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一場官司過後,77歲的張老先生夫婦倆成功將兒子一家三口趕出了家門。

張老先生和老伴都是老師,張老先生教英語,妻子教音樂,兩人廝守多年,育有一子。

2004年,張老先生的兒子小張大學畢業,夫妻倆也到了退休的年紀,為了給兒子購買婚房,兩人並沒有選擇退休,進入一家教育機構又幹了幾年。

2007年,老兩口在離家不遠的地方為兒子購置了一套新房,他們本以為自己終於可以退休了,但這僅是一個開始。幾個月後,兒媳婦懷孕了,為了照顧手足無措的兒子,張老先生夫婦再次推遲了自己的旅行計劃。

孩子出生後,由於爸爸媽媽都有工作,照顧孩子重任又落在了張老先生夫婦的肩膀上,他們不僅要照看孩子,還要負責家中的一日三餐,以及一切家務。兒子兒媳完全成了甩手掌櫃,並沒有意識到父母早已不再年輕了。

2011年,孫子上了幼兒園,2014年,孫子上了小學,幾年的日夜忙碌使得老人們的健康每況愈下,腰椎、頸椎甚至心臟都陸續出了問題。

張老先生曾建議兩家人分開居住,但小張和媳婦卻一直認為住在一起可以"互相照應",就這樣搪塞了過去。

就這樣忍耐了許久,77歲的王先生終於爆發了,和老伴兒一起,將兒子一家告上了法庭,要求兒子讓他們過幾年清靜日子。

多番調解無效後,法院判決小張一家搬出老人的房子。

啃老曾經是個貶義詞,但近些年來,啃老已經成為了年輕人們避不開的現實。

儘管他們有自己的工作,嘗試用自己的努力讓日子過得更好,但剛剛邁入社會的他們難免需要父母的幫襯。

由於生活成本高昂,在收入微薄時,他們向父母要錢維持生活。

由於房價居高不下,準備結婚時,他們需要向父母求助購置婚房。

由於996逐漸成為生活常態,子女出生時,他們需要父母照看嬰兒。

他們並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啃老族,而是被迫"隱形啃老"的普通人。

生活中的種種壓力逼迫他們向父母求援,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將父母的幫助視為理所應當,忽略了父母本身的意願。

張大媽就快70了,為了照顧孫子,她和老伴從農村來到合肥生活,儘管已經在這個城市裡住了兩年多了,張大媽卻仍然很不習慣。

"這裡的鄰居都不怎麼講話,小區裡雖然有多老人,但是因為口音很重,大家交流起來很困難。"

張大媽時常會想念農村生活,在老家的生活很自在,農忙時可以乾乾活,農閒時可以到處串門,和鄰居聊聊天。

張大媽希望親家公親家母儘快退休,可以幫忙照看孩子,這樣她就可以和老伴回鄉種地了。

梁大爺來到城裡近一年了,儘管城裡生活方便,但老人的生活卻並不開心。兩家人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截然不同,梁大爺的老伴經常因為一些瑣事和兒媳爭吵,在她看來,來到城裡生活簡直就是"找氣受",她也曾想過回老家生活,但還是被兒子勸回來了。

張老先生、梁大爺以及張大媽都對自己的生活有許多其他打算,但為了幫助子女,他們不得不犧牲了自己的悠閒生活,被子女綁架著繼續勞作。

如何才能讓老人們擺脫這樣的困境呢?

《奇葩說》曾經就"老人要去養老院,我該不該支援?"這一話題展開過辯論,在這期節目中有一句話格外在理。

"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場,擅自幫父母下判斷,新時代的孝順,是給父母更多的選擇。"

張老先生和子女之間的矛盾並不在於"啃老"這件事本身,如果張老先生的兒子可以尊重父母的選擇,願意好好溝通,張老先生未必會如此極端。

小張夫婦忽視老人個人意願的態度才是矛盾產生的根源。

6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老人不在了,其名下的存款到期,要怎麼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