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章分享自己學習《道德經》的初學感悟,看著曾仕強教授的視頻,學習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價》,自學自悟。有用可取之,無用則棄之,隨心而定,不可執著。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一章的內容太豐富了!感悟比較多,每次細讀都有不同的收穫,目前能拎出來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讀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相對論。“美”與“惡”,“善”與“不善”,“有無”“難易”“長短”“高下”“前後”均是相對的概念,它們既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賴、相互補充。但唯獨“音聲”是相類的感覺,又可以單獨存在,並不是相互依存的那麼不可分割。
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我認為美不應該形成一個標準,美應該是自然的呈現,而不是矯揉造作出來的標準。否則的話,審美就會被扭曲、異化。比如:當代人以瘦為美,人人都喊著減肥,也催生了大量以利益為導向的減肥機構、減肥藥的出現,身體因減肥而被嚴重傷害都在所不惜,形成了一種社會病態心理。
三、“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 老子的“無為”,不是不做事,不是躺平,而是不違反自然規律去做事,不強用力去做事,不為一己之私去做事,而是順應自然規律,順其自然的生長、呈現其生命的豐富內涵。
2. 此句話道盡家庭教育的精髓。父母只要用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慎微慎獨,“上樑不正下樑歪”,榜樣的力量無聲無形中就會影響和引領到孩子。同時我也聯想到《易經》中的一句話:“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當孩子需要的時候,家長給到恰當的支持和指引是最好的教育;當孩子不需要的時候,家長主動干預,就會干擾到孩子的自然成長,嚴重的還會扭曲、破壞到孩子身心的正常生長髮育。很多家庭搞得雞飛狗跳不得安寧,也出現越來越多的學生自殺事件,家長們實在需要停下匆忙的腳步認真自省內觀了,社會導向也需要及時做出調整。
四、“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我認為這也是老子“無為”思想的一個方面的內涵。這是一種非常高的思想境界,一般人是難以做到的,當然也正是我們修行的一個方向。這在家庭教育和生活工作中都適用,我覺得如果能修煉到“虛極”“守靜”的狀態,就能夠做到了。比如:有一些老師講課久了,被學生們捧習慣了,不知不覺中滋生一種“驕”,習得一種居高臨下的語氣和姿態而不自知。曾國藩說過:“人生之敗,非傲即惰”,時時修處處悟,方能保持不偏離修行的大道。曾國藩用寫日記的方式每天自省,實在令人敬佩!
存疑:
從用詞的角度,有無相“生”、長短相“較”、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都能意會其用詞的精準和其中的妙處,但難易相“成”、高下相“傾”中的這兩個字,還沒意會出其中的妙用,不急,慢慢感受語言之美。
今日誦讀《道德經》806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