高,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火。栽種果樹,輩輩受利,人人受益。家家戶戶種下的是金子,收入的是一筆不菲的數字,水果之鄉,步入小康的日子已經是為期不遠了。
願水果之鄉的梁家夼成為港城煙臺萊山區的一顆瓜果飄香,熠熠生輝的璀璨的明珠。
【作者簡介】
孫英山,解甲莊中心小學退休老師,小學高級教師,煙臺散文學會會員,萊山作家協會會員,曾經活牟平縣優秀教師,萊山區先進教師稱號,自2011年先後在《煙臺日報》,《煙臺晚報》《今晨六點》《齊魯晚報》等報刊發表數百篇文章,喜歡寫一些民風民俗,趣聞軼事,民間傳說,抒情散文等文章,偶有獲獎。
壹點號煙臺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