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一提起淄博沂源,人們會脫口而出“這是英雄的土地”。

作為沂蒙精神的重要發源地,當地教育的發展始終牽動著人們的心。沂源教育現狀如何?佔全縣一半多的農村學校如何留住老師?校多人少的現實矛盾怎麼解決?教育藍圖何時實現?又如何實現?

沂源縣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白道德

談變遷 >>

每所學校都配備2-3輛校車

作為純山區縣,沂源的148所學校中,在農村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就有93所。村子裡的美麗校園,就是當地最好的建築。但在30多年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

白道德介紹,沂源的教育發展分三個階段。1994年前,“村村都有學校”,當時是為了解決“有學上、能就近上學”的問題。後來堅決取消了“黑屋子、土臺子”,能合併的學校合併,辦得很有學校樣了;1994年實行標準化辦學,以鄉鎮駐地為中心,在偏遠的、較大的村駐地保留學校,要的是質量發展;一直到2018年的教育均衡縣發展,逐步撤銷了原來的危房、平房和教學點、小學校,整合後的沂源148所學校全部實現了樓房化和操場塑膠化。

“歷經30多年發展,沂源現在能做到‘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好的職業是老師’了。做到這一點,走過的路註定是不平坦的。”白道德表示,山區裡的孩子上學,交通不便是個老大難。為解決家長接送學生上學的困難,每所學校都配備了2-3輛校車,家長只需把孩子送到村莊的校車接送點就可以了,“由於校車是政府投入和補貼的工程,學生不論遠近,每天只需要交兩塊錢。”

困擾沂源農村教育的另一個重要難題,是師資。

白道德介紹,原來,很多農村老師都想進城教學,一是去村裡的交通不便,一待一週。二是鄉鎮教師的工資不能保證每月按時發放,也不能保證全額髮放。再加上農村教育條件很薄弱、很苦,所以老師大都不願意到鄉鎮特別是偏遠村莊工作。

人們發現,困擾鄉村教師的難題已經得到改善,如今的農村學校甚至成了城鄉教師的“寵兒”。白道德介紹,大概在2018年前後,教師工資直接由縣財政打到卡上,偏遠學校還建起了教師公寓,老師上下學也有班車接送。困擾鄉村師資的“老大難”問題解決了。

隨著國家對鄉村教師優惠政策的陸續出臺,城裡的老師甚至爭搶著來鄉村任教,沂源為此專門設立了“特崗教師”崗位,吸引縣城裡的優秀教師前來任教。

鄉村教師留住了,美麗校園建起來了,“農村生源越來越少、城區學生越來越多”的矛盾,還是成為了橫亙在沂源教體局面前的一大難題。

怎麼辦?白道德認為,第一個辦法是挖掘城區原來學校的教學資源,比如把空教室、閒置教室利用起來,擴大學位;第二個辦法是新建學校。今年計劃投入使用荊山學校,另外還有開工建設的小學,去年投入使用了兩所幼兒園,分別是沂源縣第三實驗幼兒園、沂源縣第四實驗幼兒園。“正趕上二孩入學高峰期,壓力很大,但我們有信心把事情辦好。”白道德說。

目前,部分學校的教師老齡化程度比較嚴重。“老同志有經驗,有吃苦耐勞精神的傳承,我們想讓他們到一些新學校去,把紮實肯幹的力量傳承下去。年輕人要不斷充實到老學校,讓每一所學校都要活起來,力量都要強起來。”白道德說。

“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好的職業是老師”在沂源照進現實。圖為沂源縣第四中學的師生們在跑操。

談短板 >>

理念上有些“掉隊”,我們正奮力追趕

雖然沂源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縣裡基本上沒有正規老師。那時候,全省各地支援沂源,支援沂蒙老區。正是在這種政策的引領帶動下,來自青島、濰坊、濟寧、博山、張店的一大批老師離開家鄉,帶著一種情懷理想來到沂源縣,支援沂蒙山區的教育。

“他們來到這之後,最先是小青年,後來在沂源安家立業。從站在講臺上的教書匠,一直到教育的管理者、領導者,他們把青春獻在了沂源這片熱土上。”白道德說,“他們身上真正體現了一種創業精神和青年的熱血,這種力量和精神感染著、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

過來支援沂源的外地老師,子子孫孫都留在了這裡,都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不同的環境中關注著沂源教育,支持著沂源教育。作為沂源教育的引路人,白道德坦言身上擔子“重了”。

