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隧道在現代交通中是個很特別的存在,一方面它打破了地形的限制,讓翻山越嶺成為歷史,可另一方面,它又像一個深淵,外面的人無法看見它如何吞噬裡面的生命。

火災和隧道同時出現,往往就意味著悲劇到來,起火車輛首先會造成道路堵塞,塞在後面的車輛無法及時知曉前方的危險,也無法駕車掉頭駛出隧道,隨後燃燒產生的濃煙反而成為最致命的危險之一。

祈福隧道火災現場,起火火車已被燒燬

12月7日,廣州廣臺高速公路祈福隧道發生火災,一輛拖掛貨車起火。12月10日,吉林輝臨高速長春方向板石三號隧道內一輛客車起火,類似的事故並不罕見,所幸大多數都有驚無險。

在20年前,隧道火災比今天要可怕得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99年3月發生在勃朗峰隧道的大火,一輛載滿黃油和麵粉的火車點燃了隧道,導致38人被困後遇難。

著名的勃朗峰隧道火災現場

這起事件由於太過出名,這裡也就不再介紹,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一起比勃朗峰隧道大火更慘烈更離奇的災難,死亡人數達到了155人。

這是一場發生在滑雪場纜車隧道里的火災,不同於比較多見的公路隧道火災,滑雪場的纜車沒有動力靠鋼纜牽引行進,也就沒有發動機和油箱等易燃物。

隧道雖然狹窄,但專車專用,也不會出現公路隧道火災那樣的擁堵,即便如此,纜車車廂裡的162人中有150人被燒成碳渣,另外還有5人被連帶死亡,包括隧道中反方向列車裡的乘客和山頂商場的遊客。

你或許已經對這場災難起了一些疑惑,火源從哪裡來?什麼東西助長了火勢?為什麼只有那麼少人倖存?且聽……這回馬上分解。

基茨斯坦峰壯麗的風景

不過,大家都知道或者可以想象的出,滑雪是強化版的“上山如便秘,下山如拉稀”,滑下山的時候有多爽,上山的時候就有多痛苦。

當然了,如果景區不解決這樣一個矛盾,也就沒法指望從遊客身上賺錢了。於是從1965年開始,卡普倫纜車公司就給度假區的滑雪場提供纜車服務。

纜車服務一經推出,遊客便絡繹不絕,很快啊,小型的登山纜車就無法滿足運輸的需求了。70年代初卡普倫公司便開始興建運力更強的纜車系統。

這種纜車系統採用齒軌鐵路和鋼纜將車廂拉上山,車廂不需要提供動力,結構簡單可靠,於1974年投入使用,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列登山軌道纜車。

後來,為了提高乘客的舒適度,公司在1993年的時候對纜車車廂進行了大升級,把簡陋的鐵皮車廂換成了現代化的封閉式車廂,乘客不僅不用頂著寒風,車廂裡還有電力供暖裝置,也埋下了隱患。

纜車可以將遊客從海拔900米處送至海拔2452米的基茨斯坦峰,纜車軌道全長約3900米,其中有3300米都在隧道內,雖然看不到雪山美景,但近30度的陡坡不會有人為了景色去親近大自然的。

那是2000年的雙十一,彼時中國人眼裡這個日子還只有光棍節的含義,在遙遠的歐洲阿爾卑斯山,人們已經開始享受滑雪季節的愜意。

上午9點半,來自奧地利、德國、日本、美國等多國的遊客和運動員登上纜車,滿載180人的列車裝著162人(包括1名列車長)向山峰出發。

隨著纜車進入隧道,窗外的雪山風景瞬間消失,僅剩下黑暗與鋼索牽引列車所發出的金屬碰撞聲。突然間,一股燒焦的味道從車尾傳來,火光嚇到了附近的乘客,原本以時速25公里前進的纜車也突然停了下來,才剛剛進入隧道600米。

纜車的起火是極為罕見的,至少這條號稱世界第一的纜車在此前是沒有遇到過的。原因前文也提到了一些,作為鋼纜牽引的無動力纜車,列車沒有電機、內燃機,也沒有燃料,只有一套液壓系統和常規的電力系統提供照明和供暖。

