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引言

酒席,也稱宴席,是指請客或聚餐用的酒和整桌子的菜。

“酒席”一詞出自《梁書·韋粲傳》一文中,在該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右衛朱異嘗於酒席厲色謂粲曰:‘卿何得已作領軍面向人!’”自此以後,便有了“酒席”一詞。

那麼,“酒席”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一位美食專家指出,“席”,是指用茅草或葦子編成的一種成片狀的東西,在古代,這種東西是供人們坐臥鋪墊的一種用具。《周禮·春宮·司几筵》一文中曾經有這麼一句話:“鋪陳曰筵,籍之曰席。”其意思是說:鋪在地上的(東西)叫做“筵”,鋪在“筵”上的(東西)叫做“席”。

這位美食專家接著指出,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都是席地而坐的,一直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才出現了凳子,當人們坐上凳子之後,覺得比席地而坐舒服地多了,於是,人們便擯棄了席地而坐的習慣。但在魏晉南北朝以前時,由於人們是坐著吃飯和喝酒的,況且,“酒席”的說法已經“定型”,因此,“酒席”的說法便被延續了下來,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改變。

不過,在明朝之前,“吃酒席”是指人們居家吃飯,並不是指今天的待客。因為在明朝之前,即便是婚喪嫁娶,人們也是不待客的,所以當時居民在家裡吃飯就被說成為“吃酒席”。

那麼,什麼時候有了人們待客、吃酒席的習俗了呢?

一位歷史學家指出,待客、吃酒席的習俗應該出現在明朝永樂年間之後。

有史料稱,在明朝永樂年間,山西某地有一個叫劉某魁的男子。

劉某魁小時候是個苦命人。據史料記載,他在3歲的時候,其父親因意外死亡了,而在他5歲的時候,其母親也因病死亡了,劉某魁成為了一名無依無靠的孤兒。

那個時候沒有福利院,孤兒要想生存下去,就靠鄉親們撫養了。

史料中稱,當時的鄉親都很淳樸,當大家看到劉某魁失去了父母后,便由族長出頭商定,劉某魁由全村鄉親輪流撫養。隨著歲月的流逝,劉某魁漸漸成為了一名成年漢子。

也許是因為受到了家世的影響,所以長大後的劉某魁很能吃苦。剛開始,他在私人開辦的小煤窯上出苦力,當他攢下了一筆金錢後,他便開始往河南豫東地區販運煤炭。經過一二十年的打拼,到了他四十歲的時候,他已經積累下了萬貫家財,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富裕戶。

劉某魁是個特別懂感恩的人,當他富裕了之後,他並沒有忘記鄉親們的養育之恩,他覺得他應該對鄉親們進行回報。於是,他拿出了一大筆錢,在家中置辦了百餘桌酒席,請鄉親們連續吃了三天酒席。

劉某魁請鄉親們吃席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四鄰八鄉的人都知道了,大家覺得利用請吃酒席的方式對於聯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非常有幫助,於是,但凡誰家辦紅白喜事,便紛紛辦起了酒席。

這位歷史學家接著指出,我們華人將“禮”看得很重,古人曾經說:來而不往非禮也。由於人們覺得承辦酒席的家庭會負擔酒、肉、菜等支出,經濟開支較大,因此,便有人提議在人們去某一個家庭吃酒席時一定要“隨禮”。於是,“吃酒席要隨禮”的風俗習慣便形成了。

關於隨禮的數目具體是多少,風俗習慣中並沒有約定。一般情況下,某一個地區會有某一個地區的標準,而這個“地區標準”也不是硬性規定,具體隨禮多少,還要根據個人的財力而定。

不過,10月17日,貴州某地居然發生了一件非常奇葩的事情。

事件

10月17日,是男子周某母親的80歲大壽之日。為了給母親祝壽,周某決定大宴賓客。然而,快到中午時分時,除了有寥寥幾位親屬到場外,村子裡的鄉親竟然沒有一個到場。這一下子,周某有些著急了,因為酒菜已經準備好,如果沒有鄉親們來吃席,酒菜就會浪費掉,所以在沒有鄉親們到場的情況下,周某是肯定要著急的。

那麼,鄉親們都不來吃席該怎麼辦呢?

知情人黃某某說:“在情急之下,周某決定利用茅臺酒刺激一下鄉親們。於是,他便通過揚聲器向鄉親們放風說,他將在酒席上換上茅臺酒。不過,無論他在揚聲器中如何吆喝,仍然是沒有任何鄉親願意來吃酒席。在這種情況下,周某算是徹底蔫了,當天準備的酒菜基本上都打包給了親屬。”

那麼,周某大辦宴席為母親祝壽,鄉親們為何都不來吃席呢?

知情人黃某某介紹稱,周某比較偏執和迷信,他認為:既然是母親的壽誕之日,他應該辦一個“吉利宴席”,而鄉親們也應該隨一個“吉利禮”,而他確定的“吉利禮”數目是:每人隨禮600元。

知情人黃某某接著介紹稱,周某的想法是這樣的:每人隨禮600元,代表“六六大順”,每張桌子坐8個人,就等於隨禮4800元,而4800元這個數字就代表“事業發達”。基於他的這種想法,在他準備給母親舉辦壽誕宴席之前,他就對外放了風。而鄉親們聽了他的放風后,鄉親們誰還敢來他家吃席呢?畢竟,在鄉親們都不富裕的情況下,600元的隨禮可不是小數目啊!

通過知情人黃某某的講述,想必我們已經知道即使周某在酒席上放上茅臺酒,鄉親們也不願意來吃席的原因了吧!

網友聲音

網友烏蘇里江:哈哈,周某的胃口還不小呢!居然要求來吃席的鄉親們每人隨禮600元。我看這個要求不錯,不過,這個要求的結局很慘,自己的“吉利宴席”泡湯了。

網友別操閒心:隨禮多少,都是每個人的意願。我還真的沒有聽說過主家辦事要求別人隨禮多少的呢!估計周某是窮瘋了吧?

總之,網友們的議論有很多。

老胡觀點

中國有句俗語: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就是:只要客人能夠遠道而來,即便是隨禮很輕,也包含了濃濃的情誼。

按照古今的規矩,客人隨禮多少,均由客人自己決定,承辦酒席的主家是不能夠決定的。如果承辦酒席的主家決定客人隨禮多少,就會有一種要挾的意味了,而要挾客人不但不禮貌,而且,也不會被客人所接受。

對於周某的家庭情況,網友黃某某並沒有說明,我們也不得而知。不管周某的家庭是富裕還是貧窮,他都不應該規定鄉親們的隨禮數目,而他卻偏偏規定了鄉親們的隨禮數目,要承辦什麼“吉利宴席”,難道他都沒有覺得他規定的隨禮數目很出格嗎?對於周某的想法和做法,老胡都替他汗顏。

大家以為呢?

9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回顧:兒媳坐月子多用了兩卷衛生紙,婆婆罵她敗家,丈夫:離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