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旅程實在太長,太寂寞,他不但已覺得疲倦,而且覺得厭煩,他平生最討厭的就是寂寞,卻偏偏與寂寞為伍。”
運動員就是一個寂寞無比的職業,選擇當一個運動員就是選擇了與寂寞為伍。然而有的人只看見了他們拿獎後身披國旗的榮光,卻忘記了在訓練時灑下的汗水和眼淚,更有甚至,有的人終其一生追尋,最終也不過湮沒在冠軍的光環背後。
事實上,她算是幸運的,19歲就成為了世界冠軍,可她也是不幸的,多年之後,窮困潦倒甚至找不到一份得體的工作。
劉菲,曾經的少年天才,如今卻傷病交加,生活辛酸。
劉菲
少年成名1979年,劉菲出生在遼寧本溪一個普通的家庭。長到14歲,就在父母的安排下進入了遼寧省本溪市業務體校就讀,開始了自己的體操生涯。
雖然是業餘體校,但是在這裡就讀的劉菲卻一點也不業餘,很快,在她的努力下,她的體操就取得了十分巨大的進步。優秀的技巧,加上良好的協調性,一時之間讓劉菲成為整個體校的焦點。
不過這只是劉菲體操生涯的小小一步,受到學校的關注之後,劉菲對於體操的興趣更是陡然上升,在別的孩子玩耍的時候,小小的劉菲已經學會了一個人埋頭苦練。正是這一份難能可貴的堅持,劉菲開始走上了職業運動員的道路。
經過在本溪市業餘體校一年的學習之後,劉菲成為了省體操隊的一員。可是由於家裡孩子的不斷增加,這個家庭的經濟開始出現了巨大的危機。而體操學習勢必就面臨著大量對於金錢的需求。
中國體操運動員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也是萬萬不能的,而劉菲對於體操又勢在必得,她認為自己會有璀璨的未來,一定能夠大放異彩站上世界冠軍的領獎臺。為了女兒的體操生涯,劉菲的父母開始省吃儉用,同時,也從親戚家不斷地借錢。
很多人勸他們“放棄吧,不是誰都能成為世界冠軍”,可是劉菲的父母仍舊堅持著這一個夢,他們期待著自己的女兒有朝一日能夠登上世界冠軍的領獎臺。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菲在省隊也十分耀眼,經過在省隊專業系統的訓練之後,劉菲的體操彷彿一顆被重新打磨過的珍珠,晶瑩發亮。
1996年,年僅17歲的劉菲開始參加各大體育賽事,隱約就是體壇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
1998年,是劉菲的收穫之年,19歲的她參加俄羅斯明斯克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以優秀的技能和穩定的發揮一舉奪魁,隨後,她又相繼參加了世界錦標賽,世界青年錦標賽等等一系列賽事,並多次取得冠軍。劉菲在經歷了諸多困難之後,終於成為了那個站在領獎臺的女孩兒。
劉菲獲得獎項
傷病退役然而,一切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往往只能看到他們在領獎臺上的光鮮亮麗,卻未必能看到訓練背後的辛酸。小小的年紀,劉菲就落下了滿身的傷病。
雖然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但是這也意味著劉菲需要用更多的努力去捍衛自己的這一份榮譽。伴隨著冠軍而來的是越來越繁重的訓練,壓力與日俱增,身體和心理都受到雙重的考驗,終於劉菲的身體再難以承受這樣高強度的練習宣佈了罷工。
最艱險的一次,劉菲甚至要面臨癱瘓的風險。她不甘心,父母多年的拮据,自己多年的努力,就要這樣付之一炬,自己好不容易才站到了體操生涯的巔峰,怎麼能夠就這樣輕易放棄。
但是上帝早在開啟一扇窗的時候就關上了一扇門,劉菲在選擇體操的那天起就註定了這樣的結局,唯一的區別不過是早晚而已。
中國體操運動員
2000年,劉菲帶著萬般的不甘與無奈,離開了自己喜歡的體操事業就此退役。
然而,作為一個十四歲就選擇了體操事業的體操運動員,劉菲唯一會做的能夠做的好的也就只有體操,除此之外,她別無所長。退役之後的劉菲無所事事。
但是生活仍舊要繼續,雖然曾經是體操冠軍,劉菲卻從未因為體操而獲得更多的經濟報酬,唯一所得的僅是之前的三萬塊獎金。貧困已經是劉菲家庭的常態,劉菲曾經高昂的訓練費用已經將這個家庭揭不開鍋。
多年的辛苦積累下來,劉菲父母的身體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家中還有一個正在讀大學的妹妹,所有一切的希望都只能壓在僅僅21歲的劉菲肩頭。
劉菲家
窮困潦倒看病,讀書都需要錢。然而,隨著社會飛速的發展,科技已經是生產的主力,退役之後的劉菲已然缺乏競爭力,加之傷病滿身,想要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600元?成為我們的體育老師!”
曾經的冠軍現在卻面臨這樣的窘境,600元就是一個月的工資,劉菲卻別無選擇,這600元是她現在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即便隨時都面臨被辭退的可能,劉菲也只能竭盡全力。
終於,一家媒體找到了劉菲,並對這位曾經的世界冠軍進行了採訪。
家徒四壁,瘦小的劉菲孤零零的坐在床邊兒,曾經意氣風發的世界冠軍已經被生活磨平了稜角,憔悴不堪!
劉菲家
她坦言:“後悔選擇了體育這一條路。”不僅沒有給家庭帶來任何的好處,甚至讓家人和自己一起受苦。如果不是當年執意要去學體操,如今也不會落到如此的境地。
鮮花掌聲飄揚的紅旗對於劉菲已經是過去式,如今的她不過是在滾滾紅塵中摸爬滾打的一個普通人。即便知道會灰頭土腦,也要奮不顧身。
她是不幸的,滿身傷病,家徒四壁,沒錢沒房,只能憑藉600塊錢度日,看病就醫對於這個家庭更是難以到達的遠方。
可她也是幸運的,她付出了努力,也收穫了屬於她的成功,作為一個體操運動員,她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曾經的她,也擁有過掌聲和鮮花,可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掌聲鮮花到達不了的地方,有的人終其一生也只是被掩蓋在冠軍的光環之下。
但是,聽完劉菲的故事也不免讓人神傷,也發人深省,為何曾經的世界冠軍會落得這樣的境地,是選擇體操的錯,還是劉菲本身?
事實上,體操和劉菲雙方都沒有錯,錯的只是他們沒有將這兩者進行有機的調和,如果劉菲在選擇體操的時候,也能選擇學習,如果她不放棄自己的學業,是否劉菲即便傷病滿身也能尋找新的轉機?當李寧退役之後,他在尋找改變的轉機,從而創造了李寧這一品牌。
劉菲卻只能固步自封,囿於自身,即便之前由於訓練短暫放棄了學業,是否應該在後來開始學習發展自己提高自己。
李寧
如果在這些運動員退役之後,能夠及時的適當地進行幫扶,是否他們也會有不一樣的明天!
這條路實在太長,太寂寞,選擇成為一個運動員就相當於選擇了與寂寞為伍,他們用生命給這個民族帶來榮譽,我們也應用更多的行動去回饋他們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