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起來,越來越多的王朝球隊在北美職業體壇中似乎是大勢所趨,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文 / 孔牧荑
編輯 / 北力
近年最讓NBA球迷感到困擾的無疑是球星抱團,這一輪金州勇士王朝讓整個聯賽基本上失去了爭冠懸念。
名宿Charles Barkley甚至曾吐槽「感謝老天,我們還有NHL的季後賽,我寧可看冰球也不願意看到NBA裡的這些橫掃。」
其實怨念勇士王朝的籃球迷們或許有些健忘了,NBA歷史上殺死懸念的王朝鱗次櫛比。六年五冠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13年11冠的波士頓凱爾特人是早期NBA的兩支「宇宙隊」。
進入八十年代後兩隊也幾乎壟斷了冠軍,再加上九十年代邁克爾-喬丹領銜的芝加哥公牛和新世紀初期中國球迷頗為熟悉的湖人王朝,「一超」格局在NBA其實是常態,群雄並起的激烈競爭格局反倒是少見的情況。
NBA的「一超」格局
再來看看北美其他三大聯盟,新英格蘭愛國者繼續在NFL延續其王朝,休斯敦太空人剛剛擊敗紐約揚基殺入今年的世界大賽,這也是其三年來第二次進入MLB的總決賽,匹茲堡企鵝在2016和2017年實現了NHL新世紀以來的第一次衛冕。
表面看起來,越來越多的王朝球隊在北美職業體壇中似乎是大勢所趨,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01
硬工資帽下的輪迴
四大聯盟中NFL和NHL實行的是硬工資帽,原則上所有球隊的薪資空間一致(除了極少數例外,如NHL中長期傷病球員可以在滿足一定條件下豁免其佔用的空間)。球隊可以在某些明星球員身上砸大價錢,也可以對一些中產或者角色球員十分吝嗇,但總之不能超帽。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簽約比較明智,也就是很會「花小錢辦大事」的球隊,或者是薪資結構合理——通常來說都是新秀合同很多的球隊能夠佔據優勢。
但整體來說球隊與球隊之間的差距會被工資帽控制在一個範圍內,諸如歐洲足球聯盟中大球會對小球會的碾壓優勢,在硬工資帽下是幾乎不可能的。
以2018-19賽季的坦帕灣閃電為例,這支球隊打平了NHL歷史上的單賽季最多勝紀錄(82場常規賽中贏得了62場),陣中的超級巨星Nikita Kucherov榮膺得分王和MVP,主力門將Andrei Vasilevskiy獲得最佳門將獎。
但是,本賽季由於陣中第三號得分手、有實力在聯盟不少球隊勝任頭號球星的Brayden Point新秀合同結束,球隊不得不以675萬的年薪與他續簽了一份「過橋合同」,他對工資帽的衝擊從原來的60多萬直接翻了十倍。為了給他騰出薪資空間,球隊交易走了一名實力不俗的中產球員,對戰鬥力構成了直接損失。
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面,閃電在休賽期還與Vasilevskiy提前續約,雖然本賽季這位明星門將的薪資仍然是350萬的「白菜價」,但從下賽季開始他的薪水暴漲到950萬,相當於球隊九分之一的薪資空間。屆時閃電將不得不剔除更多有實力的中產球員,如果想要維持球隊水平,那隻能寄希望於新提拔的年輕球員可以遞補戰力缺失。
換言之,如果球隊不能從廉價的新秀球員(通常他們每人只需要花掉球隊幾十萬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身上補充足夠的實力,那麼這支被戲稱為「宇宙電」的球隊就會走下坡路。要是再過幾年,陣中拿著大合同的明星球員隨著年齡漸長而衰退,閃電就要不可避免地成為一支弱隊,進入重建期。
「宇宙電」的例子充分顯示了,雖然一支球隊可以通過選秀、交易、簽約等成功操作,在短期內聚集遠遠超過工資帽賬面價值的球隊戰鬥力,但在新秀合同(幾十萬元)→過橋合同(數百萬元)→明星級大合同(千萬左右)的時間線下,球隊幾乎不可能做到每年都保持「超帽」的實力。
由此可見,工資帽在限制一支球隊長期競爭力上是有一定效果的,這樣,聯盟中大多數球隊都不得不服從「風水輪流轉」的經濟規律,競爭力此起彼伏,誰都能享受到甜蜜的爭冠視窗,也躲不開「陪跑」的苦澀重建期。
02
宛如「Bug」的愛國者
不過同樣實行硬工資帽的NFL裡,似乎有一支球隊根本不受這項規律的束縛,那就是新世紀以來九次殺入超級碗六次奪冠的愛國者。
目前愛國者已經追平匹茲堡鋼人,是超級碗時代NFL奪冠次數最多的球隊。要知道,包括鋼人在內的諸多傳統豪強都是連同上世紀在內才積累了那麼多冠軍獎盃,這更彰顯了愛國者這十幾年來的成功。
