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開始分化的「社群團長」,會是一個好職業嗎?

在北京打工的宋魏,對社群團購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滲透力,感到吃驚。

「我媽竟然跟我說,她打算在我爸退休之後,兩人在小區整個攤位。別人買了東西就送到這兒來,一兜一兜的,沒事兒還能和老太太嘮嘮嗑兒。」父母口中的新業務便是「當團長」。

生活在成都的優美沒有專門的線下店面,而是把自己的家當做自提點。「之前做過幾年財會工作,後來和人合夥開美容院,到現在也有 20 多年了,營業也還不錯。」

後來,優美想著用空閒時間再做點事情,便從 2018 年成為了十薈團的團長。「做了團長之後,早上送完孩子 8 點不到,接著去美容院開晨會,然後回家收貨,下午 5:00-5:30 去發貨。」

「因為想把服務做到更極致,刻意把團員數量維持在 100-250 之間,團員數量不多,但粘性很強。目前每個月的銷售額在 10 萬元左右。」

如果按照提成 10-15% 算的話,她這個副業帶來的收入在每月 1 萬-1.5 萬元。

過去兩年,在社群團購創業公司的推動下,大批的寶媽、退休職工、保險等各行業人士開始嘗試做「團長」。這些從線上成長起來的群體,也構成了團長最初的「人群畫像」。足不出戶做團長、每個月一萬元左右的收入,在二三線城市、甚至農村,已經相當不錯。

不過,網際網路巨頭入場後,這個新興職業的演變、分化開始急劇加速。

新晉團長

最近幾個月,在網際網路巨頭瘋狂地推之後,「團長」這個職業,瞬間在全中國鋪開了。相較於過去普遍沒有實體店面的團長,誕生了一類新團長。

在美團、餓了麼都找不到存在意義的南京郊區的一個村子裡,卻可以搜到大量的社群團購自提點。原本經營著便利店、五金店、菜市場、菸酒店的店主,今年都多了一個「團長」的身份。

「興盛優選在湖南行,在南京這兒不行。」李國強說,即便他本身經營著一家芙蓉興盛便利店。從 10 月份起,他陸續加入了其他社群團購平臺,「只要你申請加入就行,各個平臺我都做,目前來自多多買菜的提成收入多些」。

被社群團購佔領的便利店

「連我自己都在上面買東西,真的便宜。」林秀的店在南京城區的某小區樓下,周邊的商業也非常發達。她並不擔心社群團購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意,「上面賣的很多都是我店裡沒有的。只要社群居民到我這兒取貨,平臺就給我提成。」

這些本來就經營著線下店鋪的「新晉團長」,不可避免地會分食專職團長手中的份額。他們有一個普遍特徵就是不重視運營社群,主要充當「快遞接收點」的角色。

團長的兩種未來

人們擔心是有道理的。不同平臺對待團長的策略的不同,決定著團長的角色。目前看來,可以分為兩類。

根據觀察,一類是以拼多多、美團這兩個超級 APP 為主的平臺,拓展的團長多是各種型別的線下門店,如前文所述,店主們通常不重視、也少有時間運營微信群,主要充當「提貨點」的角色。在這種模式下,社群團購其實可以看作是傳統的電商生意,其中合作的門店都可以當作是「菜鳥驛站」。美團和拼多多天生具有流量,最終目的還是要把流量收回到自己手中。

濟南某社群團長在對居民購買的貨物進行盤點對賬,準備分發

另一類是以十薈團、食享會、橙心優選為主的社群團購平臺,開始鼓勵旗下團長開設自己的線下門店。這種模式更貼近於線下實體零售,它的重點是「與團長合作開店」,不動搖團長「主人翁」的地位。可以說,巨頭的團長,與創業公司的團長是不同的。

顯然,按時打卡上下班、拿死工資的連鎖超市店員很難承擔起「團長」的角色,店鋪也更適合充當「提貨點」的功能,對於社群團購平臺獲取新使用者的作用極其有限。

或許是汲取了這種教訓,十薈團、食享會、橙心優選最近的線下擴張策略,都強調團長的親自參與。以食享會為例,其前不久公佈了「3.0 雲店」計劃,便是探索與團長合作開社群門店,團長自己選址,食享會負責統一裝修店面以及商品體系管理。

可以預見,這類社群團購的模式正在變得更加「重資產」,同時團長這個新興職業也在向職業化、規範化演進。綜合來看,無論是十薈團、食享會、橙心優選,還是興盛優選,他們主要是深耕新型的社群便利店場景。

杭州西湖區,滴滴旗下的社群團購門店「橙心優選」

據阿里的資料,2018 年,我國有 660 萬夫妻店,而最近幾年社群超市的增長率保持在 15% 左右。按照這樣的趨勢,疊加社群團購對線下門店的促進,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社群便利店誕生。

如果按照目前有 700 萬夫妻店(包括社群團購店)統計,一個店鋪需要 1-2 名團長(老闆)的話,那麼這將是一個涉及人數達到 1000 萬級別的龐大「新職業」群體。

無論電商發展多快,社群團購的模式效率多高,每個小區的社群便利店是很難被取代的。因此,隨著競爭的加劇,努力成為小區中的那個重要的社群實體門店,將是專職團長未來的方向。

漩渦中的團長

這並不是說「團長」的職業生涯穩了。

團長生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背後平臺上的商品是否更便宜,質量更好,具有差異性,同時配送守時。平臺的食物和供應鏈的不穩定將直接影響團長的客戶關係,造成損失。

這就考驗平臺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以生鮮為例,穩定的菜品質量需要依託於平臺在農產品生產、運輸、加工等方面的投入,這需要巨大的資金。而這通常只有網際網路巨頭投入得起。

另外,「補貼」也不會是一種常態,尤其是在「反壟斷」監管更嚴格的未來。不過,實際上,「補貼」也並不是社群團購的商品更便宜的核心原因。社群團購的預售、次日自提的模式,可以降低生鮮食品在運輸、儲存上的損耗。

與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一樣,團長也是一個由技術迭代而催生的新職業。而這門新職業也正在經歷它發展至成熟中需要經歷的洗禮。

近日,殺入社群團購行業的網際網路巨頭被央媒批,「惦記幾捆白菜」。實際上,社群團購的另一邊連線著農民,透過打掉「中間商」,承擔著幫農民增加收入的重任。禁止社群團購無疑也會影響到農民的收入。無論是小菜販、還是農民,都是弱勢群體,哪一方都不應該捨棄。社群團購遭受的質疑,和當年網約車的興起讓司機沒了活路類似。

關乎人們「菜籃子」的社群團購,並非只是一個待佔領和改造的市場。社群團購在加速線下商業轉型的同時,也在提醒戰場上的網際網路公司掌舵者——僅僅做一個商人,還是承擔起責任,真正成長為「企業家」。

13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倆老人砸開Rain金泰希寓所大門,闖入房內要債,輕判四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