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李愛軍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時候缺醫少藥、看病難是普遍現象。為此,李愛軍立志學醫,用自己的醫術為村民解除病痛。1988年,李愛軍學校畢業以後,就和父親一塊在村上為村民看病。

“有一個這樣的大夫我們看病,給我們服務,非常好。叫我們測血糖,我們自己都不測,他捎話叫,手機叫,有時候到家裡測。”太京鎮李家臺子村村民鄭引雄說。

他擔任村醫以來,村衛生室基本公共衛生資料管理規範,各種報表上報及時,傳染病監測到位。哪家的老人有高血壓、糖尿病,吃什麼藥,什麼時間隨訪,誰家的媳婦什麼時候到預產期,孩子什麼時候該接種疫苗,他的心裡都有本賬。有些村民患高血壓,腦出血,常年臥床行動不便,無論颳風下雨他都會按時送藥上門並隨訪指導服藥。

“ 李大夫對我媽的病特別關心,尤其是對老人,高血壓患者特別關心,相隔每段時間定點定時的測血糖、量血壓。”太京鎮李家臺子村村民白桂林說。

“現在由於多方面的影響,高血壓,糖尿病特別多,也年輕化了,這些病人我們管理定期測血壓血糖還要監測用藥,我們定期隨訪。”太京鎮李家臺子村衛生室醫生李愛軍說。

李愛軍常說:“醫者,先做人,後行醫”。在鄉村醫生的生涯中,他始終把醫德作為鄉村醫生的靈魂。不管寒冬還是酷暑,白天還是夜晚,上班還是下班,無論哪裡有病人,他都隨叫隨到,無怨無悔。有時一晚要出診數次,來回折騰徹夜不能休息,有時剛端起飯碗,就有人來找看病,就是過年也沒有清閒過,更談不上平時節假日。

“晚上被病人叫醒是常有的事情。晚上叫我都是病情比較嚴重的。比如小孩子發燒,或者有急症,這些我們一般都要起來處理,能處理的就儘量處理,處理不了的幫助轉到上級醫院,再治療、再確診。”太京鎮李家臺子村衛生室醫生李愛軍說。

村衛生室面向的是農民群眾,在村衛生室裡李愛軍實施了減,緩,免的收費規定,對經濟困難的村民減免診療費,一時帶錢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藥治病,下次來診時再還欠款。

“以前的時候看病,有的人要欠賬,因為條件不好,有的人欠了好幾年不結,有時候我也不要了,這也是常有的事情。現在都交的合作醫療,看病都能報銷,像有慢性病,用慢性病卡還能繼續報銷,現在是政策真的好。”太京鎮李家臺子村衛生室醫生李愛軍說。

為了提高診療水平,用精湛的醫術幫助患者解除病痛之苦,李愛軍多次參加培訓學習,並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各類醫學知識,同時堅持向鎮衛生院資深醫師、專家虛心請教,在業務上力求精益求精。

“作為醫生要學到真本事,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我經常用工作之餘學習專業知識,2012年透過考試取得了執業醫師資格證。現在是一名合格的醫生。”太京鎮李家臺子村衛生室醫生李愛軍說。

“李愛軍同志他從為人處事,還有工作方面,我感覺都做得比較好。與村醫之間都比較團結,與病人還有村民關係比較融洽。這幾年我們給他安排了幾個村,他是片長,對其他村衛生室的工作進行指導。”太京鎮衛生院院長董定存說。

在疫情期間,李愛軍第一時間投入本村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不僅及時和村幹部進行廣播宣傳,還組織村民在村口設立卡點,嚴防輸入性病例發生。30年來,李愛軍走村串戶,默默奉獻,及時解除患者病痛,他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上級部門的肯定,連續多年被太京鎮衛生院評為“年度先個人”。在2011年全省免疫規劃檢查中,被省衛生廳評為“甘肅省免疫規劃工作先進個人”,2020年他被評為我區唯一的一名省級勞動模範。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村醫成了做好農村疫情防控的‘最後一公里’的關鍵環節,放棄休息、24小時隨時待命,這是我們村醫工作的常態化寫照。現在全區有460名村醫依然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行走在鄉村路上,全力以赴把好健康關、排查隱患,築牢疫情防控一線,保護基層群眾健康。”秦州區衛健局工會主席 穆宏樟說。(編輯 陳每陽)

10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防範老年骨折——一看二防三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