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沖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
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很多人在對這句話的理解上,都容易產生偏差。認為這句話就是告誡我們,人生的禍福似乎是註定的。福氣來了擋也擋不住,禍事來了躲也躲不掉,其實並不是這樣。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謙讓
一個人最大的智慧,並不是問題出現的時候,與對方針鋒相對,爭個你死我活,因為那只是一種愚昧,人性最高的境界,是提前預知問題,發現問題即將要發生的時候,提前的禮讓,避免矛盾的糾葛。
而一個人災難發生,往往就是因為與人針鋒相對,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很多人都喜歡爭奪眼前的利益,你在與人爭利益的時候,就輸了,至少你在周圍人的心中的形象已經輸掉了!
當你壓制對方的時候,你也給自己留下了一個災禍的根源。當有一天對方強於你的時候,那就是你受到災禍的時候。
不會變通,一成不變
古人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易經中說:“順天應人,適時而動”,天下的形勢是不斷變化的,因為我們也是必須要做出改變,順天應人就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易經.艮》曰:“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意思是,該停止的時候,就要停止;該行動的時候,就要行動。只有在行動和停止時都不失時機,他的前途才會一片光明。
炫耀自己: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就越容易失去什麼,炫耀自己的成績本身沒有錯,因為你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但是你炫耀的時候樣子太誇張了,會惹來別人的嫉妒,嫉妒你的人肯定要暗中使壞。
所謂“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每個人生活中的福、禍,不是上天安排好的劇本,都是自己的業力感召來的。好事來了,要高興接受,感受美好。禍事來了,也不要太過於畏懼。以上高僧講的3個禍事來臨前的徵兆,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發現,並及時止損,就可以早日避免災禍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