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昨天凌晨,在意甲第11輪最後一場關鍵較量當中,AC米蘭主場1:2負於拉齊奧,30年來首次在聖西羅球場輸給對手,這支米蘭繼續滑坡,再一次把自己刻在恥辱柱上,究竟這支米蘭的問題出在哪?

米蘭的天災(陣容缺陷)

【中衛能力孱弱】

儘管小羅馬是年輕中衛當中的佼佼者,強於選位和判斷,但他的身體天賦相對一般,儘管擁有187cm的身高,但本質上不是正面對抗特別出色的中衛,讓他承擔過多的正面防守職責存在一定隱患。因此他的搭檔本來應該選擇身材高大、對抗能力出色,能頂出去的球員,卡爾達拉本質上是這個型別,但長期傷病無法出場的情況下,他的搭檔居然是182cm的穆薩基奧和183cm的杜阿爾特,兩人的正面防守能力均極為孱弱,面對對手簡單粗暴的長傳進攻,無力控制第一點,有效清球,結果必然是球隊陣型被迫收在後面,前場的高位壓迫根本無從談起。

【中場兩頭不到岸】

現代足球當中,中場決定著球隊的出球方式,一類是所謂的小球,依託球員的基本技術、傳控,層層推進,以巴薩、曼城為代表,這類球隊不僅需要中場球員的技術出眾,其他位置上接應的球員能力越強,球隊的執行也更加順暢;另一類則重視覆蓋和對抗,簡化中場出球環節,通過中場球員大面積的跑動,增加球隊前後場輸出,意甲當中,亞特蘭大和拉齊奧就是這類中場的代表,這些球隊當中的中場儘管技術不夠出眾,但身體素質出色,對抗能力強,覆蓋面積大,有效擠佔中場空間,適時還能對前後場加以支援。上賽季因為有巴卡約科,米蘭的中場實際是以覆蓋為主的路數,凱西跟多負責向前的覆蓋,巴卡約科側重後場的覆蓋,博納文圖拉和帕奎塔先後負責串聯。本賽季巴卡約科離隊,補充進來的本納賽爾是技術型中場,而技術型中場對綜合能力的要求遠高於覆蓋型中場,米蘭目前的中場配置實際是不足以支撐技術型中場的,於是米蘭中場目前處於前後不到岸的尷尬。

【前場沒支點】

18年世界盃之後,支點型中鋒越來越受到重視,通過前場支點能夠加快進攻節奏,在對方陣地防守形成之前建立進攻,大大增加球隊進攻效率。意甲當中曾經的曼朱基奇、現在的哲科、略倫特甚至弱隊當中也不乏拉薩尼亞、佩塔尼亞這樣的進攻橋頭堡。而且意甲作為歐洲戰術演變最多的國家,還先後湧現出一大批“錯位”支點,比如亞特蘭大的伊利契奇、拉齊奧的米林科維奇等等儘管不是中鋒,但在進攻中,這些球員依靠優秀的身體素質和過硬的背身技術,能在前場洗球,完成支點作用。但是米蘭一直缺乏這樣的人選,皮亞特克作為中鋒背身技術一般,無法承擔支點作用,萊昂也不是支點型別的球員。

【進攻沒速度】

米蘭前場不但對抗能力不足,速度也很成問題。邊路無論是蘇索、恰爾漢奧盧、卡斯蒂列霍、雷比奇都缺乏絕對速度或者缺乏高速當中結合球的能力,導致米蘭的反擊打不出來。球隊最強的邊路突破手是左後衛特奧,但是特奧頻頻壓上助攻必然導致左路防守真空,一旦進攻不成,對手就能利用左路空當打透米蘭防線。

【總結】

米蘭目前陣容存在巨大的結構問題,且一層壓一層,中衛孱弱導致前場無力壓迫;陣型回撤深導致推進距離長;中場技術不過硬導致建立進攻難;前場沒支點、進攻沒速度,對方不懼怕米蘭反擊,因此能夠肆無忌憚的對米蘭進行前場壓迫,進一步破壞米蘭建立進攻;惡性迴圈,最終造成進攻沒威脅,後場頻失誤,一再跌破下線也就順理成章。

米蘭的人禍(戰術失誤)

【陣型過於靠上】

皮奧利接手米蘭之後,在維持球隊陣型不變的前提下在戰術上還是進行了大幅度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球隊進攻端的投入比之前提高了許多,中場球員增加了前插的力度,帕奎塔經常前插到更靠近禁區的位置,支援鋒線,同時增加了左後衛特奧的助攻,減少了右後衛的助攻,右後衛大多數情況下成為右中衛。米蘭踢得更多是三個半中衛。這些變化確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米蘭的進攻威脅,帕奎塔前插和特奧的突擊都有很強的攻擊力。然而,這些調整也可觀上造成了米蘭後場傳導建立進攻更加困難,皮奧利上任之後,後場傳導失誤明顯增加;後場建立進攻不成,只能由多納魯馬增加長傳直接找前場球員,但前場無支點,導致了大量的球權丟失。

米蘭整體壓得太靠上,後場傳導人數不夠,前場無法接應後場長傳

【右半扇重組失敗】

【總結】

皮奧利的變陣整體上提高了米蘭的上限,相比於詹保羅時期的進攻全面型便祕,米蘭能在一些時間內打出像樣的攻勢,然而球隊的下限也因此變低,球隊出現了更多不必要的失誤,尤其是在面對一些強隊的時候,球隊實力所限自己的機會抓不住,而給對方的機會則不會被放過,最終導致米蘭的戰績進一步下滑。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輸了基本出局,藍黑軍團能不能邁過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