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興安70載,風光無限正當時。為慶祝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開發建設70週年,8月13日-18日,內蒙古森工集團舉辦“走上高高興安嶺 築夢偉大新時代”主題採訪活動,牙克石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受邀與各級媒體記者一同深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進行採訪,親身感受內蒙古大興安嶺的山、水、林、人、物、景,用手中的筆展現大興安嶺林區輝煌發展歷程,用鏡頭記錄生動畫面,講述充滿溫度的務林人故事,全面展示林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可喜變化。牙克石市融媒體中心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開發建設70週年系列報道:走上興安看發展”。
初春山花爛漫,盛夏層林疊翠,秋來五花山色,冬季青松傲雪。一幅青山綠水、如詩如畫的美景在北國大地鋪展開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用自然純粹的生態展現著它的至美至真。“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70年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堅持“在保護中建設、在建設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綠色發展之路,做靚生態底色。
在內蒙古森工集團阿里河森工公司林木種苗中心的西伯利亞紅松種子園,滿目蒼翠,鬱鬱蔥蔥,西伯利亞紅松在這裡被分區管理,精心照料著。西伯利亞紅松四季皆綠,是改變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樹種結構單一格局、提高森林生態、經濟和社會價值的優良樹種。1995年開始,內蒙古森工集團阿里河森工公司引進西伯利亞紅松優壯苗木種子,經過多年的科研、育苗、嫁接,西伯利亞紅松良種繁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9年建立了全國唯一的西伯利亞紅松良種基地1050畝,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改變樹種單一、生態脆弱的現狀,強化林分結構,促進生物多樣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人才基礎。
阿里河森工公司林木種苗中心副主任王翠麗介紹,西伯利亞紅松自1995年開始從俄羅斯引進,截至目前已育苗650萬餘株實生苗,嫁接苗9.5萬餘株,造林2萬餘畝。西伯利亞紅松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非常好,在大興安嶺經過造林實驗,它的生長量及成活率較高,遭受蟲害、鼠害也會少一些,我們希望西伯利亞紅松能成為建設祖國北疆生態屏障的主力軍。
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興安落葉松、西伯利亞紅松、樟子松、白樺等樹種,構成了10.67萬平方公里的廣袤林海,是中國最大的寒溫帶明亮針葉林區,森林資源面積837.02萬公頃。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更加明晰,內蒙古森工集團依託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優勢,在2014年就開始了林業碳匯項目試點,通過持續加快項目開發儲備,不斷規範開展碳匯項目開發,穩步推進碳匯項目開發儲備,紮實開展科研項目與技術推廣,積極打造森林經營增匯技術長期科研基地。自2014年開展碳匯試點工作以來,碳匯產品交易總額超3200萬元,完備的生態系統、豐富的森林資源為內蒙古森工集團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
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更是林區的底色。一代代務林人在植綠增綠的道路上奮勇爭先,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最美的綠色希望,實現了林區生態地位更突出,生態作用更凸顯,發展潛力更強勁,發展空間更廣闊。
編審:趙宗傑
終審:李恩廣
總監製: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