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華戰略的轉變,美國在很多涉及中國的事務上,動輒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使用制裁手段進行打壓,這種情況近來有逐漸嚴重的趨勢。在美國商務部推出針對中國的新芯片禁令後,一些美國議員居然認為,中美液化天然氣貿易也“威脅”到了美國“國家安全”,呼籲政府限制對華出口液化天然氣。美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沃納表示,美國商務部應對中美天然氣交易進行審查,以確定中國能源企業是否應該被列入實體名單。
中美兩國互利互惠的貿易,何來威脅國家安全一說。表面上看,這些美國議員的言論似乎有些“無厘頭”,但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共和黨領袖麥考爾,側面點出了這種說法的真正原因。麥考爾表示,一些國會議員要求對中美天然氣交易進行更多審查,他也擔心中國能源企業,“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重點就在外交政策利益上,所謂的“威脅國家安全”,可能只是順帶的藉口。
眾所周知,俄烏衝突爆發後,由於西方一致對俄羅斯天然氣進行制裁,歐洲陷入了嚴重的能源危機之中。而美國恰好擁有大量可用於出口的液化天然氣,迅速填補了俄羅斯天然氣退出歐洲市場後的空白。不過,遠渡重洋而來的天然氣,自然會賣得更貴。有報道稱,美國一艘裝滿液化天然氣的運輸船,可在歐洲市場獲利上億美元。
當前的歐洲市場,對於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業來說,可謂是一座暴露在地表的金礦。在這種情況下,將液化天然氣出口到中國,等於白白損失了大量利益。按照中美在2021年簽署的相關協議,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價格,遠低於此時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價格,一來一回損失了堪稱天量的利潤。
美議員聲稱中美天然氣貿易“威脅美國安全”,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10月初,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一些中國能源公司正將從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進口的天然氣賣給歐洲,從中賺取超額利潤。為證明這一說法,該報道還列了一組數據,稱中國在存有7200萬噸天然氣的同時,還源源不斷向俄羅斯和美國購買天然氣,但預計中國全年的天然氣需求僅為6600萬噸,所以中國有大約600萬噸的餘量向外部出口。
將《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結合美議員的言論來看,美國大概率是認為,中國能源企業從美國購買的天然氣,被轉手賣到了歐洲,並從中獲取了大量利潤,而這些利潤本應該屬於美國能源企業。但無論美方使用什麼理由,都不應該干涉正常的中美貿易,毫無道理可言的對中國能源企業進行審查,只會影響美國的國際信譽。
除上述較為符合實際情況的原因外,美國兩黨政客在中期選舉臨近之時,不約而同地炒作“中國威脅”的話題,針對中美液化天然氣貿易做文章,也可能是想要博取更多關注,以獲得更多的選民支持。當前國際社會正遭遇史無前例的能源危機,美國國內的能源價格,也因此飆升到一般民眾難以承受的地步。審查中國能源企業,減少對外能源出口,能夠迎合一部分選民的心理。綜合來看,美國兩黨此時拋出中美天然氣貿易的話題,基於現實因素考量的可能性更大,其他的方面可能是順帶著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