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買電梯房、不喜歡買樓梯房,為啥?
買房人給出的意見是:
電梯房永遠不用爬樓梯,除了極個別的特殊情況之外,電梯對居家舒適度有著很大的提升效果。不過也有人表示反對,樓梯才是傳統意義的建築標配,電梯的必備條件是電,而這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 “斷電”的影響,如果遇到經常停電的小區,那30層高的住宅,爬樓梯的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真的要把電梯房和樓梯房做個對比,筆者認為電梯房完勝樓梯房。從社會進步的角度而言,茅草房屬於第一代住房(包括了茅草屋、石頭房等);磚瓦房屬於第二代住房(包括了混凝土磚瓦房、城市多層住宅樓梯房等);高層電梯房屬於第三代住宅(主要針對10-40層的電梯房而言)。
20年來,電梯房之所以能基本完全取代樓梯房,成為城市化建築的標配物,根本原因在於成功解決了人地矛盾問題,我國雖然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但在扣除西部的高原山地和18億畝的永久農田耕地紅線,再刨除廣闊的農村集體用地之後,可用於城市建設用地的土地面積其實很少,就像深圳這樣的城市,當初從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城市用地擴圍速度慢,周圍都是廣闊的農村,但人源源不斷擠到這裡。所以為了解決居住問題,建造40層的電梯房成為了明智選擇。
但從居住舒適度而言,房子距離地面越低,居住舒適度相對就越高,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為啥家裡的老人們一直希望購買電梯房一樓的主要原因。
樓梯房“不能再買”?明年起,住宅“新規”實施,4層以上統統安電梯,有2個新變化對買樓梯房的人來說,是利好消息。
1、新建設的多層樓梯房,超過4層的,都需要安裝電梯。
根據住建部新發布的《住宅項目規範》意見規定,為逐步提高城市建築設計標準,今後建房高度超過9米的,都需要配置相應的電梯(距離地面9米的高度,按照層高3米計算,也即是超過3層的房子,從第4層開始)。比起之前的住宅建設規定,這個要求大大提高了建設標準(原來距離地面的距離達到16米,也就是總層高達到7層的時候,才要求必須安裝電梯)。
這樣一來,在未來的城市房子建設中,基本上見不到沒有電梯的房子了,這一新規也被形象地稱之為“無樓梯房”制度。建築總層高3層以內的,要麼是宅基地房、要麼是別墅房,這兩類房子壓根用不到電梯設備;超過4層的就需要有電梯,所以城市裡將全部都是“電梯房”。
2、城市已經建成的老房子,都將安裝電梯。
解決了未來新建房子安裝電梯的事情之後,過去20年裡已經建設、建成的多層住宅樓梯房如何解決?是不是繼續保持“無電梯”狀態?住建部也給出了新規劃,住建部副部長表示“今後城市發展,要避免一拆了之和大拆大建的方式”,舊改從2019年被提上日程,到2025年之前,要完成累計總投資額達到4萬億的舊改工程。為超過1億居住在老房子的人改善房產質量。
不過,舊改也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加電梯一事上,每層住戶的意見都不一致,頂樓住戶和5樓住戶100%同意支持安裝電梯,中層住戶3、4樓搖擺不定,想安裝使用但卻不願意承擔更多的費用;低層住戶1、2樓大部分持反對態度。而加電梯恰恰涉及到整棟樓每戶居民的利益問題,所以根據原來規定,需要每一戶都“同意”才行,也就意味著每一戶都有“一票否決權”。
這也導致很多小區的安電梯事項夭折、暫停、擱置。這些種種新問題如何圓滿解決?不少城市探索出了新思路,例如上海、北京等城市就陸續出臺新規定,摒棄原來的“安裝電梯一票否決制,只需要樓棟三分之二同意並且其他人不反對就可以。”這個比例設計的很巧妙,多層住宅總層高都為6層,每層大都是2戶,如果如果1樓的2戶不同意,那麼還有剩下83.3%的支持率,佔比超過三分之二,做個最壞的打算,1樓和2樓的4戶都不同意,那麼支持率還有66.6%,剛好滿足了三分之二比例,安裝電梯依然可以進行。這樣一來,1、2樓不反對了。
那麼,今後樓梯房成為香餑餑嗎?
筆者認為有可能,一方面人們更喜歡低矮、稀疏的居住環境,高樓大廈電梯房往往顯得非常壓抑,而且高容積率的小區裡,人多事雜,小區環境和生活質量都比低密度、層高更低的多層住宅要差,一旦電梯新規實施,或許人們會更加傾向於購買樓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