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近日,一女子在高鐵上辱罵白髮母親一事,引發全網熱議。

在網友上傳的影片中可以看出,乘坐高鐵途中,這名女子不知為何與自己72歲的親生母親發生口角衝突。

後來女子情緒漸漸激動,持續辱罵母親,並當眾高喊“你替好人死了得了”

大家聽到後都義憤填膺地說:再怎麼樣也不能這樣辱罵母親!

但當聽到了女子對母親說:

“我沒有家!你什麼時候照顧過我了?”“你罵我啥了,你自己不知道?我無緣無故為啥打你啊?”“你不知道美醜好壞嗎?你自己罵的都是些什麼!你不知道?”

確實,能讓孩子如此生氣,不顧體面,在大庭廣眾之下發出這般大脾氣的原因,肯定也不小。

最後,當乘客上前勸阻,女子索性直接下車,把母親丟在了高鐵上了,只留下一句:

“你們管吧!給你們,你們管。”

整件事情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畢竟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我們沒有經歷別人的人生,也難以理解到那樣憤怒到失控的情緒,到底從而何來。

但是,不得不承認,對父母的這種反抗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過的,只是輕重程度不同罷了。

或許在他們對你事事關心,日夜“監控”,甚至偷翻你日記本的時候?或許在他們對你常懷過分要求和期待,達不到就批評甚至辱罵詆譭的時候?或許在他們只看結果,從不關心緣由,直接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的時候?......

所以,親愛的,有沒有哪一瞬間:

其實你也想過掙脫父母的“庇護”,逃離這段與生俱來的關係?

01

每一個想逃的孩子背後,都有一雙控制的手

“昨天晚上我做噩夢了,夢見我媽,夢見回到了小時候,還是在8歲前時家裡住的老房子裡,我媽揚起巴掌,像小時候嚇唬我的樣子,告訴我不吃青菜就長不高,不吃水果就會變醜......我想跑,可我拼了命也找不到離開家的門在哪兒,夢裡的我,瘋狂奔跑,卻總是轉回原地,任憑我怎麼努力,也始終逃脫不了......”

從小到大,她每天吃什麼,穿什麼,都是媽媽決定的。她每天吃的飯菜,都必須營養均衡,穿的衣服,都必須是女孩子該有的樣子,溫柔得體。

小時候,她以為是因為自己還小,不能替自己做選擇。後來,她學文科還是理科,上大學選什麼專業,畢業以後,應該選什麼樣的男朋友,應該何時結婚,媽媽都會事無鉅細的告訴她,她“應該”怎麼做。

小珍說,我媽似乎在我身上安裝了“探測器“,每當我想過自己的生活時,我媽總會哭著跟我說:我這就是養了條白眼狼,連外人都不如。

她想逃,可是每次這種逃離的感受又讓她更難過:一個連自己母親都不愛的人,真的很無恥。

她會愧疚,認為自己是壞女孩,一個連媽媽的話都不聽的壞女孩。

她也會恨自己,恨自己沒有辦法掙脫,沒有辦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從小到大,小珍似乎不需要為自己的人生做任何選擇,所以,在面對自己人生的重要選擇的時候,她內心是極其慌亂的;她開始變得自卑、怯懦,也越來越羨慕那些充滿自信的人,羨慕他們身上的那種力量感,好像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自己解決;面對喜歡的男孩子的追求,她也不敢答應,她害怕,害怕婚姻,害怕變成媽媽那樣;畢業以後,她聽了媽媽的安排,做了最穩定的教師崗位,但她每次站在講臺上時,一旦講錯了,她都會特別緊張,因為她總感覺此刻母親的目光在背後注視著她。

