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多特蒙德3比2逆轉之後,國際米蘭主帥孔蒂有些語出驚人,但也算是在可以理解的範圍之內。說意外,是因為義大利人的用詞很尖刻:“賽季計劃存在著巨大的錯誤”,彷彿整個藍黑軍團都走偏了方向。不難理解則是因為這已經是孔蒂的老習慣,只要有不順的情況,這位現年50歲的教頭總是愛噴引援噴轉會。
所以讓人很好奇的是,孔蒂這一次發飆又會導致怎樣的後續?
噴的可不只是“人不夠”
必須承認,國際米蘭主帥在痛失好局後發火有他的道理。關於“板凳深度太淺”的抱怨,孔蒂此前也的確說了很多次。沒有足夠的輪換人手,一有傷病就捉襟見肘,也難怪這位前冠軍教頭說得心酸:“我們傷了三個人就進入到緊急狀態,而別人遇到同樣情況恐怕都一點沒感覺。”
但關於“存在巨大錯誤”的說法還是顯得太過激了一點。國米高層此前沒有滿足孔蒂的要求麼?相信在普通球迷看來,總監馬羅塔今夏的工作還是可以得到高分。新帥想要換中鋒,然後國際米蘭就費勁千辛萬苦搞來了孔蒂心儀的盧卡庫,再加上戈丁、森西和巴雷拉等等新援,藍黑軍團在本賽季的補強絕對不算少。
然而事實是孔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從對多特蒙德的賽後言論來看,他不僅僅在抱怨人手不足,對引援的品質也頗有微詞。儘管他一直在稱讚球員們付出了一切,還宣稱“我沒在要求俱樂部做什麼”,“不關心1、2月份”,但左一句“除了戈丁其他人都沒贏得過什麼”,右一句“巴雷拉來自卡利亞里,森西來自薩索洛”,這明顯就是在說他想要更有檔次的手下。
抱怨搞事早就成傳統
新賽季程序還不到1/3,歐冠小組賽也才過了4輪,孔蒂的這些話很像是提前甩鍋。同時也有點向俱樂部施壓,想在冬窗多要些補貼的意思。但或者,這早已成了他的自然反應,因為“孔二愣子”總是野心勃勃,同時又往往會自動忽略掉一些現實。
還記得“100塊怎麼進高階餐廳”的金句麼?早在執教尤文圖斯期間,孔蒂就曾經抱怨過俱樂部的投資。他想要更有名更有潛力的選手,但尤文卻總是給他“經濟適用型”。結果孔蒂在2014年突然選擇辭職,也是因為在引進前鋒伊圖爾貝的問題上和俱樂部高層產生了很大分歧。
在經歷過執教義大利國家隊的“平靜期”,於2016年加盟切爾西之後,孔蒂的藍軍之旅同樣是因為“轉會問題”而完蛋的。表面上,2017-18賽季的成績大滑坡,從英超衛冕冠軍變成聯賽第5是義大利人不再受到老闆阿布信任的主因,但更深層次的問題還是孔蒂一直都在與藍軍制服組爭奪球員轉會的主導權。俱樂部內部因此一團亂麻,球隊自然也就戰鬥力大減。
錯都在俱樂部一方?
現在來到國際米蘭,孔蒂還是老樣子,才上手不到半年就開始喊“買的不夠多買的不夠好”,這簡直是就是習慣成自然。但就事論事,有問題的肯定不止國際米蘭高層,這位性格倔強的教頭有不少方面都做得不太妥當。首先自己不喜歡的球員孔蒂肯定不用,就像在切爾西趕走迭戈·科斯塔,在國米上任之初他也立馬就將伊卡爾迪和納英戈蘭列入了清洗名單。在試用了佩裡西奇一段時間之後,他又覺得克羅埃西亞邊鋒沒用處,轉而公開催促國際米蘭趕快處理轉賣。
教練有不想用的球員很正常,但公開表露出趕人走的態度卻只會損傷本隊利益——這會導致難賣高價。當然,孔蒂也許一直都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所在的球隊應該對這些並不在乎:尤文是意甲最頂級的俱樂部;切爾西有阿布這樣的鉅富老闆;還有國際米蘭,既然願意花1000萬歐元的年薪(據《米蘭體育報資料》)請自己,那燒起錢來肯定不用眨眼。
但最後一條肯定是錯的,國際米蘭雖然實力正在逐年回升,但他們從來都當不了巴黎聖日耳曼或者曼城。更不用說以意甲目前的商業價值和號召力,吸引一流球星本來就很有難度。孔蒂夢想一口氣就打造出一支意甲比肩尤文,歐冠能角逐前排的隊伍,這必然是一種奢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任國際米蘭主帥也可以算是“眼高手低”。畢竟他此前雖以教練身份拿過意甲、英超冠軍,但歐冠成績一直都不怎麼樣。最好戰績是2012-13賽季的8強,但當時尤文圖斯的16強對手不過是蘇超凱爾特人。隨後的2013-14賽季尤文歐冠小組賽即遭淘汰,而2017-18賽季的切爾西也只是打到了1/8決賽。
其實以孔蒂強調紀律性和快速圍搶的戰術風格而言,球隊整體的消耗本身就容易比較快。但過往義大利人也並沒有展現出很好的多線輪換作戰本領,所以他抱怨俱樂部“計劃有誤”,實際也並不能說明就是高層的“引援不力”耽誤了國米的前程。只是這位已入“知天命”之年的教頭受重託又總是如此火氣十足,不知這回又能如何收場?