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近40年來,我國居民的膳食模式已發生變化:穀類食物的消費量逐年下降,動物性食物和油脂攝入量逐年增多,導致能量失衡;穀類過度加工引起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損失而導致膳食攝入量不足,這些因素與增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生風險密切相關。

事實上,對於穀類,現代營養學中並沒有細糧、粗糧之分。在我國傳統飲食習慣中,一直只有“粗糧”的說法。我們通常稱經精細加工的大米、白麵等為細糧。而粗糧是相對細糧而言的,主要包括:穀物類,如玉米、小米、紫米、燕麥、蕎麥、薏米(薏苡仁)等;雜豆類,如綠豆、紅豆、蠶豆、豌豆等;塊莖類,如紅薯、山藥、馬鈴薯等。

加工時被去除胚芽、種皮的粗糧,不能稱為全穀物

營養學更強調“全穀物”這一概念。有人將全穀物與粗糧畫上等號,實際上,全穀物和粗糧不同。全穀物是指未經精細化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壓片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穀粒所具備的胚乳、胚芽、麩皮及其天然營養成分的穀物,主要有燕麥、蕎麥、玉米、小米、糙米、高粱、粟米等,而粗糧是我國的傳統主食。

大部分粗糧都屬於全穀物,因其沒有經過過度加工,保留了穀粒原有的營養價值。

但是,有些粗糧在加工過程中被去除了胚芽、種皮(如玉米碎),不能稱為全穀物。此外,蓮子、芡實等澱粉含量較高,可作為全穀物食用。

研究表明,膳食中保證一定量的全穀物攝入,有利於改善排便情況,促進消化道健康,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和腫瘤的發生風險。

全穀物不是多多益善,消瘦、貧血、缺鈣者更不宜大量食用

既然如此,那麼用全穀物代替精米白麵作為主食是不是會更健康?實際上,雖然全穀物對人體大有好處,但也不是多多益善。

全穀物富含膳食纖維,吃得太多會加快胃腸排空速度,使食物通過胃腸道的速度過快,導致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降低;全穀物中的植酸、草酸等物質,會影響人體對鐵、鋅、鎂、鈣等礦物質的吸收利用。

特別是消瘦、貧血、缺鈣的人,更不宜大量食用全穀物。

如何科學地食用全穀物?三條實用建議請收好

1.《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穀類200-300g,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

健康成人食用粗糧的最好做法是按全穀物佔主食總量的1/4-1/3進行粗細搭配。

2.胃腸道功能差、容易消化不良的老年人和孩子,以及胃潰瘍、胃食管反流、腸道出血、胃腸道手術後等患者,飲食應細、軟,以減少食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和損傷,不宜輕易食用全穀物。

這類人群如需食用,要注意烹調方法,可以將全穀物煮成較軟的飯、燒成雜糧粥、做成雜糧面發糕等。

3.可以將全穀物和雜糧混合食用,製成雜糧粥、多米飯等,或將全穀物與蔬菜一起做成蔬菜粥、涼拌菜、蔬菜薄餅等,以改善口感。

比如:將蕎麥、燕麥等和大米(比例約為1:4)一起煮成飯或粥;在麵粉中加入玉米粉、蕎麥粉等,製成麵條、饅頭、餃子皮等。這樣做,在改善口感的同時,還能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

7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讓青春在不懈努力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