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方寸之間,棋盤之上,黑白相交,人生輾轉。吳清源作為一代圍棋大師,多次在黑白棋子的乾坤之間衛冕冠軍,也因為曾在十番棋擂臺之上傾一人之力將當年到場的所有超一流高手逐個擊敗而被譽為“昭和棋手”。

那些曲折的往事在,在垂垂老矣的吳清源看來是那麼的尋常,字裡行間平靜得彷彿當年那個身處亂世迫不得已的不是他自己。或許,無論有多少無奈、世事無常,到了他那般的年齡,養就了那般至真至純至簡的心境,都能若無其事提起所有的悲痛與不幸。

在圍棋之中,他是馳騁四方的不敗戰神勝。在滾滾紅塵,他似乎只是個旁觀者。

一、“棋痴”吳清源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定目標堅定且為之不斷奮鬥。人這一生總要為某樣事物而執著,倘若心中沒有那份信仰,則將渾渾噩噩終度餘生。若是一個人為了某樣東西執著不已,人們會說此人過於痴迷,這種“痴”到達某種境界也是大師級別的人物。

1914年,吳清源伴隨著連綿不絕的梅雨誕生於福州這座城市,大概是生來便與水相攜,所以吳父為其取名為吳清源。一個人的名字往往伴隨其一生,只要名字還在,初心也就還未被忘卻。

名字中帶著的水冥冥之中令他擁有與水一般的純粹,始終在圍棋之路上一路追根溯源,不厭其煩地探尋棋盤之間的奧秘之源。

7歲那年,吳清源第一次接觸圍棋,棋盤似乎就是為其量身打造的,他剛一入門便展露出其異於常人的圍棋天賦。吳清源遇到圍棋就好似一位練武奇才終於打通任督二脈,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功法門派了,從此在稱霸武林的道路上所向披靡。

雖然有著極高的天賦,但是吳清源仍是萬分刻苦。正是因為他晝夜練習且不知疲憊,所以後來才沒有像仲永那般的天才一樣落得個泯然眾人矣的下場。其後,其圍棋技術更是與日俱增、如有神助。

就連當時一流的棋手,在與之交手時,亦是被他顯露出的初生牛犢不怕虎氣勢嚇到,也正因如此,他憑著在圍棋方面的靈氣和天賦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與賞識。

即便後來遇到諸多磨難,就連在遭遇致命災禍,身體日益衰敗下去,吳清源仍舊堅持自己的圍棋事業,未曾說過要放棄。命運對於吳清源,其實從來都是既嚴苛又寬容仁慈的。一面推著他走上棋壇巔峰,一邊卻仍不忘為其增添坎坷。

在他47歲那一年,不幸碰上了車禍,這對一位日益鑽研圍棋的棋手來說是極為致命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怎麼潛心鑽研呢?

而且不僅如此,後來吳清源又患上了肺結核,身體的崩塌令這位意志堅定的棋手感到力不從心,在萬般不得以之下,他只得宣佈從此退出各類重大的圍棋比賽。

可是,就算已經被磨難逼到那般田地,吳清源亦是沒有輕言放棄,仍是執著於圍棋,那種痴迷的狀態簡直可以說是一名“棋痴”了。直到14年11月30日凌晨,吳清源永眠於日本神奈川,享年一百歲,也算得上是壽終正寢。

即便他在世的時候頗受爭議,兩度加入日本國籍的事情亦是被世人茶餘飯後之餘多次提及,但是這不影響他在圍棋方面取得的成就,他留給世人的印象依舊是一位“棋痴”。

一生都在為圍棋而奮鬥,即便有著極高的天賦且年少成名,亦是不忘初心始終勤奮鑽研圍棋之道,他簡直便是為圍棋而生的。

而吳清源為什麼兩度加入日本國籍呢?人人皆有自己的業與果,倘若圍棋是吳清源的果,而波折漂泊的人生軌跡便是吳清源所要承受的業。與生俱來的天賦以及他骨子裡對於圍棋的痴迷,使得他成為世人眼中的天才圍棋手。

