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輪“讓梨”庫蒂尼奧後,萊萬本輪延續了自己的進球趨勢,成為了本賽季五大聯賽首位得分“上雙”的球員。有人玩笑說,萊萬從“9分鐘5球”的“九五之尊”到“5場9球”的“斷崖式下滑”,似乎他也擋不住歲月的侵蝕呢。但玩笑歸玩笑,新賽季還未進入十月,在拜仁全隊的幫助下,萊萬能否贏得歐洲金靴獎?這是德甲已經闊別48年的榮譽,要贏下它並不容易。
1、仍然是規則變化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歐洲金靴獎的歷史。1966/67賽季,由阿迪達斯公司和《法國足球》強強聯合,歐洲金靴獎橫空問世。當世界杯最佳射手一一成為家喻戶曉之人後,歐洲俱樂部賽事終於也有了類似的獎項。
不同於極容易區分的國內聯賽最佳射手,歐洲金靴獎因為評定難度,始終被各種問題纏繞。自首屆歐洲金靴獎被葡萄牙傳奇巨星尤西比奧摘獲後,第二屆歐洲金靴卻被效力於保加利亞聯賽索菲亞中央陸軍的佩塔爾·耶科夫摘獲。爭議至此開始,便源源不斷,直至1976年,塞普勒斯射手凱亞法斯因為幫助奧摩尼亞隊攻入39球而獲得金靴獎,引發了普遍不滿。於是,獎項因此縮小範圍,足球小國被排除在外。
但是,這並未解決歐洲金靴獎的漏洞。直至1986/87賽季,歐洲金靴獎史上最“神奇”的“逆襲”誕生了。當歐洲金靴獎的競爭正如火如荼時,沒有人會注意到效力於布加勒斯特迪納摩的卡馬塔魯。畢竟,在羅馬尼亞甲級聯賽進入到倒數十輪時,他25場比賽才攻入19球。不要奇怪我用“才”字,因為神奇的便是最後9輪比賽,在兩個月時間裡,卡馬塔魯9輪聯賽神奇的攻入了25球,最終以44粒總進球獲得了歐洲金靴獎。直至1989年12月羅馬尼亞推翻了齊奧塞斯庫政權25年的統治,人們才恍然大悟,卡馬塔魯現象竟然是當時羅馬尼亞內部政治問題。
終於,在1991年,《法國足球》宣佈撤出歐洲金靴獎。因為頒獎晚會取消,時任得獎者潘採夫並未獲得夢寐以求的“金靴”,歐洲金靴獎也因此一度擱置長達五年。直至1996年,經過與多家權威媒體的多年洽談,在協商之後,以各國聯賽水平不同而建立新的評分制度後,在英國《世界足球》和歐洲體育雜誌集團的牽頭下,歐洲金靴獎宣佈復活,羅納爾多成為了評分制度下首位歐洲金靴獲得者。
即便如此,歐洲金靴獎依然需要完善制度。評分系統誕生最初的6年時間裡,五大聯賽之外的球隊,依然佔據了其中4次歐洲金靴。於是,歐洲金靴獎規定只有排名前五的聯賽擁有2分的積分系數,而隨後的葡超、荷甲只有1.5分的積分系數。這也直接避免了含金量不足的問題,無名之輩很難再擊敗真正的巨人。
在歐洲金靴獎創辦的54年時間裡,共有59歐洲金靴誕生(包括並列,停辦期間的歐洲最佳射手也仍統計在內)。但在評分制度建立前,五大聯賽的球隊僅僅獲得了5次歐洲金靴,分別是蓋德·穆勒2次,斯科布拉爾1次,伊恩·拉什1次,烏戈·桑切斯1次。而在評分制度完善後,即2001/02賽季之後,五大聯賽再也未曾流失歐洲金靴。截止目前,五大聯賽獲得金靴共計26次,其他聯賽獲得金靴仍高達33次。
那麼,歐洲金靴獎在此規則下,是否已經絕對公平?
2、五大聯賽風格是分水嶺!
答案依舊不是。實行評分規則以來,德甲和法甲從未獲得過歐洲金靴獎,意甲僅有2次,英超有5次,而西甲卻多達14次。
任何一國的聯賽特徵都有差異,以防守著稱的意甲聯賽很難出現大比分,弱隊都抱著“寧可小負”的心理。承接了“小世界盃”風采的英超聯賽各隊都“富得流油”,強弱差距十分有限。作風硬朗的德甲聯賽有著五大聯賽最高的受傷率,全勤很難想象,而且聯賽本就少了足足4輪。法甲聯賽在新世紀雖然出現過兩次大班霸里昂和大巴黎,但曾經很長時間積分系數只有1.5分。不過,法甲現在已經嚴重威脅到西甲對歐洲金靴的壟斷。
可以想象,法甲超級射手未來將嚴重威脅到西甲超級射手的地位。但是,西甲對歐洲金靴的壟斷就是問題的本身。西甲作為五大聯賽中進攻足球的代表,西班牙足球風格便普遍崇尚進攻,進球數量自然相對較多。其次,西甲貧富差異巨大,兩極化幾度呈現到近乎可怕的地步。2010年,馬洛卡甚至因此被剝奪歐戰資格。而西甲的超級球隊都在努力為自己的王牌爭取更多的“籌碼”,加上財政公平政策的禁錮,曾經那個瓦倫西亞、拉科魯尼亞、比利亞雷亞爾、薩拉戈薩強勢崛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與此同時,筆者敢冒大不韙的說一句,離開西甲的神射手們,在高價加盟另外四大聯賽後,進球率普遍遠低於在西甲時期,只有少數例外。意甲往前說有羅納爾多、維埃裡、薩莫拉諾等,後來有埃託奧、巴卡,以及C羅。除此之外,還有在西甲效率極高的莫拉塔、法爾考、科斯塔等等,比比皆是。當然也有伊瓜因等極少數案例。但比如阿斯帕斯,這位利物浦棄將在西甲連續兩賽季殺入射手榜前列,在英超卻破門乏術,也不在少數。
對於積弱已久的西甲中下游球隊,生存尚且是問題,有限的資金也基本不會投入到中後場。不可否認,西甲的進攻精彩程度是五大聯賽中最華麗的,深入骨髓的短傳也是其他聯賽難以攀比的,但崇尚進攻的整體風格和聯賽已經形成的架構體系,便已經決定了西甲在歐洲金靴上的絕對優勢,更何況西甲還擁有“梅羅”這樣的存在。
天然的土壤,是難以改變的事實。積分制的“偽公平性”已經是相對公平的最好方法,《世界足球》和歐洲體育雜誌集團早已為此絞盡腦汁,想過各種辦法來確保公平性,譬如曾有人提議點球的積分系數乘以0.5-0.75,還有計算進球率和用進球換算球隊的積分等等,最終都無疾而終,因為每種方法都存在必然缺陷和不科學性。
3、德甲離歐洲金靴有多遠?
