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
在新華區趙佗路街道明珠花苑社群有一個市級金牌紅色社群社會組織,它的名字叫“社群微工廠”。據悉,該組織成立至今,不僅為轄區困難居民打造了致富路,還積極協助參加社群治理工作,提升了轄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參加了社群‘巧手坊’後,我的生活是越來越有盼頭了!”14日9時30分許,走進明珠花苑社群“社群微工廠”的“巧手坊”工作室,乾淨明亮的屋子中央擺著做手工的大桌子,牆壁上掛著各式各樣的手工作品秀,此時,52歲腿患殘疾的馬運榮已坐在桌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社群微工廠”是明珠花苑社群聯合德正社工共同培育孵化的紅色社群社會組織,“我們社群黨組織透過連結資源和邀請專業社工組織進駐指導,動員發動轄區黨員、在職黨員、商戶及居民捐款,與企業簽訂外加工協議及送貨協議,設立這個‘社群微工廠’組織,主要從事串珠、手工製作、代加工等工作,賺取加工費,增加家庭收入,帶動更多的轄區困難居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採訪時,明珠花苑社群黨總支書記李瑤介紹說。
馬運榮就是“社群微工廠”中的一員。她租住在明珠花苑社群,由於腿患殘疾,再加上早年離異後獨自撫養上學的女兒,勞動能力弱,以前家庭生活主要靠低保維持。
“這批要加工的是滿天星項鍊,工藝相對簡單,把珠子按樣品串起來就好。”馬運榮一邊介紹,一邊麻利地將一個個精巧的小珠子穿到線上,幾分鐘工夫一個成品項鍊就做好了。“我們平時主要是加工飾品,工費按照工藝複雜程度而定,成品加工好後由社群與公司統一結算,再按時發放給大家,每月能增收四百元到六百元不等。”
李瑤說,明珠花苑社群廉租房住戶有692戶,低保戶、孤寡殘障、低收入等貧困弱勢群體有2000餘人。特殊的社群人員構成,曾是社群治理的重難點,如何幫助困難群體改善生活現狀,趙佗路街道、明珠花苑社群與德正社工達成共識,聯動社群內外資源,實現由“自助+他助”到完全自助的轉變。
“巧手坊”成立後,依託社群微工廠運營。首先以社工為主導,在其連結到珠寶加工外貿集團後,由社群與之簽署協議,繳納保證金,領取加工物資。隨後,社會工作者面向社群殘障人士、低保家庭成員釋出招募資訊,並進行簡單的培訓。參加者根據自身情況領取定量物資,在社群提供的工作室或家中完成加工後,由社工統一收整合品,交付珠寶加工集團,驗收合格後加工費打入居委會賬戶,加工者根據工作量獲得相應報酬。
據悉,巧手坊不僅是困難居民增加收入的平臺,對社群老年朋友而言,這裡還是他們重新建立社交的紐帶。年近七旬的梁清蓮在小區單元樓看到招募啟事後,馬上和老伴一起報名並負責起社群愛心食堂,給社群其他無人照顧的老人做飯送飯。在“巧手坊”,梁阿姨還結識了很多年齡相仿的老姐妹,平時大家一起做手工聊天,“有事做後生活也充實了,感覺自己都變年輕了!”梁清蓮笑容滿面地說。
隨著“巧手坊”組織的壯大,越來越多的居民從中受益。李瑤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共有70多名困難居民透過參與“社群微工廠”經濟收入得到提高。透過打造“社群微工廠”一體化平臺,提供技術支援,幫助轄區困難人群增收6萬餘元。利用愛心基金,為社群幸福食堂、助老團等其他組織提供一定資金支援。目前,該組織已能夠獨立開展社群巧手坊招募、社群防疫、“雙創”志願服務等社群活動,積極協助社群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