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作為《青年說》欄目專訪山東各地教育局長的第一站,處在沂蒙山腹地的沂源縣讓人充滿期待。

這是一座英雄的小城。

抗日戰爭時期,“沂源民兵”聞名全國。解放戰爭時期,20萬民工出動支前。等到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受到沂蒙老區精神感染,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響應國家號召,懷揣滿腔熱血和理想離開家鄉,前來支援沂源教育。“大山裡的布鞋校長”李振華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老一輩教育人的創業精神,和代代相承的力量與情懷,才支撐沂源教育邁過道道溝坎走到現在。

如今形勢變了,社會培養人才的標準高了,新徵程上的沂源教育是何面貌,有無短板,如何補齊短板?佔全縣一半以上的農村學校如何留住老師,校多人少的矛盾怎麼解決?為什麼要在三年內培養1000名家庭教育指導師,他們能為沂源教育帶來什麼……

這是一位有著基層教學和管理經驗的“內行”,才50歲出頭,兩鬢的灰白髮就佔了上風。眉宇間書寫著思考,眼鏡背後的目光深邃堅定。與想象中的不苟言笑不同,這是位愛笑、和善、頗有感染力的長者。

談“沂源教育現狀”,他指出“剛剛步入正軌,正待起步發展。很多年都保持在原有理念上,沒突破老思維,有些掉隊,正奮力追趕”;

談“沂源教育的短板”,他指出“年輕教師沒及早培養,老齡化嚴重。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培養年輕老師,還有點落後,有點力度不夠”;

談“校多人少問題”,他指出“偏遠和條件差的學校要合併,集中教育優質資源,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談“理想中沂源教育”,他指出“不光是校園漂亮了,高樓大廈建起來了,更重要的是內涵。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的老師正在發生變化”;

談“何時能追趕得上”,他指出“起步就是衝刺。縣裡正制定沂源教育提升方案,我們想用三年超上”;

…………

談及敏感話題,沂源教體局局長白道德非但沒有迴避,還提出了破解思路。你可以認為這是有備而來,也可以理解為早在他的規劃設計中。言語間的真誠質樸、不疾不徐,折射出他對教育藍圖的胸有成竹。

近年來,沂源教育的確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黑屋子、土臺子”到“樓房化、塑膠化”,“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好的職業是老師”在這裡照進現實。

而當人們訝異於這全新面貌的同時,沂源教育又重新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起底式”地查問題、放長遠眼光解決問題,一股敢學、趕超、敢拼的年輕力量正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蓬勃崛起。

為期四天的蹲點採訪,讓我們驚喜地看到,當年前來支援沂蒙山區老一輩教育人身上的情懷和熱血,正彰顯在這一代又一代年輕教師身上。這也讓人對革命老區教育的未來,更多了一份期待。

5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堅持黨建帶婦建 巾幗聚力促發展|市婦聯到市女企業家協會開展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