不過天才的誕生和成長往往伴隨著生命中難以承受之痛,天將降圍棋大業於斯人也,必先磨鍊其心志。真正的大師級人物,除了擁有超乎尋常人的本領之外,自然還得擁有尤為堅定的意志力。

或許是為了讓吳清源練就作為一名圍棋大師所應有的境界,故而命運煞費苦心地安排了一切,幫助其堅定意志,使他嚐到人間疾苦。此後,方才能更好地領悟蘊藏於棋盤之間的萬千定律。

二、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圍棋不負家人

一生鍾愛圍棋的吳清源之所以兩度加入日本國籍,可以說是造化弄人。這世間,除非天災人禍,否則沒有人願意在太平盛世裡背井離鄉,甚至過上顛沛流離被指指點點的日子。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從來皆是半點不由人的。

命運宛若一隻巨型蜘蛛,它不僅若無其事地將網結好,還把人困在正中央,使得眾生如同砧板上的羔羊,絲毫動彈不得。而處於那樣一種境地,能夠稍稍掙脫命運的地方擁有一兩個選擇的機會,得以尋求到較為舒適的姿態生存下去,那便是極好的。

第一次加入日本國籍是為了家人。當時社會局勢混亂,國內外的關係日趨緊張,但是一面是摯愛的圍棋職業,一面是入不敷出的家庭生活,父親去世後家庭幾近支離破碎。

或許,吳清源一生中最為無憂無慮快樂的時光當屬孩童時期。在衚衕巷子裡走街串巷,回到書房學習被訓斥,在那段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日子裡,最令他困擾的僅是學習和父親的嚴苛責罵而已。

經歷過無數個夜晚的輾轉反側的深思熟慮過後,在1936年的某天,吳清源的內心終於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決定移民至日本,加入日本國籍。因為他知道,唯有此法可以打破當下困境,解救他與桎梏之中。

如此一來,他一方面可以繼續留在日本深造,繼續學習和研究圍棋的技巧;另一方面,還能夠讓家人過上不愁溫飽的日子,況且垂垂老矣的母親也希望自己的小兒子能夠安心追求圍棋夢。也就是由此,吳清源開始了為家人和圍棋兩度加入日本國籍的人生軌跡。

吳清源第二次加入日本國籍,是因為圍棋和家人都是其生命之中極為重要的存在。他曾說:“對下棋人來說,圍棋是一生的朋友”。

在圍棋中他還是叱吒風雲的棋聖,可在現實生活中,他不僅是一名圍棋棋手,更是自己孩子的父親在朋友和家人之間,似乎還是得以家人為重。圍棋誠可貴,但子女卻是無價之寶。

究其生平,吳清源其實並沒有怎麼陪伴家人,出於對圍棋的熱愛,平日裡他大部分時間精力都用來研究圍棋。即便後來因身體原因不再參與大型圍棋比賽了,他也時常將自己關在房間裡潛心鑽研棋局,一心只想著黑白棋子的變幻轉移,而忽略了房間之外的妻子兒女。

這導致他的孩子回憶起童年時光的時候,會想起當時年幼的自己是多麼渴望父親的陪伴,當時尚且年幼的孩子還小心翼翼表達過自己的心意:“非常想到父親的房間裡去,那是個特別的房間”。

其實天底下哪有不愛子女的父母呢?只不過有時候人除了家人之外還有其它同樣也很緊要的事情,故而難免會暫時忽略了親人。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無論事業再怎麼忙都還是要顧家考慮子女終生大事的,吳清源亦是這樣一位父親。

由於吳清源在1946年脫離日本國籍之後,他的子女尚且還在日本學習,未曾想他們竟因國籍在學業上遭遇了極大的阻礙。因此,作為父親的吳清源考慮到子女的將來,決定再次申請並加入日本國籍,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安心學習,順利長大成人並擁有自己的一番事業。

