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2020年10月底,從智利運抵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個旗縣的1700餘頭進口牛,被確診進境動物一類傳染病——牛結節性面板病。此次牛結節性面板病疫情必須追根溯源,找到並及時控制傳染源。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調查週刊

2020年10月底,從智利運抵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個旗縣的1700餘頭進口牛,被確診進境動物一類傳染病——牛結節性面板病。

進口牛檢疫合格,卻在多地發生疫情

10月27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在動物防疫督察中發現,從江蘇省連雲港海關隔離場調入進口的海福特牛,疑似感染結節性面板病病毒。3天后,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診斷,病牛被確診牛結節性面板病。

錫林郭勒盟農牧局局長斯日古楞介紹,經溯源調查,北京龍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當地牧民簽訂代理進口合同,從智利引入該批次進口牛。截至目前,錫林郭勒盟同批次進口的2969頭牛中,已有超過1700頭確診。

記者隨即向北京龍牧公司副總經理張啟忠求證,獲知該公司從智利同批次進口牛4881頭。這批牛於今年8月28日入境,按規定在隔離場隔離45天。10月12日連雲港海關在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中給予“合格評定”,有4857頭牛被通關放行。隨後,獲批通關的進口牛被分別運往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包頭市及寧夏、山東。據反饋,上述各地均出現了牛結節性面板病疫情。

資料顯示,牛結節性面板病病毒,主要透過昆蟲媒介傳播,傳牛不傳人。患病後,病牛面板表面會出現大量疙瘩樣的結節,體溫高至40攝氏度以上,消瘦,產奶量下降。患病的母牛易流產,公牛或不育。據悉,牛結節性面板病長期在境外流行。2019年8月,我國首次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確診該病。

此次疫情發生後,錫林郭勒盟緊急採取撲殺、免疫等方式控制疫情蔓延。所幸當地未出現本土牛交叉感染事件。

11月24日,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農牧業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在填埋場對病牛及檢測陽性牛進行撲殺(受訪者供圖)

經錫林郭勒盟農牧局接洽,北京龍牧公司同意為牧民退還病牛牛款。

此外,在應對疫情過程中,涉事旗縣區在消毒、免疫、撲殺、防護等方面動用了不小的人力、物力、財力,僅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的開支,目前已超40萬元。同時,內蒙古一些非疫情地區近期也啟動了集中免疫等措施,投入相當費用。

疫源仍待確定

對這樣的解釋,內蒙古農牧部門、錫林郭勒盟等方面並不認可。內蒙古動物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張玉光列舉了4點理由:

一是被分別運往四地的進口牛,在運輸中同時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是根據牛結節性面板病平均潛伏期,及錫林郭勒盟最早發現的疑似病例時間倒推,感染大機率發生在連雲港海關隔離場內;

三是牛離開連雲港前,錫林郭勒盟有18位牧民曾去隔離場看牛,當時已發現牛身上有明顯結節症狀;

四是內蒙古境內未報告過牛結節性面板病疫情。

因此,張玉光堅信:“這批牛早在出隔離場前,就已染病。”

10月14日,牧民在連雲港中澳達博進境活牛檢疫隔離場發現,牛身上已出現明顯結節症狀(受訪者供圖)

對此,南京海關回應,智利自1987年至今未發生過此病,同時經對入境後採集的血清再次檢測,結果為陰性,故目前已排除疫源來自智利。

為查明此次疫源,海關部門採集了隔離場周邊農貿市場和屠宰場的牛肉、汙水等環境樣本,以及蚊蠅等昆蟲樣本,檢測陽性率分別為43%和23%。

經基因序列比對,上述陽性樣本及隔離場內環境樣本,與此前新疆伊犁州發生的牛結節性面板病毒株同源性高達100%。

據瞭解,自去年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確診該病後,目前國內已知有福建、廣東等13個省市先後發生疫情。

據海關內部人士透露,此批次進口牛入境前,連雲港海關從未接到任何公告或內部關於江蘇省出現牛結節性面板病的報告,因此,該批進口牛當時未進行牛結節性面板病疫病檢測。

12月10日,江蘇省農業和農村廳表示,江蘇省市縣農業農村部門高度重視,全面排查,全面檢測,全面緊急免疫接種,全力部署防控工作,“當前,面上防控工作到位,未發生疑似疫情”。

面對各方迴應,斯日古楞等多位採訪物件表示,此次牛結節性面板病疫情必須追根溯源,找到並及時控制傳染源,避免不加處置的疫情源頭造成另一波、更大範圍的疫病傳染和蔓延。

聯動補漏洞,政策不宜一刀切

今年1月,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共同釋出256號公告,將牛結節性面板病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物檢疫疫病名錄》的一類傳染病、寄生蟲病。

“在這種形勢下,病牛還能順利獲得檢驗檢疫‘合格評定’,說明檢驗檢疫環節出了漏洞。”內蒙古動物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張玉光道。

張玉光建議,各地海關部門亟須完善檢驗檢疫內容、流程及免疫接種等工作,同時對隔離場使用、消毒等工作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尤其是要對一線檢疫人員加強牛結節性面板病的認識、防控、檢疫培訓。

亦有行業人士呼籲,農業農村部門務必要與海關部門形成緊密的聯動,提示地區風險,進口牛的隔離工作可避開高風險地區開展。

根據相關規定,對於進口活牛,貨主可憑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直接運往國內目的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不再出具檢疫合格證明。

錫林郭勒盟農牧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柳瑞雲認為,鑑於此次進境動物流通環節的檢疫漏洞,她建議即使面對的是“綠證”,主要進境動物運入國內目的地時,在嚴格實行報批報審制度的同時,可由當地農牧部門進行“二次檢驗檢疫”,為生物安全再上一重保險。

另有行業人士擔憂政策“一刀切”。當前,“減羊增牛”成為北方不少地區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其中進口牛對於本土牛產業品種改良、提質增效等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今後一段時間內,持續引進種牛,仍將是國內一大趨勢。

“不能因為出現疫情,就以‘減少進口牛數量’‘縮減進口牛企業’等方式來應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發展中的問題,在保障進口安全的同時,促進產業發展。”這名行業人士稱。

7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患癌老人挖坑等死:不想連累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