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在很多青年總是自稱佛系,號稱要躺平乃至擺爛,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重視,但無需過分擔憂,因為這一代青年絕對值得期待。

  第一,躺平更多隻是調侃而非現實。就像在讀書的時候就習慣了學霸總是號稱自己沒有複習,可是考試依然成績出色,這一代的青年也是如此,在網上衝浪號稱要躺平,更多隻是為了舒緩壓力,在線下工作卻一個比一個拼。在工程技術創新一線,每年有300萬理工科畢業生走出校門成為青年工程師;在2014年以來新登記的市場主體中,有超過500萬大學生創業者;在抗疫一線有550多萬青年人奮戰;而每年還有數百萬青年學生通過三下鄉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在冬奧會賽場上,青年志願者人數已經超過了95%,這一個個鮮活的數據表明:躺平只是假象,奮鬥才是青春底色。

  第二,在躺平和佛系的調侃背後,也確實存在深層次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壓力。一方面,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這一代青年人走出象牙塔,步入社會,現實的骨感和理想的豐滿本身就形成了強大反差,容易讓他們感到困惑和迷茫,而且我們正處在充滿了不確定性的轉型階段,競爭異常激烈,再加之,我們的人口結構也比較趨向於老齡化,很多獨生子女的養家壓力倍增,的確不容易,而疫情又更給當代大學生的學業和就業帶來了新的衝擊,挑戰更加嚴峻。

  第三,我想對於年輕人他們自稱要躺平或是佛系,我們要少一點高高在上的教訓,多一點設身處地的理解,少一點無原則的迎合,多一點做事的引導和幫助。一方面,我們要弘揚奮鬥的價值觀。成功需要奮鬥,奮鬥就是幸福,讓年輕人擺脫輕輕鬆鬆成就事業的幻想,把奮鬥路上的千難萬險視為人生財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加大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力度,尤其是針對年輕人就業、婚戀、育兒等方面,儘快出臺更多政策,讓青年能夠心無旁騖的去拼搏。

  百年之前,李大釗先生曾言,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二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而百年之後,這些困難障礙又怎麼會嚇倒新時代的後浪呢?我們要牢記使命,接續奮鬥,再創輝煌。

來源/作者: 蔡婷婷

7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用心做好基層民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