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出師未捷身先死

這對於世界上任何籃球聯賽來說可能都算得上是一個笑話。球員在比賽或者訓練中意外受傷算是比較常見的“事故”,但在體測中受傷卻著實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尤其是張兆旭進行體測的時候,身邊還有工作人員的“保護”。今年的中國籃球很不順利,世界盃的失利、體測出現傷員等等問題都讓2019年的中國籃球蒙上了一層陰影。

球員叫苦連天的體測

實際上,每年的CBA體測都讓球員叫苦連天。對於球迷和輿論來說,一旦聽到球員抱怨體測,第一反應就是:“你就是靠打球吃飯的人,體測都過不了能怪誰?還不是自己不努力!”那麼,球員抱怨體測究竟是球員的問題還是體測的問題呢?實際上,可能二者都有問題,而且體測方面的問題或許更大。張兆旭受傷對於CBA、上海隊、張兆旭本人來說都是壞訊息,但值得一提的是,張兆旭的受傷讓體測與球員之間的矛盾再次暴露在公眾面前,CBA公司也不得不重新審視體測的問題。如果,張兆旭兩個月的修養能換來CBA對體測的重新定義那麼或許這就成了一件好事兒。

折返跑

被人稱為“奪命十七斬”的折返跑應該是球員最恐懼的專案。CBA的體測一共有4項,綜合成績需要達到400分以上才能算通過體測。比400分更難的事情是折返跑必須通過,也就是說折返跑在體測中相當於一票否決的存在,即折返跑沒有通過就宣告體測未通過。因此,大部分球員都會在折返跑上拼盡全力。國家隊成員、福建男籃主力王哲林甚至在折返跑測試後大口呼吸氧氣。折返跑要求運動員在兩條邊線(寬15米)之間進行4組折返跑,每組17個來回,組間休息2分鐘。折返跑對球員的要求比較高,因為必須進行高速的急停和急起,對於運動員來說基本不可能達到速度的巔峰就要停下來然後再馬上啟動。

王哲林還只是大口吸氧,但李曉旭就不同了。李曉旭因為在折返跑中跟腱斷裂,未能通過體測,在補測的時候,由於地板溼滑,為了防止再次受傷,李曉旭直接選擇放棄了體測,這也導致他賽季報銷。可以說,這一次體測直接毀了李曉旭,讓他的職業生涯提前結束。

2分鐘強度投籃

2分鐘強度投籃對球員也有很高的要求,具體要求我們可以看看CBA的規定。

CBA關於強度投籃的規定及要求第一頁

CBA關於強度投籃的規定及要求第二頁

CBA關於強度投籃的規定及要求第三頁

從CBA的規定上看,也不是對所有人都採用一個標準。而是將體測分為內線球員和外線球員兩大類,針對內線球員還在身高上作了區別,一類是2.10米-2.14米身高的球員,另外一類是2.15米及以上身高的球員。

臥推和深蹲

臥推和深蹲實際上都是力量測試。對於籃球運動員來說,力量訓練必不可少。像邁克爾·喬丹、勒布朗·詹姆斯這樣的球員,他們的身體中肌肉含量都非常高,肌肉在運動中能夠起到對身體關節的保護作用,所以力量測試本身也是督促球員積極訓練力量的一種方法方式。不過,張兆旭正是在深蹲測試中意外受傷,不得不說CBA對參加測試的球員保護明顯不足。

如何看待體測?

CBA的體測確實出現了問題,究竟應該以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體測成為不可逃避的問題之一。在本節中,我們分別從“是否應該取消體測”和“體測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體測中的問題”為著力點,著重討論CBA的體測究竟是否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如果保留該制度又是否需要做改善。

是否應該取消體測?

針對是否應該取消體測,外界有兩種聲音。當我們看到李曉旭和張兆旭因為體測受傷之後,媒體和球迷可能出於對球員的保護就認為應當取消體測這樣的制度。更有甚至認為,既然我們要學習某些頂級聯賽,那就要參考別人是否有體測這項制度。以NBA為例,NBA在球員進入聯盟的時候確實有體測,但此後每個賽季就不再有體測。與NBA不同,CBA不僅在球員進入聯盟的時候就有體測,而且在此後每個賽季也都有體測。

此外,還有幾個事例證明體測並非不可逾越。

1.每年沒能一次性通過體測的球員只佔參加體測球員總數的10%;

2.張兆旭在受傷之前參加的折返跑和2分鐘強度投籃全部順利過關;

3.胡雪峰在以教練兼球員身份征戰的賽季裡也順利通過體測。

從這幾個角度出發,有一些說法完全可以被推翻。

第一,體測過於嚴苛。從通過率來看,只有10%的球員沒能一次性通過體測。此外,1980年1月出生的胡雪峰,在以教練兼球員身份征戰的2013年,儼然一位34歲的老將,不僅拒絕了免測名額,而且成功通過體測。胡雪峰坦言,體測的難度中等。不過,當時胡雪峰24投10中勉強過關,這個成績放在今天就是不及格。因為,今天的2分鐘強度投籃對於外線球員來說及格線是24投15中、23投16中才合格,命中率分別達到62.5%和69.6%才合格。當然,如果2分鐘強度投籃按照胡雪峰當年的成績也能拿到58分,只要4項總分超過400分(總分600分)也能順利通過。

