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負債”像不像“毒癮”,很多人明明知道它不好,卻又戒不掉它,甚至很多人對它產生了依賴,其實負債不可怕,貧窮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好“面子”,有多少人是因為“面子”而去負債。貧窮可以直線翻身,想辦法賺錢就行了,而負債卻要迂迴翻身,一邊賺錢同時還要一邊還錢,翻身更難些,有人會說,負債可以去創業,可以去投資,他們選擇的機會比貧窮的人機會更大些。

事實上,創業的人群雖然多,但成功率卻很低,現在很多人都是被負債“裝飾出來”的富有,很多存在“面子”問題,主要表年輕人身上比較多,還有一些資不抵債,沒資產也有負債的人,比比皆是。如今借貸主體年齡,年輕人數最多,中年以後負債人數雖然也不少,兩者卻不同,前者是用於消費和維持生活產生的負債,後者是購房產生的負債。

對比這兩個年齡段,年輕人還好點,就算他們好面子,去裝飾自己,但他們要什麼沒什麼,負債不會讓他們摔得太狠,機構不會給他們過高額度,頂多幾萬塊錢卡,幾萬塊錢貸款,私人債務他們也借不了很多,他們沒有抵押物。因為年輕人沒有多少社會資本,所以他們欠的少,有時間去處理這些債務,大不了花時間長一點,辛苦一點,以後機遇也很多,他們還清以後,會更加重視負債,甚至可以用吃一塹長一智來形容也不為過。

而中年人身上的負債,更多包含的是家庭責任感,上有老下有小,他們不敢冒任何風險輕易去跳槽去創業,因為揹負的一身債需要不停還款,做什麼事情都要小心翼翼,就怕碰到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他們是最辛苦的一群人。以前分為兩種人,窮責獨善其身,富責兼濟天下,而現在多了第三種負債人,如果說他們窮,他們也應有盡有,若說他們富,他們手中卻沒有多少現金,有資產又不能輕易的變現,收入穩定的還好,收入不穩定的只能用“心力憔悴”來形容。

以前貧窮很可怕,是怕吃不上飯,現在的人不那麼窮,只想變更富有,就有很多人用負債去撬動利潤,最後非旦沒富起來,還揹負鉅額債務,創業失敗的比比皆是,一下子欠了這麼多債務,不敢想象還債的路上是怎樣的一種人生。如今的年代,只要有手有腳,總能找到吃飯的地方,再窮也不會被餓死,而負債就有很多跳樓,自殺,甚至放棄人生規劃成為老賴的事情發生,所以負債多可怕,只有深受其害的人才能體會。

“借貸”這兩個字自古就有,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最初的借貸關係一般都是與做生意有關,現在的借貸,出現在普通人身上也是正常現象,現代社會有現在的發展規律,負債的存在是市場需要。放貸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借款人用錢去經營才對,去創造更大利潤,如果借款用來維持生活,那就是填不滿的窟窿,現在很多以卡養卡、以貸養貸的人,多數都是掉進了這個窟窿,為了維持生活而去借款,為了還貸去賺錢,還完了再去借,一直循環。

信貸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能為了盈利就去放款,無論客戶借款做什麼,反正只要能還得上,就是好客戶,於是很多都這麼去操作,直到網貸氾濫成災,信貸還有太多不確定性,比如突然降額,或者突然抽貸、斷貸,授信機構回覆多數是風控行為。風控應該保持雙向性,它們一句話就控制了自己的風險,那客戶風險呢?客戶剛好談完一筆訂單,你突然抽貸,相當於讓客戶一下斷了資金流,如果合同違約,就有可能失去一個合作公司,這難道不是金融機構為客戶帶來的風險?

降額、抽貸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雙向保護是對各自負責,很多因為授信過高透支還不上款的人,他們埋怨金融機構授信過高,所以機構寧願去降額,也要防止壞賬產生,機構有規避風險權利,但如果不提前通知就單方面調整,只會讓借款人措手不及,很有可能打亂借款人的規劃。如果有任何額度變動,最起碼應該提前告知借款人,而不是想調就調,想降就降,讓借款人一點應急準備沒有,很多人債務爆發就是抽貸降額導致,這種牽一髮動全身的風控模式,讓原本有迴旋餘地的一些人,也失去了周旋機會。

因為負債,還有借款人遇到暴力催收,如果沒有債權方委託催收方追討,催收有再大的膽量,也不敢威逼恐嚇借款人,明知違法還敢去做,債權方也要承相應擔責任,暴力催收自然有法律制裁它,但不能憑白紙黑字的合同覺得有理,就有權利委託催收公司把借款人弄得家破人亡。所以負債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存在,更不提倡去負債,窮無非日子過得苦點,至少不用提心吊膽,不會受到煎熬,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寧可窮點也不負債。

6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泰康連續五年榮登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