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爆料,稱安徽太和縣多家醫院以管吃管住、免費體檢的套路,拉攏沒有患病的老人住院,騙取醫保費用。一位老人表示,自己一年在3家醫院住了9次院。
當地甚至還衍生出了一種中介,專門蒐羅老人,每介紹一個老人去住院,他們可以拿到幾百塊錢的好處費。普通新農合住院需要花幾百元,能借到五保本、低保本的話,就一分錢都不用花,部分中介還把業務拓展到了外地人身上,讓外地人借用本地人的身份證住院。
醫生方面在接到中介送來的老人以後,會現場編造病例,給沒有疾病史的老人編造腦梗、眩暈症、腰椎痛等疾病。在出院的結算單上,編造一些虛構的專案,整個過程中,老人們並不關心花費狀況,出院時對相關問題都沒有足夠的瞭解,原本該由病人支付的部分費用,都由醫院方面承擔了。但醫院不會做虧本買賣,他們會從醫保基金或者是其他途徑把錢賺回來。
對於老人們來說,他們並不需要付出什麼,還能夠免費體檢,去醫院住幾天被別人照顧治療,看起來很划算,於是不會對中介的話有所懷疑。但他們不知道,從住院登記以後,自己就成為了醫院騙取醫保的工具。
我國的醫保制度從1998年開始推行,根據醫保制度,患者去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時,可以自己負擔一部分費用,醫保基金承擔另外一部分費用,由醫院方面記賬,然後去找醫保部門結算。在這個流程中,醫院是核實、發放醫保基金的重要環節。於是一些無良醫院為了利益,就動起了歪腦筋。
其實這樣的案例並不是第一次發生,長沙市某醫院的院長林某在開會的時候,曾公開要求醫生們要制定兩套方案,一套拿去做醫保報銷,一套拿去做實際的治療,前者的費用遠遠多於後者。
2016年,審計部門在審查時發現該醫院的醫保報銷規模和實際規模嚴重不符,就展開了調查,林某的犯罪事實才敗露,此後長沙市展開了打擊騙保的專項行動,在3年多的時間內,監督處理了350多家市一級的醫療機構,追回了4700多萬醫保基金。
類似現象之所以頻發,主要是因為部分醫院的逐利思想太過於嚴重,將企業的運營模式帶入了醫院,將利益作為唯一的追求。而忽視了醫院的社會功能:醫院需要承擔起救助病人、呵護民眾健康的責任。
現行的《社會保險法》並不能解決騙取醫保的相關問題,而大多數地區並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地方性的細則,導致監管部門無法可依,甚至連處罰條款都沒有設定,對違法行為的懲處不到位,違法成本低,收益高,也是類似新聞頻發的原因之一。
醫保基金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當醫保基金出現嚴重虧空時,各級醫院可能會限制報銷數額,這會導致那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需要醫保來看病救命的人得不到幫助,醫保的價值無法充分體現出來,徐州市的醫保曾出現過嚴重的虧空,住院費用14億,能拿來報銷的資金就只有8億,其他的從哪裡來呢?要麼患者自費,要麼壓榨醫生和醫院,這會導致醫患關係更加惡劣。
想要杜絕類似現象,要從多個角度出發,一方面要加強對醫院領導、醫生們的思想道德教育,讓他們真正地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記在心中。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還需要建設功能強大的醫保資訊系統,透過大資料來分析,有的放矢地精準稽核,及時發現那些渾水摸魚者,給他們相應的懲處。現如今很多定點機構的工作手段還是很單一的,資訊化程度不足,處於半手工的狀態,稽核、稽查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精力,從而導致了監管隱患。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