第二,體測導致球員受傷。體測中就目前來看,受傷比較嚴重就是兩位,分別是李曉旭和張兆旭。李曉旭當時在折返跑中直接跑斷了自己的跟腱,在重測的時候也由於地面溼滑,李曉旭為了保險起見自己主動選擇放棄。所以,體測導致球員受傷更多隻是一種意外,體測本身並非內因。

體測出現的問題

那麼,體測是不是就完全沒有問題呢?客觀地說,體測這項體制也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1.體測範圍

2.體測物件

3.體測時間

體測至少從範圍、物件、時間上看存在一定的問題。

第一,從體測範圍來看,CBA也經歷了一些變動。過去是全員測試,後來每支球隊可以有一位球員免測,主要也就是為了照顧老將。不過,現在則變成了抽籤測試。抽籤測試可能是最糟糕的選擇。原本體測就是為了督促球員好好訓練,但抽籤就讓大家有了僥倖心理。此外,過去有一位球員免測,主要是為了照顧老將,但是張兆旭已經32歲卻連續兩年被抽中體測,那麼這個抽測的範圍真的能達到效果嗎?顯然不能,既然這項規則存在問題,不能促進聯賽的進步就應該進行相對應的調整!

第二,從抽測物件上來看,也存在問題。王哲林此前之所以體測未通過主要是夏天參加了國家隊的比賽,本身在經歷高強度比賽之後,球員就需要一定的恢復期,打完常規賽、打國家隊,再參加體測,大王沒能通過確實情有可原。當然,就這一點上看CBA已經進行了相對應的調整。

第三,體測的時間。對於第一次沒有通過的球員來說,他們還有機會進行補測,這雖然是給了球員一次機會,但實際上也不利於敦促球員,同時嚴重影響到球隊備戰新賽季。以王哲林為例,由於第一次體測沒有通過,王哲林被禁賽5場,補測後才能繼續為球隊效力。

如何解決體測出現的問題

這又是擺在大姚面前的一道難題。而且,體測本身只是表面問題,體測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問題,想要真正解決體測的問題必須從“根”上解決,也必須把它看成一個立體的問題來處理,否則很可能出現換湯不換藥的尷尬情況。

體測問題的目的是為了敦促球員保持良好的職業態度,在休賽期也能主動、自覺、積極地參與訓練。此外,從長遠目標來看,體測有利於整個聯賽保持高水準,畢竟體能是籃球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從出發點上看,體測這項制度沒有任何問題,必須堅持下去!

那麼,面對體測中出現的幾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呢?

第一,無論是馬布裡還是林書豪都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球員的基本功和體能都不好。同時,林書豪還提出這並非人種的問題,言外之意這是可以解決的問題,他也直白提出了這是訓練的問題,在訓練方法等方面存在問題才導致球員的基本功和體能出現很大問題。所以,引進一套完善的訓練、從青訓就開始培養新一代年輕球員才是解決的正道。這,不僅需要時間和耐心,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籃球人的努力才能逐步得以改善。

第二,既然體測的目的是為了敦促球員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和技術狀態,那麼就不應該區別對待,所有球員都必須參加體測,同時公佈體測結果,對沒有通過體測的球員予以懲罰。懲罰的措施不能僅僅是禁賽和補測,必須與薪酬掛鉤,對體測未能通過的球員進行經濟懲罰。

第三,完善體測相關內容。從體測的內容上看,並非無懈可擊。比如,只有折返跑是必須完成的任務,因為折返跑具備“一項否決”的特殊地位。那麼,這實際上不利於運動員敦促自己訓練。此外,對於體測這個體系也必須考慮到不同年齡、不同位置球員的情況,針對一些有傷病在身的運動員既不能“放過不查”也不能“強行抽測”,應該採取由官方檢查,確定能夠出場比賽之前進行體測,這本身也是對運動員負責的態度,只有聯盟認為球員能夠登場比賽才能進行體測,並在通過體測之後登場,這也避免了球員以傷病為藉口逃避體測和因傷病無法為球隊效力的尷尬局面。

總而言之,體測是一項必須堅持的制度。但是,對於體測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必須以客觀地態度面對,同時積極實踐以得出一套符合CBA的體測制度。當然,這件事套用《離騷》的一句話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姚明需要時間、球迷需要時間、中國籃球更需要時間!我們不能再犯急於求成的毛病,應當靜下心來、踏踏實實搞籃球,只有這樣,有朝一日我們才能站在世界強隊的行列。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曼聯握1億現金,索帥對21球神鋒志在必得!歐冠頭號射手是其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