一邊想要逃脫控制,一邊恨自己缺失掙脫的力量。

這便是一個家庭中,當父母的愛過度供給和控制時,一個孩子內在掙扎的狀態。

因為在這樣的關係結構中,所有的能量會全部傾注在孩子一個人身上,她會自然地想要逃離,因為這是她保護自己的唯一方式。

而在長期的控制中,孩子也會慢慢失去自己的力量,她內在的力量,慢慢被壓抑、禁錮。

所以,每一個在童年無法做自己的孩子,內心都彷彿有一條大鎖鏈等待著她掙脫。

他會自然地想逃,想跟父母劃清邊界,長出自己的力量。

那又是為何,父母會如此的把自己所有的愛傾注在孩子身上呢?因為他們太愛孩子,以至於忘了做自己,丟了自己。

他們誤以為,孩子優秀就是自己這輩子所有的價值。

02

每一個控制慾強的父母,都曾把自己弄丟了

“我是為你好,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

這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喜歡說的一句話。

父母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孩子不要再走自己走過的彎路,少吃一點自己吃過的苦。

但每一個父母都曾是孩子,也曾有過未被療愈的傷。所以,如果他帶著傷痛成為你的父母,或許就會成為那個“不完美”的父母。

甚至可能到最後才領悟到:其實自己只是想把孩子塑造成,另一個未曾活出的自己。

趙薇導演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中的第二集《許願》,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楊紫飾演的女主角小雨是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女孩,在26歲生日那天,她對母親問出了壓藏在心底已久的話:

“媽媽,你把我生下來,你後悔嗎?”

小雨也絕望地告訴母親:

“我後悔。有時候我特別想擁有一種超能力,那樣我就能回到26年前,殺死我自己。”

在長達25分鐘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到:

小雨的生活,沒有友情,也沒有愛情,只有母親“沉甸甸的愛”。

因為父親出軌,母親受傷過度,就拉著小雨一起自殺,還好被鄰居阿姨救了回來。

自此以後,母親便把所有注意力都轉移到了小雨的身上。她希望小雨一舉一動,都是她想象中的樣子。

小時候,母親偷看小雨的日記;上學時,她還用零花錢收買小雨最好的朋友,讓她彙報小雨在學校的行蹤;她不允許那個出軌的“壞父親”對小雨產生任何影響,她從不讓小雨見到父親,也阻止小雨見爺爺奶奶,即使那是最後一面;成年以後,她更是不讓小雨談戀愛,反覆告訴小雨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都不配上小雨,甚至在小雨好不容易遇到喜歡的男孩子時,她私下直接告訴男孩子:請你離開小雨。

最後小雨只能流著淚說,自己已經失去了愛一個人的能力。她也沒什麼朋友,活得不快樂。

為什麼會是這樣?

其實是小雨的母親,把丈夫出軌、婚姻失敗帶來的那種憤怒指向了女兒和自己。

她以為,不讓小雨和出軌前夫見面,不讓小雨和爺爺奶奶見面,就是對那個男人的懲罰。

而且,破碎的婚姻給她帶來了被拋棄感、分離的痛苦感、不被愛、低自我價值感、無安全感等等,這所有的傷痛,都迫切地讓她想要抓住一個人,來維持一段緊密的親密關係。

“我的世界只有你,你的世界也必須只有我。”

這才是小雨母親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內心沒有被療愈的傷痛,讓她在這段關係裡,完全走丟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而活,到底應該怎樣幸福地生活。

所以,每一段不完美的親子關係裡,都有人丟了自己。

03

孩子的“反抗”,是對父母的溫柔提醒

當我們能夠帶著覺察生活時,我們會發現,外在一切的“問題”,都是我們照見自己內心的鏡子。

在親子關係中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出現了“問題”,那一定是我們要修正關係的時刻。

對此,德芬老師曾說:“親子關係之所以會有障礙,其實是因為我們把太多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完成我們童年甚至一直到成人為止都沒能完成的夢想。”

所以,所有關係的修行,歸根結底都是自我的修行。親愛的,此刻請你帶著對自我的覺知,檢視你的家庭關係:

1)我有沒有中正地做自己,不需索?

讓關係迴歸平衡的最好方法,是做回自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由此,你的家族能量系統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而大多數時候,阻礙我們做自己的,正是我們內心的需索,我們不斷向外索求愛,來填補內心的空白。

2)我是否接納與孩子的分離?

在家庭關係的經營裡,我們會習慣性地把親子關係放在第一位,因為這是天然的血緣關係的連結。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無論我們多敬愛父母,無論我們多愛自己的孩子,在這段關係中,分離是必須經歷的課題。

因為有廣闊天空的孩子,才能長出翅膀飛翔。

39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網約車患兒家屬出面澄清:若知道肯定站出來,對司機造成的困擾表示歉意,望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