6奪超級碗的愛國者
其實如果單獨看國聯部分,從2001年到2018年,16支國聯球隊有12支拿下了國聯冠軍,只有西雅圖海鷹連續兩年奪冠。沒有任何球隊可以在國聯實現長期統治,說明硬工資帽在保障競爭的多樣性上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這種大環境下,愛國者的成功不得不歸功於其主教練Bill Belichick。與一般橄欖球隊主教練不同的是,Belichick事實上還擔任球隊的總經理。這種主教練又抓球隊戰術訓練又抓球隊人事的模式在歐洲足球很常見,但在NFL很難操作。
一支美式橄欖球隊光比賽名單就有53人,分為進攻組、防守組和特勤組,不同位置球員職能和技術特點差異極大。不論是主教練的工作還是總經理的工作都極其繁重,常人根本無從兼。
Belichick卻是個例外,這位「黑暗教父」級別的老江湖深諳球隊經營之道,在低位選秀和球隊建設上有著非同一般的水準。在他的執掌下,愛國者總是可以用較小的代價獲得優秀的球員。特別是最近幾年愛國者連戰連捷,很多有奪冠抱負的球員甘願減薪也要加盟愛國者,讓球隊可以逆反職業體壇的規律,始終處於爭冠視窗。
Bill Belichick
愛國者的主力四分衛Tom Brady就是Belichick的得意作品。這名現在已42歲的橄欖球常青樹當年僅僅是第199順位選秀。天資並不突出的他在Belichick的栽培下,從一名中規中矩、「抱大腿」型的球員,成長為一名能夠carry球隊進攻的精英四分衛。
要知道其他有實力與Brady齊名的四分衛都屬於天賦異稟、靠著自身能力彌補球隊缺陷的型別。比如說一代「天之驕子」Peyton Manning就以「自帶教練組」的屬性著稱,然而Manning終其生涯問鼎兩次超級碗,只有Brady的三分之一。
所以說我們很難苛責硬工資帽制度不給力,只能感嘆Belichick個人能力太強,他甚至有將硬工資帽轉化為自己優勢的本領。站在聯盟觀賞性的角度,競爭多元化的形態對於整體商業價值是有益的。
但我們不能為競爭而競爭,Belichick這樣優秀的主教練存在,固然讓其他球隊的球迷恨得牙癢癢,但你必須承認他是職業體育史的一座豐碑,一個所有主教練和總經理都值得學習的楷模。
03
魔球理論與進擊的小球隊
MLB實行的是軟工資帽,但由於奢侈稅線攔得較高,實際上是接近於「無工資帽」限制的聯盟。而且MLB中有不少小市場球隊,因此這個北美四大中歷史最悠久的聯盟也是薪資差異最大的聯盟。
本賽季30支球隊的平均薪資為1.37億,有14支球隊高於平均線,4支球隊薪資超過2億,9支球隊超過1.6億,11支球隊不足1.2億,6支球隊不足1億。墊底的坦帕灣光芒薪資為6418萬,排名榜首的波士頓紅襪則高達2.29億,前者僅有後者的28%。
2019年MLB各球隊的工資支出總額
作為對比,實行軟工資帽制度的NBA,目前衝擊金額最高的球隊波特蘭開拓者為1.45億,最少的亞特蘭大老鷹為1.04億。實行硬工資帽的NFL和NHL,薪資最高球隊和最低球隊之間的比例差距就更小。
由此可見,MLB完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貧富差距極其懸殊的聯盟。
不過,窮隊有窮辦法,聯盟長期財政實力差異化的環境催生了「魔球理論(Moneyball)」的誕生。
這一名詞為知名作家Michael Lewis創造,他以2002賽季奧克蘭運動家總經理Billy Beane真實事蹟為藍本,撰寫了一本暢銷專著,敘述Beane用只有北美體育巨擎紐約揚基大約三分之一的薪資預算,打造了一支戰績更好的球隊的過程。該書在2011年被好萊塢明星Brad Pitt翻拍為電影《點球成金》,讓世人更為熟知。
魔球理論,從數學上來描述,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 通過資料研究球員能力與獲勝之間的聯絡,破除舊有的錯誤觀念,讓球隊在正確的方向上進行投資。
2. 避免溢價球員,反之要追逐那些價值被低估的球員。
簡而言之,魔球理論還是要最大化球隊的投入效率,用更少的投資榨取儘可能高的戰力。
這本身是職業體育誕生以來,每個總經理都會追求的目標,並不稀奇。其革新之處在於通過資料分析,找到原有理念中錯誤的部分,對球員的能力建立正確的認識,篩選出真正的好球員。如此,在別的球隊墨守陳規、投資那些名不副實的球員同時,自身可以利用資訊差抄底價效比高的球員,實現低成本對大市場球隊的逆襲。
順帶一提,之後在NBA中所流行的魔球理論,本質上正是對棒球魔球理論的抄襲。而且由於籃球資料統計相較於棒球資料統計的侷限性和不可靠性,籃球版本的魔球理論真實效果有待商榷。