然而,歐洲金靴獎對於德甲始終存在一個最大的不公平,那便是德甲聯賽每賽季少4輪的事實。曾經有人提議將德甲的最終進球數再乘以1.18,即38/34的聯賽場次,最終也不了了之,儘管這一建議十分可取。但事實便是既定事實,德甲射手們和歐洲金靴一直有著很遠的距離。那麼,德甲是否真的沒有機會獲得歐洲金靴?不得不說,德甲曾經也一度離歐洲金靴很近。
2010/11賽季,2011/12賽季,拜仁主力中鋒馬里奧·戈麥斯連續兩個賽季屈居歐洲金靴榜第二名,考慮到他連續兩個賽季都是歐冠射手榜第二名,其含金量毋庸置疑。重點是,在2010/11賽季,戈麥斯在第7輪才獲得相應的上場時間,在第8輪才終於迎來了首粒進球,也就是對漢諾威的帽子戲法。若戈麥斯獲得了前兩輪歐冠和前7輪聯賽的足夠機會,那麼當賽季的戈麥斯是絕對有可能挑落C羅歐洲金靴的。要知道,那個賽季歐冠拜仁僅僅止步16強,因為最後時刻的崩盤和越位球而被國米再次淘汰,否則戈麥斯的進球還會更多。這是評分制度後德甲球員離歐洲金靴最近的一次。
德甲是否擁有過歐洲金靴?答案依然是。德甲班霸拜仁曾先後引進兩名歐洲金靴獎得主,馬凱和託尼。來到德甲後,他們也有著不錯的進球效率,卻也徹底喪失了歐洲金靴的競爭力。事實證明,德甲進球並不容易,少賽4輪的情況下,還有極高的受傷率讓德甲大牌球員很難賽季全勤,一直以來,德甲的受傷率都是五大聯賽之首。
在之前幾賽季,德甲也形成過萊萬多夫斯基和奧巴梅楊的金靴之爭,雙方你追我趕,好不熱鬧。但是歐洲金靴獎,依然是遙不可及,直至奧巴梅楊冬季轉會阿森納。在奧巴梅楊轉會之前的2016/17賽季,德甲射手榜四人超過20球,金靴奧巴梅楊和萊萬多夫斯基則紛紛超過了30球。但在2017/18賽季,德甲除了攻入29球的金靴萊萬多夫斯基之外,並列銀靴的弗蘭德、彼得森、菲爾克魯格都只有15球入賬。上賽季,也只有萊萬多夫斯基一人進球超過20個。可以說,奧巴梅揚走後,萊萬多夫斯基徹底失去了競爭對手,但志在歐洲金靴獎的前鋒,也基本不會考慮德甲聯賽。
萊萬多夫斯基曾經希望離開拜仁,也與此有關。早在不敵奧巴梅楊,錯失“小鋼炮”的2016/17賽季,萊萬多夫斯基便曾表達不滿,認為隊友沒有全力幫助他爭奪金靴。在2017/18賽季,處於歐洲金靴獎爭奪關鍵階段,萊萬多夫斯基便曾因為被換下場而拒絕與主帥海因克斯握手。雖然德甲金靴已經是囊中之物,但萊萬多夫斯基對歐洲金靴獎的渴望早已不言而喻。當然,這都已是往事不要再提。
現在冰釋前嫌,打破拜仁續約規則的萊萬仍然是拜仁的頭牌珍寶,深受球迷愛戴。在賽季初期勢頭如此強勢的情況下,超級萊萬能否為德甲贏回闊別了近半個世紀的歐洲金靴獎?或許,2003年內策爾在《體育圖片報》列出的“十大定理”中可以找到一些參考答案:一個賽季缺席場次最多不能超過6場;不受嚴重傷病困擾,“輕傷不下火線”;與主帥和隊友關係融洽,不是鋒線上的獨行俠;集中火力主攻聯賽賽場,放棄盃賽;絕對不放棄主罰點球的機會;不要對“世界波”太執迷(精彩進球)。
當然,即便全勤,其他條件也都做到,萊萬還要指望西甲和法甲的主要競爭對手缺席超過4輪聯賽且自己始終健康,狀態上佳。可以說,這絕不容易,但請為萊萬加油,這段塵封的歷史需要有人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