在白道德看來,當下的沂源教育剛剛步入正軌,正待起步發展,眼下就有幾個短板亟需補齊。一是教師年齡結構和幹部年齡結構不合理,有斷層,老齡化嚴重,沒能及時培養;二是名師團隊打造還不夠,沂源有名教師,也有名校長,但沒發揮好他們的名人效應;三是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力度還不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還有點落後,步子還有點慢。

“和周邊教育相比,我們的條件剛到‘有學上,吃飽飯’的階段。因為地理位置偏遠,一些優質資源利用得少,回到沂源的教師還是少,學歷層次和綜合素質上還是欠缺。”白道德表示,“我們很多年保持在原有理念上,沒突破自己的思維。所以這幾年,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都有些‘掉隊’,我們正奮力追趕。”

什麼時候能追趕得上?面對記者追問,白道德透露,縣裡正著手製定“沂源教育三年提升方案”,我們想利用三年時間趕上。目前方案初稿已經拿出來了,裡面有大措施、大力度。相信在這個方案的引領下,從基層學校到教育局,從老師到每一位教幹,都會信心滿滿。

與此同時,沂源的教育改革,效果正在顯現。一是分級聘任。原來評上高級職稱之後,有些老師不願意上課,就跑去後勤抓管理,這樣非常浪費人才。分級聘任讓老師們看到新的希望,沂源正想辦法留住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二是縣管校聘。原來老師的定位在一所學校當中,如今沂源要打破這種限制,把老師定位成沂源教育的老師,哪一所學校用什麼樣的老師,計劃出爐後要進行綜合調配。

對白道德而言,他理想中的沂源教育,不光是校園漂亮了,高樓建起來了,更重要的是內涵。其中,老師不單單是教書匠,應該是綜合素質能力強、有學習能力的。要有對學生、學校的管理能力,有心理健康的指導能力,更要有與家長溝通協調的能力。

讓白道德感到欣喜的是,去年縣裡做了些工作,隨著各項要求的落地實施,他明顯感覺到老師正發生變化,“是從內心裡自發發生變化。”

在沂源縣歷山中學,學生們正體驗3D打印特色課程。(資料片)

談藍圖 >>

“起底式”查問題,打造沂源教育模板

雖說地理位置不佔優勢,但在白道德看來,沂源教育最大的優勢在於教育力量和教育精神的傳承。後起之秀敢學、趕超、敢拼的年輕力量,在紅色沃土上蓬勃崛起。

“在過去,沂源教育最大的優勢是‘汗水+時間’,沂源的老師,沂源的孩子吃苦耐勞,不怕汗水,多用時間熬,豁上時間就能出好成績。但是這幾年,這個優勢已經不明顯,或者說是成為劣勢了。”白道德認為,沂源要圍繞國家需求,用新的管理理念全方位育人。老師不再僅限於課本上的教學,而要變知識的傳授為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現在各學校已經不同程度地走上這條路了。”

在白道德看來,沂源的教育要做出一種模版來,要做出一種規範來,要做出一種機制來。在這塊成型模板的基礎上,去發展創新。

“一談教育,就好像是說教學和校園管理方式,教育上其實有很多內容。比如我發現教育的‘檔案管理’是很弱的,我們要把教育的起源和歷史溯源,把先進人物、先進模範、優秀教師的檔案整理好,把這種精神提煉固化,進而引導我們的下一代人。”

雖然不能被所有人理解,但白道德堅信檔案能引領教育發展,“只有把原來的步子站穩了,才更有力量往前走。”

不僅如此,白道德還計劃用好社會上的教育資源,豐富校園教育和課堂教學。他想用沂源當地的傳統文化、自然文化,以及幹事創業的幹勁力量融進學生的血脈裡。

“我們還想在佈局上更充分一些。說實在話,現在公辦幼兒園教育資源很短缺,我們要加大公辦教師的招聘力度。”白道德透露,今年縣委縣政府決定招聘150位公辦教師,眼下筆試已經完成。今後每年都要招一大批公辦幼兒園教師,逐步把民辦幼兒園轉為公辦,讓公辦幼兒園教師成為主導力量。

沂源縣悅莊鎮中心小學依託建立的民俗展覽館,讓學生了解不同時期的老物件,感受時代新變化。(資料片)

璞邱小學地處沂源縣北部山區,全校115名學生來自周邊九個自然村。今年開學初,學校建立了璞玉食堂,方便孩子們中午在校就餐。(資料片)

沂源縣振興路小學開設的美術社團,吸引了一大批感興趣的孩子參與。(資料片)

5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記者手記|直面教育短板的沂源人,骨子裡有種不服輸的老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