在現在的棒球界,魔球理論有了更新一步的發展,球隊可以通過資料分析來提升球員的表現。例如老將Charlie Morton原本是一名非常平庸的投手,太空人的資料分析部門經研究後認為他的曲球品質極高,以往戰績不佳是因為投了太多不擅長的球種。加盟太空人後Morton提升了曲球使用比例,瞬間成為了一名「季後賽大腿」級別的投手。
又比如說內野手Yandy Diaz體格魁梧,力量拔群,但總是擊出容易形成雙殺打的滾地球,戰績平平。光芒的技術部門分析認定他是可造之才,用低廉代價將他交易到球隊,對其打擊動作實施改造,只用半個賽季,Diaz便轉型成重炮打者。今年MLB季後賽美聯外卡戰,正是Diaz的兩支本壘打讓光芒戰勝了魔球理論的鼻祖運動家,成功晉級。
通過魔球理論的成功實踐,諸多在銀彈上並不充裕的球隊可以經常殺入季後賽。反之一些不吝惜花錢的球隊卻未必能在成績上獲得回報,稍有不慎還會為垃圾合同所累,陷入戰績泥潭。
2014年和2015年,幾乎全隊上下沒有一個頂級巨星的堪薩斯城皇家連續打入世界大賽,並在2015年成功奪冠。本賽季10支進入季後賽的球隊有4支薪資在平均線以下,聯盟薪資墊底的光芒更是在分割槽輪與太空人鏖戰五場,幾乎上演「大衛擊敗戈里亞」的劇本。
2015年奪冠的堪薩斯城皇家
這些球隊的經歷,證明了雖然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但錢終究不是萬能的。
04
有強隊的比賽就註定一邊倒嗎?
說了那麼多與薪資有關的話題,比賽的懸念就一定與錢多錢少掛鉤嗎?的確,大多數情況下,越高的薪資投入與越好的成績是正相關,因為優秀的球員勢必有著更昂貴的價格。
但是,一支球隊的實力並不是簡單的球員堆砌。戰術體系、球隊文化、應對策略、比賽強度、傷病情況、化學反應等多種多樣的因素決定著比賽的程序。
還是以「宇宙電」為例,被視為頭號熱門、甚至是唯一奪冠候選的超級強隊在2018-19賽季季後賽首輪面對堪稱哀兵的哥倫布藍衣,首場比賽就一度取得3:0領先,但劇本不知怎的就開始跑偏,被4:3翻盤。之後就如滾雪球一般,這支常規賽最強之師越打越差,喪失信心,竟然一場未勝,慘遭黑八橫掃。
而這一年最終奪冠的球隊聖路易斯藍調,在賽季過半時還是聯盟墊底。不過球隊自那時起痛定思痛,上下團結一心,愈戰愈勇,不但順利晉級季後賽,還連克強敵,依靠一套平民陣容捧起了隊史52年來的首座斯坦利杯。
今年與太空人會師世界大賽的華盛頓國民也有著與藍調相似的經歷。休賽期國民的頭號球星Bryce Harper被其他球隊以3.3億肥約籤走,開季時球隊狀況也非常糟糕,一度只有19勝31負、勝率不到四成的戰績。
根據專業棒球網站Baseball Reference的統計資料,當時國民進入世界大賽的機率僅為0.1%。
但是球隊在二年級主教練Dave Martinez下重新起步,克服了球隊牛棚較弱的缺陷,成功發揮了先發投手和打線的長處,奪得了一張國聯外卡。在一戰定生死的外卡戰中,國民直到第八局還以0:3落後,生死攸關之際球隊諸將擊潰了對手密爾沃基釀酒人的超級投手Josh Hader,以1分之差翻盤。分割槽輪球隊被傳統豪強洛杉磯道奇逼上絕境,又是在瀕臨懸崖邊的第八局,國民從聯盟近年最成功的投手Clayton Kershaw手中擊出兩支本壘打扳平比分,隨後在延長賽一錘定音。
屢創奇蹟的國民
如果按照賬面實力或者資料統計,國民這個賽季可以說已經「涼透」好幾次了。屢屢上演大逆轉,固然有運氣因素,也與棒球運動自身的機制密不可分。棒球是四大聯盟中唯一不計時的專案,比賽程序以結果(出局數)計算。只要出局數沒有用完,球隊永遠有翻盤的希望,因此棒球往往可以實現大比分落後在比賽末段逆襲的劇本。
至於NFL有著和其他三個聯盟不同的一場定勝負賽制,這給比賽帶來了不少隨機性因素。
如果細究愛國者近年的超級碗歷程,不難發現這支看似統治力極強的球隊幾乎每次都難逃這種隨機性的「折磨」。在對陣西雅圖海鷹和亞特蘭大獵鷹的兩屆超級碗中,是對手非常離奇的失誤讓愛國者起死回生。
今年擊敗洛杉磯公羊的比賽,雙方表現都比較沉悶,愛國者艱難以些微分差勝出。反倒是同費城老鷹比賽,Brady表現最為出色,對手還折損了主力四分衛,不料替補上陣的Nick Foles名不見經傳,與Brady展開對攻,甚至還別出心裁用「費城速遞」戰術戲弄了愛國者和Brady一把。
打得好的輸球,打得不好反而贏球,就算有愛國者在,超級碗依舊是「吃瓜球迷」值得一看的大戲。
05
NBA如何破解乏味迷局
雖然MLB、NFL和NHL不能避免「宇宙隊」的出現,但是這三個聯盟在季後賽中總是可以保持非常高的競爭性和趣味性,那為什麼NBA就很難在這方面達到同樣的程度呢?
