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則《11歲女孩給小賣鋪老闆轉賬四萬》的新聞衝上了熱搜。
然而事情就這麼結束了嗎?在我看來更讓人堪憂的是孩子的家庭教育。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讓我想到了另一個孩子,前不久一個6歲兒子清空爸爸7萬購物車,商家:東西可以退,你家孩子退不了。今天的11歲女孩也是一樣,雖然錢退了,但是如果她的家長不反思教育自己的孩子,相信類似的事情還是會不斷髮生。
在這個手機支付的時代,金錢似乎變成了一種數字,很多孩子對金錢都沒有什麼概念,他們或許覺得我只要輸入一個密碼就可以收穫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動不動就清空父母購物車、動不動就是偷刷了父母的銀行卡的新聞屢見不鮮,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對錢的認知和財商的培養。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教會孩子認識錢,告訴孩子錢的用處。更是要讓孩子知道錢是父母辛苦掙來的,讓孩子知道錢的來之不易,若是有條件,父母可以親自帶孩子體驗掙錢的來之不易。
其次,父母應該從小讓孩子教會孩子如何支配錢。可以定期給孩子一些錢,教會孩子存錢,或是由孩子支配,去購買想要的東西,並養成記賬的習慣。同時,父母也應該明確地讓孩子知道哪些是可以由孩子自由支配的錢,哪些錢是父母的,孩子是不可以支配的。讓孩子知道絕不可以擅自花父母的錢。
最後,為了避免孩子支付自己的手機錢財,最好將手機或者支付密碼設定成孩子不知道的密碼。同時,父母也應該多與孩子溝通,才不至於像新聞中的父母一樣,孩子支付了半年多的高額消費父母才後知後覺。
在培養孩子金錢觀的同時,父母一定要記住:言傳身教。一個只知道買買買的父母,絕對不可能培養出一個勤儉節約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自身作則,不攀比、不炫耀,才會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金錢觀。
3-12歲,正是培養孩子財商的關鍵時期,父母正確的引導會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