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鋸數年的俄羅斯興奮劑醜聞,終於有了最終結果。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11點,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宣佈,認定俄羅斯反興奮劑中心違規。他們宣佈了處罰規定,2020年12月17 日至2022年12月16日的兩年,俄羅斯將無緣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卡達世界盃及各專案世界錦標賽在內的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雖然能夠證明清白的俄羅斯運動員可以以中立運動員的身份參賽,但他們不得穿著、佩戴任何有俄羅斯字樣的服飾,俄羅斯國歌也不得在以上任何比賽場所播放,一如 2018 年的平昌冬奧會。
六年戰爭,今告一段落。一些人將這種懲罰稱為“西方的陰謀”,而另一些人則堅稱,“俄羅斯興奮劑醜聞六年後才獲得判決,這是來之不易的勝利。”
《禁藥密檔》中,不一樣的索契冬奧會索契冬奧會上,普京發表講話。圖片:AFP
六年前的索契冬奧會,俄羅斯運動員以13金11銀9銅的成績傲視群雄。
2014年2月23日的閉幕儀式上,俄羅斯代表團作為東道主最後入場,雙人滑冠軍得主之一的塔蘭科夫擔任旗手。在俄羅斯兒童合唱團唱響的國歌聲中,運動員們代表著自己的祖國,迎來了他們的高光時刻。
然而,同年年末,一部名為《禁藥密檔:俄羅斯如何製造出它的冠軍們》的紀錄片引爆網路,俄羅斯的高光時刻很快蒙上陰影。
在這部紀錄片中,俄羅斯田徑運動員尤莉婭·斯捷潘諾娃和曾服務於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的丈夫維塔利·斯捷潘諾夫成為了核心證人,他們共同指控俄羅斯運動員在索契冬奧會中系統性地用藥。
尤莉婭·斯捷潘諾娃與丈夫接受西方媒體採訪。圖片:截圖
作為女子800米運動員的尤利婭稱,早在2006年,俄羅斯田徑聯合會教練就向她提供促紅細胞生成素注射劑等藥物。她還爆料,所有教練都會為隊員安排好服藥事宜。
後來,隨著尤利婭進入俄羅斯國家隊的核心圈子,俄羅斯田徑協會教練直接將她介紹給了俄羅斯田徑協會首席醫學官員謝爾蓋·尼古拉耶維奇·博圖加洛夫。後者會根據運動員各自的情況,為她們定製補劑和興奮劑類藥物。
由於藥物問題,2013年2月,尤利婭被禁賽兩年。當時,她在與丈夫維塔利慎重衡量後,寫下了長達10頁的揭發信,寄給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但沒有收到任何迴音。
不過,從那時起,尤利婭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多的證據,於是她開始悄悄錄音,將她的教練、醫生和其他選手的對話記錄下來。隨後尤利婭將這些資料給了一位德國的紀錄片工作者哈約·賽佩爾特。
這也直接促成了《禁藥密檔:俄羅斯如何製造出它的冠軍們》這部紀錄片的推出。
“叛逃者”羅德琴科夫短短55分鐘的紀錄片讓俄羅斯陷入風口浪尖,尤利婭和丈夫維塔利選擇出逃美國,並被媒體稱為“俄羅斯版本的斯諾登”。
然而,在舉報俄羅斯興奮劑醜聞中,另一位核心人物的叛逃,則顯得更加重要。
2015年,俄羅斯反興奮劑實驗室前主任羅德琴科夫叛逃美國,他提供了很多針對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被指控使用興奮劑的俄羅斯運動員的證據,其中包括最為核心的樣品交換方法。
俄羅斯反興奮劑實驗室前主任羅德琴科夫。圖片:TACC
羅德琴科夫承認,自己的工作任務不僅包括指導俄羅斯運動員服藥,還需要幫助調換樣本。在國際大型比賽中,運動員被要求在賽後提交尿樣。尿樣會分裝在兩個瓶子裡:A瓶馬上進行檢測,B瓶則被長期封存,多則十年。
這種直徑約5釐米、高約13釐米的方形瓶子,每個價值高達15美元。它的特殊之處就是,一旦將瓶蓋蓋上,金屬環會被扣死,只有瓶子生產商貝林格公司所生產的特殊儀器才能將之開啟,而開啟的方式是攔腰切斷——也就是說,沒人能夠在瓶子完好無損的情況下,取得樣本。
但根據羅德琴科夫的說法,俄羅斯人已經破解了瓶子的開啟方法,並調換了索契冬奧會上俄羅斯運動員的尿液樣本。他特別強調,“這些神秘人很有可能是俄羅斯特工。”
從《麥克拉倫報告》到《施密德報告》後來的分析認為,羅德琴科夫的指控,直接促成了《麥克拉倫報告》的主要內容。
2016年,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任命獨立委員會成員、加拿大律師理查德·麥克拉倫就俄羅斯興奮劑問題進行調查。
當年7月公佈的《麥克拉倫報告》第一部分稱,俄羅斯體育部門操縱了2014索契冬奧會及其他在俄羅斯舉行的大賽尿檢,並建議國際奧委會考慮禁止俄羅斯參加里約奧運會。