這恐怕還是與專案本身的特性有關。
一支NBA球隊的比賽陣容是15人,大約有6、7名主力球員。擔任絕對核心的超級球星,在常規賽的上場時間大約在30分鐘,而季後賽可以打到40分鐘甚至更多,能夠佔到48分鐘比賽時間的80%以上。如果有一名或者數名聯盟頂尖的球星,球隊可以全場依靠他們。在NBA的工資帽體系下,收編3、4名巨星是不難做到的。如果有自降身價的「抱團」球員,球隊能夠集聚的實力就更加顯著。
若以NHL為對比,考慮到冰球運動的特性,冰上滑行非常消耗體力,球員通常上冰40秒至1分鐘左右就必須下場輪換休息。因此,最好的鋒線球員場均上冰時間在18到20分鐘,最好的後衛球員大概在22到25分鐘,兩者分別佔到60分鐘比賽時間的約33%到40%。如果是至關重要的季後賽,增加明星球員上場時間的空間也非常有限,最多2到3分鐘,對於比賽的影響微乎其微。
因此,即便一支NHL球隊有著數名頂級巨星,他們也無法像NBA那樣依靠幾個人撐下整場比賽,有相當多的時間必須要交給陣中的平民球員、甚至是低於平均水平的球員來完成。這就讓冰球比賽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相對較弱的一方有了挑戰更強球隊的可能。
與之相類似的,棒球比賽中,進攻一方必須佈置9名打者輪流上場打擊,防守一方也需要數名先發投手和救援投手接力投完整個系列賽,不論進攻還是防守,球權不能集中在少數超級球星手中,每一名球員的貢獻都會對比賽結果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
橄欖球相對特殊,四分衛在進攻組織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其他位置的球員都做不到一人左右比賽程序,再加上一場定勝負的賽制,整體而言這個專案對少數超級巨星的依賴性也是有限的。
所以癥結落到了專案本身的特性上:與其他三個北美主要運動比起來,籃球是一個團隊性較差的團隊運動。
棒球、橄欖球和冰球有著球權高度分散的特性,自身就對比賽懸念有一定保障,再加上硬工資帽的限制,整個聯盟的競爭性可以控制在一個較為豐富的水平。
籃球即便採用軟工資帽(甚至更進一步,改為硬工資帽),也不能杜絕幾名聯盟頂級巨星的抱團。幾名巨星在其他專案中還不足以殺死比賽的多種可能性,但在籃球中就綽綽有餘了。
回到開頭提及的事實,NBA冠軍懸念缺失是長期現象,這與運動本身的特性不無相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巨星抱團的風氣並不是一直都有。
我們不能干涉籃球巨星們追逐榮譽的個人選擇,但如果籃球球星們能多一些現在在NBA裡日漸式微的球隊歸屬感和忠誠度,絕不會頻繁出現賽季開始即結束的場面。相應的,聯盟也應該從制度、勞資協議上尋找一些突破口,抑制抱團現象,讓球隊的競爭力更為平均。
今年的MLB世界大賽已經開打,一邊是從幾年前的擺爛隊起步,靠選秀、資料分析和精明交易、簽約躍升為超級熱門的休斯敦太空人,另一邊是不被看好、從谷底爬起的大黑馬華盛頓國民。
或許NBA聯盟和NBA的球迷們都應該好好看看這場系列賽,體會棒球運動魅力的同時,尋找一下可以借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