這便是吳清源兩度加入日本國籍的緣故,可以說是做到了不負圍棋亦不負家人。這樣的結局可能聽起來不盡完美,但卻是他最大限度向命運妥協後爭取而來的結果。

三、為棋痴迷,落子無悔

人生苦短,珍貴的東西太多了,但是能夠留住的卻遠遠不夠。若是什麼都想要緊緊攥緊於手中,那麼很有可能什麼也留不住。每個人一輩子,若是能夠像吳清源那般能夠守住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兩樣東西,那便是極為難得的圓滿。

都說落子無悔,想必作為圍棋大師的他亦是無悔於人生步步行來所做的每一個抉擇的。吳清源身上都有著一個極為可貴的品質,那就是“執著”,為自己所鍾愛的事物百折不撓,終究去往自己想要的地方。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有一句話:“你在追尋自己的天命時, 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而吳清源亦是如此,心之所向之處,便是其百折千回不知苦的原因。

年少時候,吳清源為了鑽研棋譜可以說是廢寢忘食,他常常坐在棋盤前,一手拿著棋譜記憶觀摩,一手執著黑白棋子在棋盤之上演練,以此更迅速地研究家中的棋譜來滿足自己對於圍棋世界的好奇。

吳清源將自己置身於棋局當中,彷彿世間萬物斗轉星移都與其再無關係,無論白天黑夜他都不在乎,因為在他看來除了期盼之中的黑與白,其餘事物的顏色似乎與他並無關係。

他也不在乎春花秋月的葳蕤亦或凋零,反正他的棋盤永遠不會凋零不會枯萎,那裡面沒有冰天雪地或者驕陽似火,待在那個世界裡,吳清源永遠覺得精神抖擻且不知疲倦,那裡永遠春暖花開沒有人間疾苦。

那種近乎狂熱的對於圍棋知識的渴求讓吳清源的圍棋功力近乎進步神速,增長的速度往誇張了說可以算得上是近乎一日千里。正是因為他吳清源太過於用功,在圍棋技術日臻成熟的同時,由於長久保持同一種動作,他的手指被一本本棋譜壓迫得有些許變形了。

因為吳清源曾經說過一句話——“在廣闊的世界裡謀求和諧”。在他的眼中,棋局便是浩瀚如星海的廣闊世界。可以說,他畢生都在追求黑白棋子之間的某種和諧。這樣一種追求看似極為簡單,但只有嘗試過的人才懂得這有多難做到。

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許多事不是想如何便如何的,因為這紛紛攘攘的紅塵之中總是有許多意外之事,而且是不由分說不預先通知便突如其來的。

當這些意外來臨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安然無限地維護原先的安寧與平和,因此吳清源先生所謀求的和諧境界是非常難做到的。最簡單的往往是最複雜的,吳清源先生為之堅守一生的棋盤也是如此。

圍棋棋盤上面的黑子與白字,雖然極為簡單純粹,一眼望去便能看清楚黑色和白色,多麼涇渭分明容易分清吶。

但正是這般簡單的黑白雙色棋子,卻是極難以掌控於方寸之間的,因其變幻莫測,恰似擺放玄妙的陣法,隨時都在不斷變換行列和方位,令人容易迷失期間找不到出路。

不僅如此,這黑白棋子也像極了道家的太極八卦陣,陰陽相生相剋,讓人在黑白善惡間不斷輾轉反側,終其一生也難以參透其中的玄妙到達終極。

其實,人生亦如同圍棋的棋盤,世人在黑白乾坤之間與命運做鬥爭,每一顆棋子落下的位置的不同將導致人生的軌跡的天差地別。故而,每一步都不僅需要做到落子無悔,還得深思熟慮令自己不留遺恨。

願只願,人生每一步行來,不為自己做過的事情後悔,亦不為自己未曾做過的事情後悔,畢竟皆是自己所抉擇的。

20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做人不能太"霍頓":告訴孩子,你要贏得起,更要輸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