隨後在當年12月,《麥克拉倫報告》第二部分披露,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有1000多名俄羅斯運動員涉嫌服用了興奮劑。報告同時指控,俄羅斯選手的尿樣存在DNA資訊不吻合或者DNA混合來自不同隊員的情況。
然而,這一報告也引發了一些媒體的質疑。在接受英國媒體《衛報》採訪時,時年71歲的麥克拉倫承認調查僅花費了57天,儘管如此,他堅稱,“調查結果是真實的。”
而俄羅斯官方也對此抨擊稱,《麥克拉倫報告》的內容模稜兩可,質地粗糙。例如,該報告含糊地說有一千多名俄運動員涉嫌服用興奮劑,卻沒有指出任何運動員的名字。
此外,他們指控 ,是“羅德琴科夫摧毀了運動員的樣本,然後指責俄羅斯實施國家興奮劑計劃。”
不過,《麥克拉倫報告》仍然直接促成國際奧委會出臺針對俄羅斯的臨時制裁措施,俄羅斯田徑隊也受此影響,最終無緣里約奧運會。
時隔一年後,2017年12月,國際奧委會公佈的《施密德報告》成為了關鍵,該報告“詳述了俄羅斯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期間幫助其運動員掩蓋使用違禁藥物的行為,包括更換尿樣和修改藥物檢測結果”。
最終,根據該報告的建議,國際奧委會決定禁止俄羅斯代表團參加2018年韓國的平昌冬奧會,符合條件的俄羅斯運動員可以“來自俄羅斯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名義或個人名義參賽,任何場合不得出現俄羅斯國旗和國歌。
當時,俄羅斯總統普京稱,如果不讓運動員佩戴國家的象徵參賽,將是對俄羅斯的一個羞辱。
很多運動員也能記得當年的情形,由於臨時得到通知,他們不得不將行李箱上的俄羅斯標誌用黑膠帶粘上。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女單亞軍梅德維德娃回憶說,“儘管我拿到了獎牌,但不能在閉幕式上手持國旗入場將成為我永久的遺憾。”
運動員用膠帶遮擋俄羅斯的標誌。圖片:截圖
當體育捲入政治,是一代運動員的悲哀對於俄羅斯運動員來說,雪上加霜的是,根據俄羅斯於2019年1月提交給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莫斯科實驗室資料,2019年12月,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執行委員會宣佈,禁止俄羅斯在今後四年內參與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俄羅斯前總理梅德韋傑夫指控稱,近些年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對俄羅斯“反覆出臺各種制裁決定”,很難不讓人覺得該機構的此種做法是“慢性反俄歇斯底里症的持續發作”。
對於這一裁決,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應該嚴懲罪魁禍首,而不是整個國家。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也表示,俄方認為將興奮劑問題政治化,搞不公平競爭、玩無規則遊戲是不能接受的。
同年12月24日,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召開全體大會,會議決定不接受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對俄羅斯的禁賽決定,隨後上訴至國際體育仲裁法庭。
到了今年2月,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也正式向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提交申請,要求舉行聽證會,裁決俄羅斯興奮劑案。
由於疫情原因,直至11月,三名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法官才舉行了為期四天的仲裁聽證會。12月27日,根據最新裁決,雖然認定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違規,但將處罰結果由4年減半至2年。
對此,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主席班卡說:“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對於這一里程碑式的判決感到滿意,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的仲裁小組支援了我們的調查,認為俄羅斯反興奮劑中心非法地篡改了俄羅斯興奮劑檢測實驗室的資料,掩蓋了系統性服用興奮劑行為。”