車廂內的環境

也正因如此,這種登山纜車在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太多的防火安全的設計,且這種纜車的特殊性也缺乏相關的安全標準,車廂裡沒有安裝煙霧報警器,唯二的兩個滅火器還被放在了首尾的列車長室內。

車頭列車長室視角

根據事故後的調查,起火點是車廂尾部的電暖器,其存在設計缺陷,過熱的溫度引燃了雜物,隨後火勢波及到纜車的液壓系統,液壓系統控制纜車的制動系統和車門的開合,它們也都因此而失靈了。

然而,液壓系統中的液壓油也因此洩漏出來了,可能讓火勢進一步惡化。此時,纜車已經停在隧道中無法動彈,列車長向指揮中心報告了火災的情況,隨後嘗試開啟車門讓乘客逃生,顯然結果是沒有反應。

隨著火勢進一步發展,整條纜車線路的電纜被燒斷,切斷了列車與外界的通訊,還導致了景區的大停電。

現在,不妨假設自己就處於這樣一個危急關頭,纜車的尾部在隧道的頭部發生了火災(有點繞),擺在面前的選擇有兩個:一是穿過火勢最大的區域,從車尾逃生,這樣只需要走600米就可以逃離隧道;二是往車頭前進,列車長更有可能想辦法開啟車門,一起向遠離起火點的方向逃生。

大家可能會根據提前劇透的標題和開頭猜到結局了,下面就詳細講解一下這兩個選擇。

首先,反直覺的朝火焰方向衝去的是一幫德國人,他們一共12人,其中一個當了20年志願消防員,在他的建議下,敢死小隊穿過火勢最大區域,來到車尾用滑雪杖敲碎了車窗的有機玻璃一路向下逃出了隧道,成為整場火災中僅有的倖存者。

至於大多數人下意識的選擇應該都是去車頭遠離火情,並且找列車長尋求幫助。然而,他們燃燒產生的濃煙迅速襲來,很快就已經有乘客吸入有毒煙霧而昏迷。

大火煙霧從山頂的車站躥出

剩下的乘客已經最終等到列車長打開了車門,總算可以遠離纜車了,可是他們不知道這一開門意味著什麼,先前德國人打碎了車尾的車窗,車頭的車門再開啟就給新鮮空氣讓了道。

整條隧道徹底變成了一個熔爐,新鮮的空氣從隧道口源源不斷注入,給纜車的火焰提供充足的氧氣,而那些自以為正在逃出生天的遇難者們就是熔爐中的礦石,這簡直就是放大版的民間土爐。

此時隧道的上方不僅充滿了致命的有毒煙霧,內部溫度也極度飆升,這種自然通風的熔爐溫度可以達到1000攝氏度,可以燒製陶器。

澳洲小哥(原始技術頻道)利用煙囪效應制作的熔爐

隧道里,受難者身上的滑雪裝備多為化纖羽絨等易燃物,可以想象他們最後的結局。另外高溫和煙霧還連帶害死了隧道里相反方向纜車裡的2人,山頂隧道出口的3名遊客也躺槍。

在煙囪效應的作用下,隧道變成了煉獄,救援難度極高,本就是山地,車輛很難抵達,有13架直升機前往現場,可是火是不講道理的,1000度的高溫只能讓人徒勞等待。

最終的死亡人數確定為155人,這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特大災難,自然也不會少了責任的追究。顯而易見,火災的源頭在於電暖器,經過調查電暖器存在設計缺陷、來路不明和非法安裝等問題。

有16人被起訴,包括纜車運營商、車廂製造商以及政府官員,民眾也認為155人的性命必須要有人負責,可是這16人最終卻被無罪釋放。

審判過程中,最大的爭議點在於,這種電暖器在其說明書上明確指出不適用於車輛(vehicle),一般指機動車或帶動力的交通工具,至於軌道纜車屬不屬於車輛,法庭無法證明,因此宣判16名被告無罪。

這場悲劇算是告一段落,當然每一起事故都會帶給後人很多經驗教訓,就留給相關從業者去消化吧。如今,隧道已經被永久封閉,軌道纜車也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安全的吊索纜車。

作為普通人,可能需要思考的是,當我們面對這樣的災難時還能否冷靜思考,否則就算了解煙囪效應也可能會被直覺帶入深淵。

33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職業打假人王海為了什麼成功打假辛巴後又瞄準羅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