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一、從項目的起點聊起 打開了一個"新"世界2019 年 3 月,意大利撒丁島,一隻死去的抹香鯨體內發現了 44 斤塑料垃圾。一同死去的,還有她體內尚未誕生的小抹香鯨。2019 年 4 月,日本奈良,一頭鹿的屍體中,發現了大量塑料垃圾塊,最大的重達 3.2 公斤。截止到同年 7 月,該地區共有 14 頭鹿「非正常」死亡。2019 年 5 月,佛羅里達海灘,一隻海豚屍體裡,發現了一根長約 61 釐米的塑料軟管,被發現時,軟管完好無損。2019 年 6 月,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人均每週攝入近 5 克微塑料,相當於一張信用卡所用的塑料量。……不論使用什麼搜索引擎,輸入「塑料汙染」,你都會看到一個嶄新卻存在已久的世界:被塑料所支配的國度。塑料垃圾造成的危害遠超我們的想象。而且這些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的傢伙們,正以不同的演化方式,威脅著人類和其他物種的生活。

今年的世界海洋日,WWF 在全球範圍發起「淨塑自然」(No Plastic in Nature)倡議活動,喚醒人們對於目前塑料汙染現狀的認知,呼籲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為拯救地球而行動。在這次活動中,LxU 受邀以創意代理商的身份,負責平面視覺及創意內容的創作。用廣告人的方式,替這顆星球說點什麼。二、一張海報引發的全民行動 平面、線下裝置、展覽用網絡收集的近 15000 個瓶蓋製成的海報。

從創意、收集到製作完成,我們做了全程記錄。創意的發想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多數人對塑料汙染的瞭解還停留在中學課本的階段。實際上,汙染程度早就開始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惡化,特別是在近幾年微塑料的出現,就連我們的身體也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受到了諸多影響。告知大眾塑料汙染的現狀,成為了這次 campaign中我們為自己下達的 KPI。

看著海洋中大量的塑料垃圾,眼前的畫面突然變成了一張色盲測試圖:塑料顆粒就像是色盲測試圖中的圓點狀圖形,而其中苦苦掙扎的生物,和藏在他們體內的塑料,就像色盲測試中真正的關鍵內容,總要眯起眼才能看到。視覺參考及模擬圖

畫面內容確定後,我們還做了個任性的決定:唯有用已有的塑料垃圾,以純手工的方式,來真實製作出這件作品,才能給人以更強的震撼。我們的想法與客戶一拍即合,在確定方向的第二天,WWF 便面向社會發起了塑料垃圾的徵集。時間緊迫,要完成這件作品,需要大量廢棄塑料瓶蓋做支撐,具體到畫面的細節設計、垃圾的分類消毒、實際的搭建,整個流程非常複雜,甚至就連能否收集到這麼多的原材料都是未知的。

然而,十天左右的時間裡,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吸管、寶特瓶以及塑料瓶蓋就鋪滿了西海辦公室。我們在瓶蓋地獄的摸爬滾打,不斷嘗試與調整實驗,終於完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最終的作品由近 15000 個廢棄塑料瓶組合而成,每個都是小夥伴們親手擺放並粘貼上去的。同時,所有本次垃圾徵集活動的參與者和集體,都共同署名於作品上。

文章轉自:http://www.qnhh.org/sitemap.xml

10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這時辰出生的人,樂於助人,自有福報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