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寶起訴西安某高校19歲大學生李某,起因是李某謊稱自己手機丟失,支付寶餘額被盜,結果,支付寶按照"一案先賠"的原則,向李某支付了3050元賠償金。這件事本該在這裡結束,但很快,有了巨大反轉。
由於李某嚐到甜頭之後,兩次通過人臉識別登入,觸發支付寶後臺資料異常警報,被發現有欺騙嫌疑,李某最終被支付寶告上了法庭,證據面前,他無法自圓其說,結果支付寶勝訴,法院判決李某賠償支付寶1元,並承擔相關訴訟費1萬元。
此次事件,想鑽空子佔便宜的李某,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作為一名高校在讀大學生,竟然妄圖通過耍小聰明的方式,利用網際網路"行騙",而且還將矛頭對準的是龐大資料支撐的支付寶一方,結局可想而知。
事實上,早在2004年,支付寶方面就推出了"你敢付,我敢賠"的口號,至今已經過了有15年。支付寶風控系統AlphaRisk曾經上過浙江衛視一檔節目《智造將來》,在其中直接對戰黑客,進行攻防演習,然而黑客的全部攻擊都被抵擋住了。並且支付寶曾經對外發布的資料中顯示,資損率低於千萬分之五,也就是說1千萬個人當中,只有5個人會不幸被盜竊。
在這起案件當中,李某被法庭認為使用虛假、欺詐手段向支付寶申請不實賠償,違反了網絡合同約定,構成違約及法律禁止性規定,但最終,只判處了賠償支付寶1元損失賠償,及因維權支出的律師代理費1萬元。不少網友認為判處太輕,這是誠信和信用的問題。當然,支付寶的目的並非是想要這筆賠款,而是希望通過這樁審判結果,來捍衛自己的財務權益,以及向公眾傳播信謄對於個體的重要性。
的確,李某的欺詐行為不僅對支付寶公司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而且還動搖了支付寶與使用者之間的信任。但是法律一直都是作為維護社會的最後底線,李某還並未多次出現這類行為,並且態度也較好,在發現問題之後主動返還支付寶3050元。法理不外乎人情,在這類事件當中,法律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嚴懲,更多的是需要"循循善誘",給一些還沒有步入岐路的人一次機會。
法律需要嚴格,但同時也需要溫情。作為執法者,需要考慮的不僅僅只是誠信這一個點,還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包括涉事人的自身的一些問題都需要涵蓋在內。法律不應該只是為了判處而存在,也不能為了判決而判決。網友也不能僅僅依據自身想法,去評判法院的裁決定論,否則引發輿論審判後果只會更糟糕。
而說到底,對於這個19歲的大學生來說,他的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這1塊錢的罰金,其實是對他一輩子的信謄的警鐘。此外,我們也應該明白,在大資料時代,一切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很可能會被暴露智商。作為大學生,更該做的是知識學習和社會實踐,而不該把心思花這些鑽空子的事情上,好逸惡勞是本性,但如果任其控制,不務正業,到頭來倒黴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