有趣的是,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總幹事布克哈諾夫卻認為,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的判決表明俄羅斯最終勝利了。“因為該法庭沒有限制清白的俄羅斯運動員參加各項國際體育賽事,也沒有采納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提出的針對俄羅斯的更加嚴格的懲罰措施。”他表示。
在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的判決中,除了禁止俄羅斯兩年內以國家名義出戰國際大賽,還有一項禁令,那就是禁止普京等俄羅斯領導人在兩年內出席包括奧運會在內的重大體育賽事,這引發了俄羅斯當局的強烈不滿,表示會針對此條禁令進行上訴。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發言人佩斯科夫隨後在電話會議上說,“我們對這一決定感到遺憾,但是,正如我們的高階體育官員已經指出的那樣,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運動員有權參加國際比賽。”
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女單自由滑決賽中,俄羅斯15歲的新秀扎吉託娃獲得冠軍,梅德韋傑娃摘銀。圖片:AFP
然而,這場裁決意外地讓美國大為光火。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強烈批評了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對俄羅斯的懲罰決定,稱“這對清潔運動員和國際體育運動來說,是災難性的打擊”。
值得一提的是,看似是俄羅斯反興奮劑中心與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戰爭,背後仍不乏美俄角力的影子。代號為“奇幻熊(Fancy Bear)”的駭客組織曾入侵了總部位於加拿大的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系統,隨後公佈了美國體操冠軍西蒙·拜爾斯等在內的25名世界知名運動員的醫療豁免許可。根據曝光資料顯示,這些運動員被官方獲准服用禁藥。
隨後,普京在發表置評時還提及剝奪俄羅斯殘奧運動員參賽資格一事,他補充說,“一些明顯身患重疾、身體殘疾的人卻因被懷疑吃了某種藥而遭殘奧會拒之門外。”言下之意是,一些似乎很健康的運動員可以“合法”地吃某些藥,而其他人卻不能服用。
而在今年9月,作為最大出資國的美國也曾對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公開表示不滿,並威脅稱,如果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改革未達到預期效果,美國將“停止或減少”對其的資助。分析認為,所謂改革,很大程度指的是,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對俄羅斯的調查。
然而,當政治角力出現在體育賽場上,無論誰勝誰負,都將成為一代運動員的悲哀。
俄羅斯奧運冠軍阿列克謝·亞古丁表示,“體育已經成為一場巨大的地緣政治戰爭。不幸的是,在這場整場戰爭中,有大量乾淨的運動員在受苦。 ”
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宣判後,在社交媒體上,很多俄羅斯人在發起一場抵制奧運會的行動。但前花滑運動員、教練塔拉索娃和其他俄羅斯運動員並不認為抵制是一個好的方式。塔拉索娃說,“我們從4歲起就開始訓練,不能錯過每一次機會,當然,我們希望看到自己國家的旗幟升起,但當我們站在領獎臺時,就算沒有國旗和國歌,人們也會知道我們來自哪個國家。”
無論誰勝誰負,都將成為一代運動員的悲哀。圖片:sport.ru
參考資料:
https://russian.rt.com/sport/article/813946-cas-reshenie-rusada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sports/2020/12/17/russian-doping-ban-appeal/
https://www.nytimes.com/2016/12/09/sports/russia-doping-mclaren-report.html?action=click&module=RelatedLinks&pgtype=Article
https://www.sports.ru/figure-skating/1092139941-aleksej-yagudin-mnogie-sponsory-10-raz-podumayut-idti-ili-net-kogda-u-.html?ext=ya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