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體測正在進行中,不幸的是上海隊中鋒張兆旭在體側深蹲時意外受傷,在送往醫院後經初步診斷為腰部舊傷復發,目前已經安排住院靜臥觀察。
張兆旭在體測前天接受採訪時,還調侃自己連續兩年被抽中,應該去買彩票了。沒想到的是,意外和明天,意外先來了。
更可氣的是,張兆旭受傷倒地之後,CBA體測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去關心槓鈴有沒有摔壞?
球員在體測中受傷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2016-17賽季CBA體測中,遼寧隊球員李曉旭就在測試折返跑專案中,不幸遭遇跟腱斷裂的重傷,最終也是缺席了整個CBA賽季。
先讓典哥探索下CBA體測是什麼神仙測試,裡面幾項包括:身高體重測量,折返跑測試,2分鐘強度投籃,臥推、深蹲測試。
很多典迷表示這不是平時高中生上體育課的內容嗎?典哥上去隨便就能把紀錄都給破了。其實不然,CBA體測的要求可能連NBA的超級球星都不一定能達到。
這裡面最要命的就是“奪命17趟”,連續折返跑17次,還有嚴格的時間要求:15米的折返跑17次,跑四組,每組間歇只有2分鐘,取平均成績為最終成績。
具體要求如下:
身高1米94以下:1分2秒通過;身高1米95-2米05:1分4秒通過;身高2米05以上:1分6秒通過。聽說奧尼爾來中國看到這要求以後,連夜買站票游回美國去的。
就因為CBA體測強度過於激烈,所以很多球員為了備戰這突如其來的體測,都會在休賽期加倍苦練,這似乎達到了CBA體測最初的目的,就像前任中國男籃主教練宮魯鳴所說:“體測的初衷只是監督球員的基本功訓練和體能訓練,讓他們在休賽期也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技戰術水平。”
那這麼看起來,CBA體測還是有存在意義的,但這真的是否能衡量球員在休賽期是否努力嗎?
舉個鮮明的例子,在去年體測中,福建隊當家球星王哲林因為體測未通過被禁賽5場。但等到王哲林解禁復出以後,打出自己職業生涯最巔峰的資料,不僅榮獲常規賽MVP,還帶領球隊時隔7年重返季後賽。
沒通過體測,卻還是CBA最好的球員之一,制定CBA體測的人都快被打腫了。
俗話說得好,存在即合理,CBA體測肯定是為了聯賽能夠更好的發展,也可以防止一些“混子”球員拉低聯賽水平。至於擔心廢除體測之後,會讓球員可以安心理得的混日子,這個在姚明發布CBA新政之後,就不會再有這個擔憂了。
等到了2020-21賽季,每支球隊都有工資帽,國內球員要想拿高薪,只能加倍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反之,籤的合同只會越來越低,直至被替代或者淘汰出局。
所以說,最好的辦法不是用體測約束國內球員,而是去影響他們實際收入的合同。
因為張兆旭受傷的影響,CBA聯盟將積極與中國籃協、各CBA俱樂部、保險機構以及其他相關專業部門進行深入溝通、調研,就下賽季體能測試的科學性、針對性做更加細緻的研究,特別是基於球員年齡、場上位置、具體專案選項設定等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安排,儘快形成新的體測方案,在下賽季體能測試中執行。
那麼典友們認為CBA體測怎樣改革才算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